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一場知識改革的起點

一場知識改革的起點

2015-06-02 11:35

台灣人,尤其年輕人,因為社會參與而重拾他們追求知識的熱情,因為社會參與而實踐他們的知識,是關鍵的一環。

文/ 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2014年3月底,太陽花運動開始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我注意到一則新聞,說是有文創廣告業 200人連署聲援學生,並推派代表到立院議場向學生表達支持。參與者有網路基因、奇禾互動行銷、奧美廣告、智威湯遜、不來梅網路、DDB廣告、電通國華、雅虎奇摩、樂奇數位等,許多知名廣告、行銷公司的總監、創意指導等人士。他們說:「對不起,我們來晚了。」

包括一些國際廣告公司的高階主管都在其中,很讓我好奇。所以我就聯絡他們,約他們一見。

我們見面那天是4月1日。當天白狼號召「反反服貿」遊行,很多人都擔心萬一發生流血衝突、場面失控。那天有七位廣告、行銷,尤其在數位方面的高手出席。會議的結論,是他們回去想一下有什麼可以協助學生的地方,提一個方案。而會議快要開完的時候,上網一看,才知道現場沒有見紅,倒是紅了「來來哥」。大家都很開心。

大約一個星期後,到了續談的日子,來的人只有一位,是網路基因的總經理施俊宇。他跟我解釋,一方面是當時太陽花已經宣布退場日期,運動即將告一段落,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告訴我:他們發現所有他們想到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學生都做了。包括「割闌尾」。他說:「他們差的,只是執行的精細程度而已。」

由於我在出版業,所以一直很關心知識如何取得與應用。近年來,許多領域的知識都在網路和數位的發動,或者推波助瀾下,快速變化與更新。各種舊有的典範、方法、標準和程序,都在顛覆、重新定義。

我從資深音樂人倪重華那裡聽到他們產業一個例子。過去CD動輒可以賣到幾十萬張,暢銷的甚至有百萬張,今天的銷量通常只能以幾百張計。音樂工作者的收入轉為以現場演唱會為主。

因為社會上各種工作典範、方法、標準和程序,都在顛覆、重新定義,所以從學校裡取得的知識有相當大的侷限。

這一方面是因為今天的學校教育把知識領域切分得十分細碎,對應不了社會上許許多多原來不相干、不同領域的工作,日益發生互動和連帶影響的現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知識變化的速度太快和幅度太大,學校教育的更新往往追趕不上。

這使得任何一個進入社會的人,都不可能只是倚賴從學校或課堂上得來的知識。

這也使得沈從文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更加真切。沈從文說:「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他說的大書,就是指社會這個大環境。

人生的知識從來都不是只來自書本,今天尤然,台灣尤然。太陽花運動裡發生的事情,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例證。

我們都知道台灣應試教育的一個害處。

學生即使進了大學,所選的課系大部分都是成績和分數落點的結果,與自己的志趣關聯不大。更嚴重的是,(至少)中學六年被各種考試壓得難以呼吸之後,一旦終於進了大學,對很多學生來說,「由你玩四年」是最重要的享受。

當學生進入的科系和自己志趣沒有關係,又因為長期考試壓力的後遺症而對吸收知識這件事情所產生的排斥,你再怎麼想要刺激他產生興趣與動力,都可能事倍功半。也因此,大學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成為許多人討論的焦點。

太陽花運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可能。

許多年輕人被考試教育所破壞(如果我可以不用「摧毀」這兩個字)的對知識吸收的興趣,因為他們對自己關心的社會議題的熱情,而重新點燃了。

不說太陽花運動期間那麼多學生熱衷於在街頭吸取他們對《服貿》議題、各種民主議題的知識。以新聞e論壇為例,全台灣大量學生展現了他們參與「即時協作」(Hackpad、Ustream)、社群媒體經營、群眾募資、互動式視覺圖表報導的知識創造和分享。

社會參與成為追求知識最大的動力。

社會參與成為獲取與實踐知識的場域。

這兩個知識「協作」的精神和重點,透過太陽花運動,在台灣得到實證。許多帶著自己的專業與誠意想要支持學生的廣告、行銷專家,結果發現他們所有想到的事情都被學生做了,只是差一點執行的精細度而已,正是太陽花學生透過社會參與,獲取並實踐知識的實證。

