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郭智輝在就職一周年後表示,他認為自己任內最大的命題,就是如果總統賴清德可以執政八年,他希望在這八年為台灣培養出為數40萬的AI大軍,不僅投入本地的製造業及服務業,也為全世界所用,讓台灣站在全球半導體強國的基礎上,成為AI時代的強國。
他也提到,本月訪美最重要的行程並非拜訪華府,而是拜訪德州,希望能與德州州政府洽談設立台灣產業園區,概念有如在台灣的保稅園區,讓眾多台灣製造業及科技業的供應鏈,可以在免稅條件下於美國本地生產,同時服務整個美國及北美市場,也收到集體擴張海外市場的效果。
郭智輝談5月訪美:其實德州才是我最重要任務
郭智輝本月赴美參加美國政府的年度招商活動SelectUSA高峰會,並前往德州達拉斯參加環球晶圓(6488)新廠落成,及參訪在休士頓的鴻海事業,還有會晤德州州長艾伯特(Greg Abbott)、州眾議院議長Dustin Burrows,以及多位州眾議員。
他在周日(25日)播出的數字台灣節目,接受主持人謝金河訪談時表示,5月稍早他的華府行程結束後,就轉往德州,「其實德州才是我最重要的任務 ,因為美國這一次關稅是要解決三個問題,就是貿易失衡、金融失衡,以及讓美國再度偉大」。
▲經濟部長郭智輝本月訪問德州,行程包括拜會德州州眾議院議長Dustin Burrows(右2)。(圖片來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邱求慧臉書)
郭智輝去年520接任經濟部長後,就提出了「境外關內」的概念,也就是與友好國家洽談成立台灣產業園區,「這次到德州我發現,德州好像就是要跟台灣配合,德州去年有跟他簽了一個貿易協定,那時候州長就跟我講,部長你們台灣的廠商來這裡我免收稅,所得稅也可以來談,這個就是非常棒」。
「第二,我去了才發現,德州是美國唯一一個州沒有工會的,這就跟台灣的環境就是非常相像。」
「再來就是,我跟他提說,可不可以有機會做一個產業園區,類似產業園區這樣的一個觀念,比照你的USMCA(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如果是這個樣子,今天在這個園區等於是你的保稅區,我買進來的材料都是免稅、免關稅,在裡面組裝做好,再賣到美國自己的客戶。」
「如果有機器人這種設施,或數位化以後,它也可以賣給美洲其他國家,就有高度競爭力,可以提升美國的GDP,一方面也讓我們品牌廠商,在美國一樣可以得到一些好的協助。」
郭智輝:德州州政府非常認同台灣的想法
郭智輝提到,德州州政府非常認同台灣的想法,而且美國半導體產業其實就是從德州開始的,大廠德州儀器就是發跡於德州,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德儀服務30多年。
不僅如此,1987年張忠謀成立台積電後,也帶來20多位美國的管理人才,頭三任的總經理不僅都是美國人,而且都出身自德儀,「所以我相信,那個潛在的文化其實是相似的」。
「我跟德州那邊講,如果我能有機會介紹一下我們台灣的產業園區,這樣我一站式服務,就像在菲律賓(洽談)的,讓我們中小企業的供應鏈可以在一起,可以得到比較完整的服務。」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25日播出的數字台灣節目,接受主持人謝金河訪談。(圖片來源:數字台灣節目截圖)
為台灣訓練40萬AI人才,「這個是我最大的命題」
至於未來在經濟部長任內最想做的事情,郭智輝提出了三點:
第一,為台灣培養40萬AI人才
他觀察,未來台灣在整個AI領域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台灣與美國的主要品牌廠商合作無間,台灣就是在軟體應用要做好。
「我最重要的就是,把人才訓練好,希望我建立的這個制度,如果賴總統(連任到)八年,我們培養40萬大軍,在台灣製造領域、服務領域來操作。如果(AI人才)能夠擴散到200萬的話,大概全球都會來台灣找這些人才。」
「台灣的企業也會因為這樣得到好的人才,可以到世界各地去發展,這個是我最大的命題。」
第二,把台灣廠商在全球各地照顧好
「我現在在打造一個亞洲平台,(連結)日本、台灣、菲律賓的平台,打造成像美國USMCA一樣,這樣兩個平台互相交流,對於製造業非常有幫助。」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25日播出的數字台灣節目,接受主持人謝金河訪談。(圖片來源:數字台灣節目截圖)
第三,落實總統賴清德交代的半導體供應鏈夥伴倡議
「半導體的供應鏈撐起半導體的競爭力,半導體的競爭力撐起了AI的競爭力, AI的競爭力又撐起我們健康台灣的競爭力。」
「健康台灣(願景)如果完全能夠落實,中華民國台灣未來在世界,其實是在頂尖的浪頭。」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延伸閱讀:
經濟部長郭智輝:關稅談判「台灣已清楚了解美方需求,應該可以談出一個很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