身為全球頂尖學府的光環從未掩蓋美國哈佛大學的爭議,這座創立於1636年,出過8位美國總統、162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如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等知名校友的常春藤盟校,如今卻成了川普政府針對的主要對象。
從凍結聯邦資金、威脅取消免稅地位,到撤銷國際學生招生資格,川普與哈佛之間的衝突不僅震驚了學術界,更引發全球關注。然而這一切,遠不止是學術與政治的單純對撞,或許更是美國價值觀撕裂的縮影。
哈佛的校務基金高達約510億美元(約1.5兆台幣),堪稱全球最富有的學府之一,為卓越的學術研究與教育提供了強大的後盾,為研究和學術交流注入全球視角。然而,哈佛的成功不僅來自其學術成就,也深受開放的國際化視野影響。截至2024-2025學年,約有6,800名國際學生在哈佛就讀,佔學生總數的27%,來自140多個國家,而中國學生約有1,016人,是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
儘管哈佛大學享有崇高聲譽,但近年來也面臨多方批評,其中主要在於:
*校園反猶太主義爭議:
自2023年以巴衝突升級以來,哈佛校園內的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不時引發爭議。部分抗議被指涉及反猶,導致校方挨批未能有效處理校園內的「反猶氛圍」。2023年12月,當時哈佛首位非裔校長蓋伊(Claudine Gay)因在國會聽證會上,對反猶言論的回應太模糊,以致承受龐大壓力,最終因涉及學術論文抄襲醜聞下台。但有人認為,所謂學術抄襲只是她陷入反猶爭議,而遭打壓的藉口。
*多元化政策(DEI)爭議:
哈佛積極推行「多元、公平及包容」(DEI)政策,致力促進種族與性別平等,但這卻被保守派批評為過度「覺醒」(woke),認為它的招生標準過於強調種族因素,而損及其他族裔的公平性。川普政府以此為由,指控哈佛的招生政策違反聯邦《民權法》。
*與中國的關係:
哈佛被指與中方政府或機構有太過密切的學術合作,部分保守派人士認為,這構成國家安全隱患。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Noem)就曾公開批哈佛「與中共沆瀣一氣」,助長反美情緒。
*學術自由與政治立場:
哈佛大學教授多持自由派立場,經常公開批評川普政府的政策,這使它成為保守派眼中的「左派宣傳站」。川普多次在社群媒體上抨擊哈佛教授,認為他們的教學內容與課程太偏向自由主義。而這為川普政府對哈佛採取強硬措施提供了「理由」,也使哈佛成為保守派與學術界長期對抗的焦點。
溫和校長如何迎戰風暴
70歲的哈佛現任校長加伯(Alan M. Garber)是在2024年1月擔任臨時校長,並於同年正式成為校長。他是位經濟學家與醫學專家,擁有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並長期在哈佛公共衛生學院與醫學院任教。加伯以溫和、務實的領導風格著稱,過去以調解校園爭議、穩定財務而聞名。他在接任校長時,曾表示希望補救哈佛因反猶爭議與前校長辭職帶來的聲譽危機。
然而,面對川普政府的頻頻施壓,他意外展現了強硬態度,公開譴責川普政府的措施既非法,又充滿報復性。他強調,哈佛不會對政府干涉學術自由妥協。加伯5月23日在針對國際學生禁令的公開信中直言:「這項決定危及數千計學生的未來,也對全球追求教育的學子敲響警鐘。」他承諾校方將提起訴訟,並力挺受影響的國際學生。
加伯強硬回應反映了他堅守學術自由的原則,也顯示了哈佛身為私立名牌大學,擁有510億美元校務基金,得以抵禦聯邦資金凍結壓力的底氣。然而,他的立場也讓哈佛與川普政府的對抗進一步升級。
川普為何對哈佛下重手?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川普政府會對哈佛下重手,其實是雙方不斷摩擦的結果,以下是雙方交鋒的時間軸:
2025年4月3日:聯邦政府施壓
以巴2023年10月衝突引發哈佛校園抗議,部分親巴勒斯坦活動被指涉及反猶言論。川普今年1月上任後,便公開批評哈佛未能妥善處理,直批它是「反猶溫床」。川普政府以打擊校園反猶太主義為由,向哈佛提出要求清單,包括關閉多元化辦公室、清查國際學生、改革招生與課程設置,並對教授進行「觀點多樣性」審查。而哈佛拒絕配合,校長加伯稱這些要求違反學術自由。
結果:哈佛4月21日提起訴訟,指控政府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4月11日:凍結22億美元聯邦補助
川普政府以哈佛「縱容反猶行為」為由,火速凍結22億美元(近660億台幣)聯邦補助,影響哈佛的肺結核、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等研究項目。
結果:哈佛宣布削減預算,校長加伯自願減薪25%至2026年6月,而部分高層跟進,以因應財務壓力。
4月15日:川普威脅取消哈佛免稅地位
川普說,哈佛已成為「政治實體」,而不是教育機構,威脅取消它的免稅資格,而這舉可能重創哈佛的捐款收入與校務基金運作。
結果:哈佛堅不妥協,動員校友與法學界支持,準備進一步進行法律抗爭。
5月14日:政府進一步凍結4.5億美元資金
川普政府以「嚴重歧視」問題為由,再凍結4.5億美元(近135億台幣)資金,總計凍結資金達26.5億美元(約793億台幣)。
結果:哈佛宣布更多成本削減措施,以致學術研究與教學資源進一步受限。
5月22日:政府撤銷哈佛國際學生招生資格
國安部長諾姆以哈佛「助長暴力、反猶及與中共合作」為由,宣布終止哈佛的「學生與交流訪問學者計畫」(SEVP)認證,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並要求現有6,800名國際學生轉學或離境。
結果:哈佛5月23日向波士頓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這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同日,聯邦法官裁定暫緩執行禁令,禁止川普政府在法律挑戰未決前驅逐國際學生。
本文授權自中時新聞網,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