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大台灣開曼島 抵擋中國吸金力 P.28

大台灣開曼島 抵擋中國吸金力 P.28

美國九一一事件重創台灣高科技產業,納莉颱風橫掃全台,更讓台灣景氣雪上加霜。內憂加上中國大陸競爭的外患,八月失業率上攀至五.一七%,經發會的決議已不能為台灣經濟困境完全解套。

台灣到了必須完全調整產業結構的時刻,怎麼調卻是眾說紛云。長期研究台灣產業結構變動、新舊政府重要財經智囊的前行政院祕書長、土地銀行董事長魏啟林認為,九一一事件對美國是「短空長多」,台灣應在長多來臨之前建立新的經濟體,才能順勢拉升景氣,建立「自由經濟體」是不二法門。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美國恐怖事件打掉了全球經濟。有人認為美國是戰爭型經濟,這次的驚爆事件仍會對美國甚至台灣帶來另一波景氣高峰嗎?

答:我認為是「短空長多」。先說台灣。台灣遇到的問題大家都以為是這一、二年才開始,其實已醞釀了三、五年,主要是產業結構在調整。台灣產業結構在戰後也曾面臨多次調整,但到了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開放以後,台灣可說是愈來愈辛苦,尤其到九○年代末期中國加速改革開放。這是地緣經濟的問題。

在地緣經濟學中,「規模經濟」很重要,大陸市場自由開放後,她的土地即具備規模經濟,海島型經濟的台灣屬規模不經濟,大陸規模經濟更具比較利益。不單是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所有華語體系的地區全都受到她的吸力,可注意到的就是來亞洲的國際資金七○%是進入中國大陸。

另一因素是國際經濟循環。國際經濟循環到了九○年代末期後處於景氣循環低潮中,因此支撐台灣外銷的動力突然間大幅緊縮,加上一九九七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台灣鄰近國家全部受到重創、對亞太的需求完全喪失,接下來又遇上九二一大震,讓政府花掉了四、五千億元,政府債務因此建立。最後一個原因是台灣發生五十年來首次政黨輪替,輪替的結果是行政院無法掌控立法院,政治折衝的成本相當驚人。這幾個原因造成了現在的台灣問題。


美國復甦力道具爆炸力

問:台灣能否克服這些挑戰?

答:台灣經濟成長是四個國內因素加一個國際因素,四個國內因素是指政府投資與消費,以及民間投資與消費。政府投資部分,目前我們追求政府的公部門不要太大,甚至許多單位都在民營化中;政府消費支出部分,則因預算縮編而卡得很緊。

民間投資則因大陸的吸引而萎縮,民間消費則因對未來所得預期悲觀而儲蓄,所以民間消費成長有限,因此這四個國內因素支撐台灣經濟成長力道有限。剩下的國際因素:進口品對台灣幾乎全可替代,所以出口對台灣經濟相當重要,尤其是高科技產業靠美國市場出口值占總出口值的三分之一,而美國景氣正好進入低潮,因此今年高科技產業整個萎縮下來,我們的經濟成長馬上受到影響。

台灣如何復甦?政治方面,行政與立法兩院的互動已慢慢在改善,尤其是經發會之後,政府也利用招商、擴大內需等方式,在逐步改進台灣的投資環境,因此現在最重要的國際因素就是要靠美國。九一一之前有人認為今年底或明年美國應可復甦,但九一一之後,一般看法美國在今年第四季復甦的機會不高,當然也有「短空長多」的看法,但畢竟短空會讓復甦往後延。

恐怖攻擊事件之後也產生一個影響,即美國廠商投資行為變成觀望,因為不知美國的回應規模有多大、恐怖分子的再回應有多大,加上美國已確認國家安全優先於經濟復甦。投資者觀望,就會影響消費者信心與消費行為,很現實的,美國的保險、交通、旅遊觀光等三大行業馬上受到衝擊,長期下來連建築業也會受到波及。

美國復甦的時間會延緩,但復甦力道會更具爆炸性,因為美國因此「短空」而使出史無前例的激烈降息,且美股因九一一而加速趕底,未來觸底反彈的機會也很大,只是投資與消費因不確定因素而往後延。

問:美國要靠什麼再使景氣回春?


