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與石破茂幫了川普大忙,「預購天然氣」的承諾書讓阿拉斯加天然氣計畫敗部復活。
一.三二兆元的巨型計畫正式啟動,但是北極風險四伏,台灣必須保留彈性、謹慎因應。
美國的阿拉斯加天然氣輸送管計畫(Alaska LNG Pipeline)在六月初辦了瘋狂的宣傳活動,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內政部長柏根(Doug Burgum)、環保署長澤爾丁(Lee Zeldin)史無前例連袂飛往阿拉斯加,在全年冰封的北極圈內以最高規格視察工地、召開記者會、舉行大型論壇,連續三天的高調活動,向全世界宣示美國白宮川普政府強推計畫的決心。
承辦天然氣規畫、興建、招商與營運的「格蘭法恩阿拉斯加天然氣基金」(Glenfarne Alaska LNG,LLC) 也在六月三日發新聞稿宣布,「已經收到金額一一五○億美元的投資意向書」,來自日本、韓國、台灣、印度、泰國、歐盟與美國在內的五十家公司簽署採購、投資、工程設備、服務等意向書,完成第一輪戰略合作夥伴遴選流程,今年第四季末就可完成國內管線部分的最終投資決定(簽訂投資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