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敢作夢,不再悶!

敢作夢,不再悶!

謝春滿

政治社會

Shutterstock

860期

2013-06-13 15:10

前一陣子網路上流傳著一張戲謔式的「台灣人眼中的世界地圖」,東協十國這一區塊,寫著「都差不多的國家」以及「外勞很多的國家」。雖然是開玩笑,但不難看出台灣人看東南亞的態度。

台灣有不少外籍勞工來自馬來西亞,但是本刊記者葉揚甲深入馬來西亞金融街,發現當地二十八歲的白領金融業主管,年薪卻可以超過二百萬元台幣,這樣的薪水在台灣可以請三個人,馬來西亞的金融業發展顯然比台灣更健康、更幸福,如今馬國已躍升為亞太金融重鎮。

反觀台灣金融業產值嚴重萎縮,行政院政務委員薛琦日前跳出來說,要解決這種困境,須調整組織結構,講白一點就是「推動金融整併」。而我們深入馬來西亞採訪發現,馬國金融業就是在推動整併後,逐漸走出今日榮景。

本刊撰述委員楊卓翰在泰國遇到一名飯店服務員,他高興地表示,自己曾在台灣的紙廠工作了五年。問他為什麼回來?他說「太累,這裡好。」他是上一世代的泰國人,那時泰國還靠廉價勞力賺錢。這幾年台灣泰勞愈來愈少了,新一代的泰國年輕人對「當泰勞」,可能連想都沒想過。因為,泰國政府提供了一個完善的文創環境,讓年輕人可以盡情揮灑自己的創意。

講到這幾年東協國家的經濟崛起,我們很自然地聯想到人口優勢、資源豐沛;但是東協這幾年的服務業轉型,一點都不自然,反而是政府明確、強力主導的結構調整。台灣喊經濟轉型、提升附加價值多年,結果卻乏善可陳。新加坡決定要做博弈,只花五年就讓賭場開幕;反觀台灣,連戰在九○年代,還是行政院院長時,就指示發展離島博弈,拖了二十年,還在拖。

行政院院長江宜樺上任,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形容台灣經濟「悶」,服務業長期的低成長,就是悶經濟的主因之一。也許台灣人應該睜開眼睛,去看看東協國家的產業政策,看看他們如何和民間緊密合作,作台灣不敢作的夢。

延伸閱讀

50歲電子業高管除了1間房,存款只有300萬...參加婚禮驚覺同學財產比我多!投資這2檔ETF,65歲退休錢花不完

2024-04-11

退休規劃怎麼做?50歲、65歲投資指南:本金500萬,存股00919+2檔ETF+勞保年金,月領5萬被動收入

2024-06-13

你若不狠,子女就啃!80多歲鄰居阿嬤與50歲兒子一家給我的啟示:「老媽子」只會養出老小孩

2024-03-18

年過50歲才懂得「重男輕女」4個字!她感嘆:爸媽把2棟房送給兒子,幸運的是他們把自己送給了我

2024-03-13

50歲存股都來得及!她月薪2萬多、中年才存養老金,退休後月領1萬股息遊山玩水: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