太陽花運動,是台灣許多事務改革的起點。

台灣人,尤其年輕人,因為社會參與而重拾他們追求知識的熱情,因為社會參與而實踐他們的知識,是關鍵的一環。

***

20多天、80多人、1234則新聞
承載傳統倫理的新媒體


文/吳淑鈴、邱圓庭

如果說,反服貿運動是對國會黑箱程序的宣戰,新聞e論壇就是反映年輕世代聲音以及新聞價值的守護者。沒有薪水、沒有記者證、更沒有新聞媒體集團作後盾,這群傳播科系學生有的只是對優質新聞的理想與堅持。而這股純粹的熱忱,讓他們克難成軍,竟能連續20多天,夜以繼日不間斷地進行318運動的現場報導,成為一個短期急速長大到十幾萬人社群點閱的重要新聞來源。

真假新聞混雜 喚起e論壇對理想新聞的追求

台灣的主流媒體多數有政治立場,那些扭曲真實、保護既有結構及既得利益者的視野,從318開始不時出現的「暴民」二字,即可略見端倪。網路報TechOrange(科技爆橘)在運動期間的2014年3月26日報導指出,「社群媒體如 PTT 和 Facebook,發布了很多『抓』到主流媒體偏頗甚至製作假新聞的證據;同時間,318 學潮中崛起的台大新聞e論壇,站在抗爭現場的第一線做報導,成為網友流傳的媒體清流。」而台大新聞e論壇也很快因為各大學傳播新聞科系學生加入,而轉型為新聞e論壇。

新聞e論壇在太陽花運動中被看見,憑藉的即是沒有立場、所有成員對新聞本質的共識,以及追求事實真相的熱血。

呈現多元的新聞價值

新聞價值的選擇,決定了媒體的面貌。

新聞e論壇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和主流媒體不同的價值,他們不追逐鎂光燈下的運動領袖,關注參與運動的一般民眾,力求呈現中立、多元,貼近年輕世代的觀點。

新聞e論壇的發言人彭筱婷說,「我們會很有意識地去訪問一些很少見諸於主流報紙的人。」除了前述的專題,e論壇記者劉芷彤回憶,她採訪過一位每天都推著八仙果推車到現場、切八仙果給大家吃的阿伯,也訪問過一位地瓜媽媽,她家裡有幾個孩子要養,但她還是每天都帶著免費的地瓜、煮地瓜湯給現場民眾吃。會選擇這些題材和採訪者,就如彭筱婷所說,「如果318是屬於全台灣人的運動,那我們更應該報導不同角度的人。」

除了關注一般人在運動中的參與情形,新聞e論壇也力求多元角度的呈現,例如e論壇記者潘文成(Mayaw)寫出原住民反服貿的新聞,記者蔣宜婷報導318運動中女性決策權被消音;另外,e論壇也採訪了住在立法院附近的社區民眾,因為夜晚活動而造成他們身體不適的報導。劉芷彤說,我們不會只報導吹捧運動的東西,或是反過來只寫批評運動的內容。彭筱婷也認為,新聞e論壇都會盡量顧及不同觀點,重視新聞內容能呈現的多元角度。

新聞e論壇沒有吸睛的標題,也不用情緒性的用語或新聞題材。吳宗泰表示,e論壇這種四平八穩的報導方式,即使犧牲了娛樂性,但這種不搶獨家、不搶即時的完整報導,卻能換來專業與讀者的信任。另一位e論壇記者毛怡玫也強調,他們不做花邊新聞,不去報導「太陽餅」或「軍綠外套」,而是關注運動的核心價值與現場的多元聲音,讓報導的觀點能更加全面且深化。

新聞e論壇 非太陽花運動的附屬媒體

新聞e論壇由三名台大新聞所學生開始,再從各自的生活圈吸引了許多願意趕赴歷史現場,追尋新聞真相的記錄者,這些人多數有著相同背景,受過新聞傳播教育,他們認為理想的媒體不應偏頗,也清楚媒體一旦成為某一特定單位的傳聲筒,其公信力便蕩然無存。

