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缺水 缺出水的價值 P.108

缺水 缺出水的價值 P.108

「 到了本世紀中葉,全世界每天飢渴而死的人數將達到十五萬。」聯合國環境調查機構 NetAid 基金會,對這世紀性的大災難,作了如此嚴重的描述。

地球,這宇宙中美麗的藍色星球雖無乾涸之虞,因為占地表面積七○%的水將舊碧藍。只是這七○%的面積中,有九七%是無法飲用的海水,而僅有的二‧八%淡水量中,卻也只有○‧三%適於飲用,這些適於飲用的水被「 存」在淡水湖、河流及人造水庫裡的,也不過只占總淡水量的二○%,約為十一萬立方公里。

至於大多數的淡水,不是困於極地的冰原而深埋地下,就是難以取得的山區泉水。水的資源如此有限,全球人口則不斷膨脹,且個人對淡水的需求量也大增。根據聯合國統計,從一九四五年至今,人口增加了五倍,而原本就有限的淡水的質與量則快速惡化、減少中。

缺水,已成為本世紀最嚴重的長期性危機。全球目前約有十一億人口無法取得安全飲用水,另有二十五億人口欠缺適當的輸水管道設備。此外,每年約有五百萬人死於因缺水引起的飢餓、貧窮及疾病,是全球戰爭死傷總數的十倍。至二○二五年,全球將有五十二國(其中包括中國及印度)共約三分之二的人,陷入淡水的匱乏(每人每年分配量低於一千七百立方公尺),其中約有一半人民處於極度嚴重缺水(平均每人每年取得的淡水低於一千立方公尺)。


珍貴的水資源分配 比財富分配更不均

地球僅有的珍貴水源不僅匱乏,在分配上也越來越不均,甚至比全球財富的分配更加不均。根據聯合國九九年的調查報告,全球約有二○%的人占用所有質優的淡水水源,但卻有五○%的人根本無法連接到自來水水管。

美國及西歐的居民只要打開水龍頭,每天可享用七百公升潔淨的自來水;而非洲塞內加爾的平民則每天要花費二至三小時汲水、找水,平均每人每天取得的淡水不到三十公升。

目前,全非洲七‧七億人每年約得耗費四百億小時的勞動時間取水。這種嚴重缺水而白白消耗生產力的狀況,也同樣發生在中亞細亞、印度內陸,這些原本就貧窮的區域,缺少資金及基本產業設施,再加上缺水問題的加乘,使得這些區域要想在二十一世紀翻身,根本就是機會渺茫。

所以,台灣不得不深思,因季節雨失序而發生的缺水、限水、休耕,除了對台灣生產力造成的龐大損耗,更對未來經濟成長造成負面與深層的影響。

與長期性的水旱抗爭,不只是那些陷於嚴重缺水危機國家的當前要務,就算在民生基本條件非常優渥的西歐,也早在六八年就開始積極從事環境水文保育的規畫,列入歐盟委員會(當時的歐洲共同市場)長期性的跨國合作方案。縱然如此前瞻性的規畫,西歐各國至今仍然無法全面解決「 預期性」水源匱乏的負面因素之擴大。


歐洲水箱 集水區日漸縮小

例如歐洲民生用水大量取自地下水源,已經超抽六○%,也就是要由全西歐二.二倍大面積的地層自然滲透來供應,才能保持地下水文循環的平衡。七○年代在德國中部開挖的七千多座深水井,有三分之一由於硝酸鹽類濃度過高(由於地層水的含量過低,而非工業汙染所致)而水質惡化,不再繼續提供安全的飲用水,就連幅員廣大的美國,地下水源的超抽程度也高達五○%。

此外,由於溫室效應的持續擴大,也使「 歐洲水箱」||阿爾卑斯山脈區的四萬平方公里的集水區日漸縮小,這使歐洲最佳水質的礦泉水來源受到威脅。地球溫度的上升,使得該山區的雪線逐年上移,冰封萬年的冰河相關的地下水脈也隨之減退,大量的雪水快速流失,目前阿爾卑斯山脈冰河區相關水源的儲水總量,只有一九○○年時的五○%,預計至下個世紀初,二一○○年平均氣溫將繼續升高攝氏三至四度,珍貴的「 歐洲水箱」可能將流失而枯竭,在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的冰河區水源也將發生同樣的狀況。

這些統計數字已經提出明確的警訊,西歐、美國若要保持目前民生的品質,以及確保水源的安全性(在很多落後的缺水國家,已經無法顧慮水的礦物質成分),必須要立即採取減抽,以及全面性地更新民生用水的經營模式。

歐盟委員會已提出計畫,在二○二○年以前,西歐各國必須將由自然界的採水量降低至目前的一半,也就是說,目前歐洲人平均每天使用的一千七百公升用水,至少必須有八百五十公升來自於循環系統過濾處理過的回收水,才能安全保持目前的精緻生活品質。目前,德國、荷蘭及瑞士等國已經率先變更新社區營建的供水管線基本規格,規定將飲用水、廁所及洗滌等用水分為不同類管線,同時將飲用水導入有水質控制感應的循環系統,確保人民的安全。

目前,面積與台灣相若、平均所得及生活品質在歐洲首屈一指的瑞士,也將開始推動二十一世紀國家建設方案,全面更新全國的供水系統,金額將高達二千億瑞士法郎,基本目標是「 避免瑞士的一千六百萬人民的民生基本用水,在二十五年後必須依賴進口」,其中最大的一筆預算一千五百億瑞士法郎將用於供水管道。

由於瑞士的自來水管道系統大都是在二十世紀初完成的,不但遺漏嚴重,低使用效益也不能應付未來的水源短缺時代,在未來的二十年內「 必須」完成全面更新的工程,平均每個瑞士國民以二十年的時間,擔負約兩萬瑞士法郎。

