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訂下的7月9日對等關稅期限,終於將在本周到來。台灣等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將面臨多高稅率,無疑是全球本周最受關注事件。
川普上周表示,將陸續致函尚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告知他們必須支付的關稅,稅率從10%到70%不等,其中12個國家的關稅通知函預定7日寄出。
美國對台的對等關稅最後加徵多少,將牽動台灣產業、台股與經濟發展變化,有學者預期的可能落在10%到15%,但這屬於樂觀期待。
中研院經濟所在7月4日公布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為2.93%,較去年12月預測值下修0.17個百分點。
即便對等關稅最後結果偏向樂觀,但中研院學者提醒美國依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仍會對半導體、藥品、關鍵礦物、銅、水產及能源展開國安調查。
林常青提醒,相較於對等關稅,該條款關係到半導體、電子產品等對台衝擊更大。
對等關稅命運三選一 台灣是哪一個?
川普在4月2日「解放日」祭出嚴厲的對等關稅措施,全球金融市場頓時陷入動盪,在暫緩實施90天這段期間,美國對各國只課徵10%基準關稅,暫緩期將在本周7月9日結束。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政府只和英國、越南及中國達成協議,其中與英國的協議內容相當有限,與中國敲定的協議則未公布細節。從目前來看,各國可能面臨三種結果,分別是在最後一刻敲定貿易協議框架、獲得延長暫停提高關稅,以及關稅大幅攀升。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預告,將在談判大限前公布許多貿易協議。專家認為,繼越南上周與美國達成協議、關稅稅率從46%降至20%後,台灣和印度也可望在期限前驚險達陣。稅率方面,由於越南關稅大砍超過一半,台灣稅率是否也能至少腰斬,答案呼之欲出。川普4月初公布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是32%,印度為26%。
另一種可能性是再次延長暫停提高關稅,儘管川普已表示會堅持自己設定的期限,市場仍期盼他會再次退縮。貝森特上周被問到最後期限是否會延長時表示,會照川普指示行事,決定權在總統。專家認為許多國家期限都會獲得延長,包括最近剛選出新總統的南韓,期限可能延後至9月1日。
另外就是談判未有大幅進展的如日本,原因是日本堅持拒絕開放稻米市場,美國也不願意調降汽車關稅。川普已放話,日本有可能得支付30%或35%關稅,高於美國4月初公布的24%。另一個關稅可能大幅上升的是歐盟,稅率也可能回到原本的20%或以上。
Fed 7月降息夢碎?緊盯會議紀錄
Fed上月舉行決策會議後,宣布聯邦資金利率維持在4.25%至4.5%,是連續第四次按兵不動,原因是美國經濟依舊穩健,關稅政策對通膨的影響也還要再觀察。
這場會議的紀錄將在台北時間本周四凌晨2時出爐,Fed決策官員在會議上對關稅、經濟和通膨發表的看法,都將再次牽動外界對利率的預期。雖然7月最可能仍按兵不動,但外界關注後續降息步調。
鮑爾上周被問到7月降息是否太早時未排除這種可能性,一度讓本月降息機率上升。但隨著上周四出爐的美國6月就業報告優於預期,7月降息機率已降至5%以下。芝商所(CME)FedWatch工具顯示,Fed下次降息時間應該是9月,然後在年底前還會有另一次降息。
另外Fed理事、被視為Fed下任主席人選之一的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周四將參加一場對談會,投資人也將緊盯他的發言。
亞太降息潮延燒 澳洲等國可望再降息
亞太地區本周有好幾個國家的央行將公布利率決策,包括澳洲、紐西蘭、南韓與馬來西亞。基於國內經濟疲弱和外部不確定性揮之不去,不能排除這些央行全面降息的可能性。這些國家都已走出高通膨困境,讓決策官員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提振經濟及支撐勞動市場。
澳洲、紐西蘭和南韓央行都已進入降息周期,馬來西亞最近一次調整利率是在2023年5月,當時升息1碼,上次降息則是在2020年7月。
台灣央行上月決議利率不變,重貼現率維持在2%。央行總裁楊金龍被問到是否考慮藉由降息抑制新台幣升值時強調,央行沒有這種構想,唯有經濟成長惡化及通膨大幅降溫,才具備降息條件。
彭博日前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央行本季利率仍會按兵不動,第4季可望降息半碼。但有專家認為,基於關稅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不排除台灣央行本季降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