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媚俗與冷漠

媚俗與冷漠

康文炳

編輯室報告

shutterstock

812期

2012-07-12 17:02

年前一次聚餐上,朋友無奈地說,他高齡已近八十的父親,向他們兄弟姊妹「籌」了一筆錢,到大陸創業去了。認識這朋友很多年,每隔幾年就聽他說,他父親又有什麼新點子,不是抵押房子貸款,就是向親朋好友借錢,興致高昂地去實現他的夢想。

當然,新事業多半是無疾而終的。多年下來,不僅房子賣了,幾位子女也各自背負金額不一的債務。二十年來面對這樣一位「任性」的父親,朋友已經習以為常,只能用一種「隨他去」的心情看待。

 

就在半年多前,我們在探討台灣未來債務問題時,我腦海裡就經常迴繞著這個故事。台灣政壇上來來去去的人物,也許半是無心的天真,半是善意的媚俗,卻也正一步步將台灣的財政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我們曾在第七七七期的封面故事〈民國一二○年——引爆台版希臘風暴〉中提出警告:民國一○五年,台灣勞動力人口開始減少;一○七年至一○九年,軍公教退撫基金入不敷出,乃至逐步破產;一二○年,勞保基金破產;一二二年,台灣成為全球老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從宏觀的人口經濟來看,這一幕一幕的揭示,就如同早已精準算計的骨牌,是一種必然的命定。在林益世收賄弊案沸騰、盤踞媒體之際,我們尤其要提醒那句老話: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

 

這是台灣財政末日的警鐘,本期封面故事〈退休金大騙局〉,我們義不容辭地再度示警。

 

立法不良,無可避免將由年輕世代承擔最大惡果。「現在生活壓力就夠大了,哪還管得了未來?」就像我那位朋友一樣,當我們試圖提醒年輕人台灣債務危機時,總是遇到這種「隨他去」的回答。差別只在,一種是對親情束縛的無奈,一種是對體制改造的無能。

 

「民主制度的劣化,就在太依賴民主制度本身。」當選民本身缺乏自我反思能力,期待政治人物的前瞻與擔當,無異緣木求魚。此刻的台灣,包裹著糖衣的「媚俗決策」滿天飛;據說,「通往地獄之路,是用善意鋪成的。」我想,冷漠也支付了不少過路費吧。

 

另,〈陶冬看世界〉專欄暫停一期。

延伸閱讀

智齡科技與微軟,攜手醫療院所強化數位醫療科技力 從院內智慧醫療解決方案走到社區,用數位科技完善高齡照護服務

2023-10-19

「用電腦時間比看病多…」布局智慧醫療,電子大廠如何用AI幫助醫院轉型、解決醫護痛點?

2024-03-29

台灣醫療科技展登場!面板雙虎各自秀肌肉,攜旗下小金雞搶食智慧醫療大餅

2023-11-30

掛牌首日大漲近1倍…台大醫前院長「這原因」進軍AI醫療研發:長佳智能的AI,都是醫師訓練的!

2023-03-28

台灣新藥開發的新機遇

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