「有次序開放」取代「放寬戒急用忍」

答:高科技技術會遞延到別的產業應用面上,會有一個產業因此而起來。而且,現階段產業投資的遞延效果其實是在抑制供給,待需求提升後經濟自然會起來。

問:再回頭來看台灣眼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大陸。經發會對大陸投資放寬的決議真有效果嗎?

答:我寧可用「有次序的開放」來取代「放寬戒急用忍」這個名詞,因為很容易誤導,而且大家都會贊同。我們的大陸政策從來沒有一天不是比前一天更開放?只是開放的速度要有多快。

在考量國家安全上,「三通」比較單純且屬技術性,只要三通的交通工具能做到識別,但是「有次序的開放」則成為政策問題。有次序的開放以後,取自於公眾的錢,如資本市場籌資、銀行貸款,在大陸的徵信要如何處理要傷腦筋;至於技術移轉,若某一廠商出賣有損於同一產業的技術而造成台灣本地的失業,產業公會也會自動設限。只是現在大陸很喜歡在經濟議題上扣上「承認一中」而政治化,這是最棘手的地方。

問:有必要建立資金回流機制嗎?

答:該回來的就會回來,不回來的還是不會回來,資金回流的動力在廠商,建立此一機制意義不高,這只是政府在做政策時的一個指標,何況這個指標可能又會涉及外匯管制等回頭路。 不過目前各銀行的 OBU 分行已可與對岸直接往來,但是業務量很小,為什麼?因為廠商怕政府查稅;可是台商也怕被查封,在大陸投資的廠商多半也不敢把錢留在大陸。

我現在就在想一個問題:台灣將來要做什麼,才能擋住中國大陸對我們資金的吸力。政府正在推行的「全球運籌中心」就可成行,方式是成為亞太地區營運中心、亞太的跳板,就是自由經濟島的觀念:即走開曼群島、威京群島架構。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要在這兩個島上登記?因為免稅、自由貿易區,資金自由進出,大家都願意將資金放在這裡。

台灣應該可以建設成「大台灣開曼島」,在法規上讓資金更形自由,讓全世界來亞洲時,均願意把資金放在台灣、同時擋住中國資金的吸力。


資金往隨時會離開的地方走

問:實務上如何做?

答:這是自由化的概念。我們太強調資金進來,一九七九年英國開放外匯管制時曾有句名言:「資金是往隨時會離開的地方走。」這個概念我有跟官方的朋友提起,我們一定要一個大戰略,這個島要養活二千百三百萬人,用什麼來養?過去的比較利益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比較不利益」,因為中國搶走了。

問:台灣規模不經濟的嚴重程度如何?

答:嗯,我對台灣很樂觀。因為一定會找出一條路並等待國際經濟復甦,至於是哪一個產業帶動,都是可以透過分工達成。由於台灣現在遇到的問題正是規模不經濟,無論做什麼成本都過高,尤其中國的規模經濟已呈現了,企業國際化都跑到上海去完成。

所以我個人很懷疑中國會願意三通,因為只要一宣布三通,香港就垮掉了、上海會完全取代香港的地位,這非中共當局所願看到的,一宣布三通,港股一定大跌、上海股市一定大漲。

問:台灣股市呢?

答:那就要看屆時我們有沒有建立自己的經濟新產業。我預期台灣應該做一個企畫行銷中心,財務中心、金融中心、或研發中心等。研發比較困難,至於財務、金融相關中心,如果中國現在開放台灣企業上市,我們絕對會被替代掉。而台灣本身又因股市長期低迷,企業只好轉向銀行借款,不僅財務報表愈來愈難看,財務壓力亦日益吃緊,可見現在金融市場並未發揮功能,台股一定要趕快回春。
延伸閱讀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