至於台灣自來水老舊管道每年漏掉的五、六座石門水庫,精明的行政院院長游錫堃卻光以國建計畫中列入「 蓋六座水庫」來打平,靠這種算法,以後每年缺雨季一到,官員還得繼續求天公降雨。

水利計畫 得跨國跨區進行

更新供水設施的龐大工程計畫,也在其他主要經濟區域進行。在同一時間內,歐盟也將在二○二○年之前,完成耗資三千億歐元的跨國水利計畫,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政府也將配合,個別在國內進行約高達五百億歐元的相關工程,其中約一五%由民營水利業參與。美國在未來十年內的水利大餅也高達一千五百億美元;中國大陸也至少得投下三百億美元,才能暫時解渴。

由自然界提供的水源日益減退,已開發國家省水的供水設施營建費用也將是天文字, 比利時茱麗斯貝爾( Julius Baer )銀行的首席水利投資分析師提爾曼( Tillmann )就表示,這些因素將使世界主要經濟區域的水費持續性上漲,以均攤營建的成本。

過去十五年內歐洲用水的收費已平均上漲了四倍,未來二十年內的年平均上漲幅度將可能達到過去十五年的五倍,分攤龐大的工程費用占成本一大部分,以及越來越高的回收水淨化成本、安全檢驗系統的升級、配水管理等附加成本。總之,「 水」將越來越貴、越來越難取得,而成為二十一世紀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物資, 潔淨的水就將成為市場上哄抬的「 藍色之金」( blue gold ),持續增值的藍金將比二十世紀的黑金(石油)還引人入勝。

就像是投資於石油類產業的能源基金一樣,目前歐洲已經成立了兩個藍色基金。二○○○年五月,瑞士的 Pictet 在法國、德國同時發行世界第一個全球水基金|| Pictet Global Water Fund,法國民營化後的水利公司 Vivendi (也是世界第三大媒體集團)及 Suez 環保工程為主要參與的出資法人。

二○○一年最重要的融資案, 就是德國魯爾區的水利集團 RWE 買下美國American Water 的購併案,至二○○一年中該基金成長了三○%, 該基金管理資產總額約三.八億歐元。

去年九月, 盧森堡的茱麗斯貝爾發行世界第二個水基金|| SAM SubstainbleWater Fund,該基金擁有多位歐美權威的環保、水利專家。

中國缺水 全球三分之一人挨餓

撰文:褚翔瑞(柏林傳真)

中國工業產能將在二○二○年超過歐洲,但是缺水的困境,將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國。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認為,中國將在二○二○年左右,成為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及政治強權,這個評估,固然也受到部分歐美經濟學家的認同。但是在二十年以後,實力強大的中國也將在其他方面對世界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可能出乎許多經濟學家的意料:中國富了,但是缺水,而造成全球的糧食價格飆漲,將有更多的落後國家窮得買不起食物! 美國的環境評估機構世界觀察學會( WorldWatch Institute )的主席萊司特布朗( Lester Brown ),就對二○三○年的暴發戶||中國的面貌,做了另一番描述。

雖然中國擁有的水資源排名世界第四,強制的人口控制政策也算奏效,在人口保持在十億、低度工業化的發展階段,中國人可能絲毫感覺不到水的匱乏。中國的人口成長雖然不算快得嚇人,但是到了二○三○年還是會打破十五億大關。中國大有為的執政者一方面要開始為水資源分配傷腦筋,同時,還要為每年進入就業市場的一千萬精壯人口安排就業。

由於平均每一噸的糧食大概只能賣到二百美元、需要一千噸的農業用淡水,而同樣分量的淡水,可以產生一萬四千美元價值的工業產品,以同樣的耗水量,工廠可以供應農莊六十至七十倍的工作機會。此外,工業化帶來的工資上揚,大陸製( made in China )的工業產品還能在國際市場上保有競爭力, 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農產品注定優勢盡失。

所以,中國將全面加速工業化,也將毫無退路,農業的用水及水利設施將被疏忽,產量不足的內需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還能以很低的代價買到。同時,快速繁榮的六百四十個中國各大新興城市的新貴們,還是毫不吝嗇地耗費水及世界第一的美食。

中國富了、生活水準也提高了,但是世界性的水源匱乏也隨之而來,中國工業產品賺來的外匯能買到的糧食,也將毫不回頭地飛漲。最遲至二○三○年,非洲、印度、南美等世界許多的農業產地,都將因水源的短缺而減產或停耕;而擁有十五億人、工業化的中國每年需要在國際市場上採購二億噸食糧,這個數量恰好是二○○○年全球農產品市場的總交易量。如果全中國人都吃飽喝足了,全球的糧食價格將飆漲到現在的五至六倍,同時,其他貧窮又缺水的農業國至少有二十億的窮人買不起糧食,活活等著餓死。

 

 

 

延伸閱讀

當年為了房貸優惠,老家掛在公務員大哥身上...4兄弟鬩牆案例:借名登記沒契約該怎麼舉證?

2022-03-07

屋主急缺錢,履約保證能通融嗎?一對工地夫妻的買房啟示:過戶前一天房子竟被限制登記...

2022-10-18

買房借名登記兒子名下,70歲老母血淚故事:兒子把我養老房賣了,叫我搬走...該怎麼把房產拿回來?

2023-06-02

「爸媽也是為了我好...」女友哭著央求婚前買房登記她名下,35歲竹科男苦惱該怎麼辦?

2023-03-29

換房想登記自己名下,老公卻說這樣土增稅就不能退稅?關於「買房節稅」你要懂的4件事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