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談了18年已被淡忘的老話題,因賴總統在就職周年演講舊事重提,瞬間成為焦點。
賴總統是這麼說的,未來政府將成立推升台灣經濟發展動能的基金:「對外,我們要放眼全球,投資國際市場,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
看來,台灣主權基金這次不是狼來了,而是真的有譜了。
台灣有豐沛的外匯存底,要操辦出規模名列世界前茅的主權基金,當然絕非難事,但真正上路之前,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首先,18年來主權基金的成立吵來吵去,究竟是想作為財務型基金,以「富民」為目的,抑或目標是為了扶植產業發展,賦予「護國」任務的策略型基金。不同目的,操作策略將會天差地遠,因此需要為台灣主權基金定位清楚。
其次,想成就成功的主權基金,人才以及基金管理的獨立性缺一不可。有不少學者專家提醒,考量台灣的政治現實,避免主權基金遭外來太多干預,政府應提出專法,以利施行。
國際上知名的主權基金,都有獨立而專業管理組織,聘請國際人才負責投資策略,但若以現行的公務員或國營事業負責人薪資水準,恐怕請不到好手,台灣勢必得就薪資有所解套。
最關鍵還是在於獨立性,但凡跟政府錢事有關,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外力想介入,如何隔離不當外力,是重中之重。賴總統想讓台灣主權基金富民護國,務必做好充分準備再上路。
另外,本周起資安專家李漢銘專欄登場,每月一篇獻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