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中國經濟變化三個月如三秋 P.112

中國經濟變化三個月如三秋 P.112

三年之間穿梭訪問中國與亞洲各國,最強烈的感受是:中國是一個「很競爭」的國家。珠江三角洲工廠的生產線上比鄰而坐的勞工之間的工作競爭,企業或工廠之間努力降低成本、爭取訂單的企業間的銷售競爭,上海和深圳、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等都市或區域間,為吸引投資及產業發展的區域間競爭,各式各樣、各種層級的競爭在中國境內蔓延,中國正在轉變成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

中國人本來就喜歡賺錢,是一個大家都想當老闆的社會。這樣的本能被社會主義經濟壓抑了三十年以上。一九七九年鄧小平開始的改革開放政策,向中國人民宣示了「賺錢是好事」。初期免不了引發一些懷疑及反對的聲浪,但是在九二年的南巡講話之後,產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全力朝向市場經濟發展。

九○年代以後世界對中國的投資絡繹不絕, 加盟世界貿易組織( WTO )後,來自外部的壓力應該可以掃盡殘存的限制及沒有效率的事物吧。優勝劣敗,只有適合市場經濟的強大企業才能繼續生存,中國產業經此應該可以蛻變成更健全的體質。然後是二○○八年的北京奧運,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產業而言,應該是近代化過程的指標年。朝向二○○八年邁進的中國產業將日益茁壯,國內的競爭白熱化並波及海外,引發另一波的全球競爭。


日本企業必須靈活運用中國的生產力及成長力

應該如何和激烈競爭的國家--中國產業、經濟打交道?當然,和中國打交道不能不考慮政治面及軍事面,但是在此僅思考產業與經濟的部分。以下陳述筆者自己的四點意見。

首先是,認清中國產業的實際狀態及中國產業聚落的真相。有關中國產業的個體經濟資訊,日本所知不多,反而是報紙、雜誌以錯誤的先入為主觀念報導的資訊太多。筆者從三年前開始進入中國巡迴訪問,常常發現「現況和報紙所描述有相當大的差距」。不可否認的是,最近特地進入中國採訪、報導實際狀況的文章也增加許多。只不過中國經濟最讓人感到可怕的是,變化太快了。只要三個月內不到深圳,市區的景觀就產生變化。每隔三個月去拜訪深圳的企業,每次都可以聽到不同的新企畫案。

就像「狗年」( dog year )的用詞一般,常常有人說如果從中國的發展速度來看日本的企業或產業的話,感覺幾乎是「停滯不前」。如果中國大型電機廠商向日本大型電機廠商尋求合作,可能過了半年日本的答覆仍然是「檢討中」,中國常因此轉而找韓國廠商合作,卻迅速得到由上下達的命令,而決定合作事宜。

第二是日本企業必須靈活運用中國的生產力及成長力。珠江三角洲適合勞力密集的出口導向產業、長江三角洲適合技術密集的國內導向產業、北京中關村適合腦力研究開發型的據點等等,日本應該在最適當的產業聚落中自行架構據點。另外像是和成長快速的中國本土企業進行策略聯盟、委託華人企業進行生產、引進中國技術人員到日本等,不實際進入中國當地卻可以活用中國生產基礎的方法,實在不勝枚舉。不僅是個別企業,就日本經濟整體而言,都應該好好運用中國的生產力及市場。


亞洲國家因應中國經濟興起 將被迫從事經改及統合

第三是就整體局勢判斷在亞洲的分工結構中,日本、中國、東協各國的定位。追求亞洲產業結構的平衡,採取支援東協產業發展的國家戰略,當然企業本身為求分散風險避免過度集中於中國,選擇進入東協布局的企業也不少。今後亞洲各國為因應中國經濟的興起,將被迫從事經濟改革及經濟的統合。

最後第四點最想強調的是,為了和「激烈競爭」的中國競爭,如何把中國當作刺激材料,讓日本更加開放、成為更具有競爭力的國家。在這方面日本為了因應日漸興起的中國,必須面對諸如導入外國技術人員及勞工、強化研究開發及產學合作、徹底保護智慧財產權、改革法令以利新事業的成長、糾正高成本結構等各式各樣的課題。這些都是日本能否成為更具競爭力國家的關鍵。

誠如某中國留日學生的話:「如果在日本大企業就職,恐怕會變得保守、逃避風險,想到連自己都逐漸社會主義化,就覺得可怕。」我們必須認真地以此為誡。

(本文摘自《中國製造--揭開「世界工廠」的真相》經濟新潮社出版)

延伸閱讀

永遠不要告訴孩子「父母多有錢」!調查500多個千萬富翁:養出會賺錢子女的10個守則

2019-09-18

台灣最需要的,郭董給不起!郭台銘宣布「不選總統」給台灣人的一堂課

2019-09-17

台灣與諾魯斷交,只剩12個邦交國》如果台灣一個邦交國都沒有,會發生什麼事?

2024-01-15

索羅門與我斷交》省下金援好開心?一個當地替代役男:協助農業醫療上打好的基礎全白費了…

2019-09-17

1994年黎明拍的一支廣告《天地情緣》…竟預視了25年後香港社會的現實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