然而,也許是新聞e論壇出現的時間和太陽花時期接近,也許是這前所未有的立法院佔領事件太突然,真假訊息漫天亂竄,新聞e論壇竟被許多人當成太陽花運動的官方媒體。

「我要找林飛帆、陳為廷」、「我要捐錢給大會」,太陽花運動期間,新聞e論壇的Facebook私訊,經常出現這類訊息。彭筱婷說,對這些留言,我們會回覆說明,「新聞e論壇不代表他們(佔領立法院議場的學生和社運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或反黑箱服貿陣線有自己的Facebook專頁,請直接聯繫他們。」另外,議場裡的醫療團也曾請新聞e論壇幫忙發布新聞,但他們都委婉拒絕,新聞e論壇表示,我們不是他們的傳聲筒,也不可能是任何團體的代言人。

退場不是結束 是深耕的開始

2014年4月10日當晚,伴隨著〈島嶼天光〉的歌聲,反服貿運動的學生和群眾退場,而歷經20多日不間斷報導的新聞e論壇成員,也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機會,許多學生記者們都希望能拾回荒廢多時的學業與嚴重透支的體力。然而,事與願違。

反服貿運動結束後,各種街頭上的抗爭與衝突事件仍餘波盪漾,讓新聞e論壇的記者們休息不到一天,竟又立刻上工。彭筱婷說:「我們會覺得,不行啊!我們還在這,我們不能走。這像是一種信念,覺得我一定要當場寫下來,一定要當場把新聞發出去。」

這些後續的新聞事件,從4月11日開始,因警方強制驅離反服貿群眾而發起的「路過中正一(分局)」行動;4月22日民進黨大老林義雄為反核四禁食,蔡丁貴號召群眾到立院施壓立委停建核四;一直到4月27日反核大遊行結束,台北市市長郝龍斌強制驅離佔領忠孝西路的群眾。這些過程中e論壇的記者們始終放不下「記者魂」,每一場街頭運動,他們在現場報導即時新聞的身影,從不曾缺席。

然而,反服貿運動退場後,學生陸續回到校園,e論壇的人力嚴重短缺,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現場報導,不僅使記者們身心俱疲,也難以維持318時期的報導品質與產量。種種困境使e論壇明確意識到,「是時候轉型了!」彭筱婷說:「當我們4月30日在Facebook貼出公告要暫停報導,那段期間大家情緒才慢慢一點一點降溫,冷下來。」

2014年6月,新聞e論壇運用flyingV網站募資成功,朝向他們想做的三大主軸任務邁進:專書出版、講座宣傳以及專題新聞報導。檢視近半年來的成果,e論壇不負眾望再次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10月27日出版專書《街頭守門人》,忠實生動地呈現e論壇記者們在運動期間從無到有,沒有支薪也沒有資源,卻創造13萬人關注的新媒體過程;從當年八月開始,陸續舉辦了十幾場巡迴全台各地的工作坊與新書講座,與公民和讀者們近距離交流新聞e論壇的編採經驗;新聞專題更是成果亮眼,針對九合一大選的報導延續過去在運動過程中獨特的青年視角,從「青年選里長」、「首投族,你們在想什麼」等採訪報導專題中,在國內媒體寫下專門為年輕世代發聲的新視野。

回顧這段時間的辛苦,彭筱婷苦笑:「如果說318那時候是剝了一層皮,我覺得現在做這些專題,簡直是去掉半條命!大家真的很累啦!」她也指出,最讓人頭疼的其實是新聞以外的庶務,譬如行政作業,因為本身不是專業的行政人員,只是一群想要做新聞的人,卻常會被許多瑣碎的雜事壓垮。

毛怡玫表示:「儘管未來仍是未知,但我們每月都會召開一次全體記者與編輯的會議,決策小組更時常開會,出書、專題新聞報導、宣傳與講座的活動大家都各司其職。」秉持一貫的扁平組織與自由提案討論的精神,e論壇成員在運動結束後,仍匯聚了眾人強烈的決心,展現出高度的執行力。

***

凌晨兩點花蓮往台北的慢車
吳宗泰重做新聞人


文/邱圓庭

豐富的社運經驗 滋養公民意識

相較於大部分318運動的參與者都是素人背景,吳宗泰在社會運動早有豐富的參與經驗。因為本身是同志,他以同志運動抗爭做起點,透過講座、投稿以及直接上街頭的方式參與反核、原住民、偏鄉教育、土地與都更等運動。從這些議題中不難發現,吳宗泰特別注意少數族群的權益,以及社會資源與利益分配上的不平等。

在社運過程中他也遭遇過瓶頸,例如同志運動追求的法律平等與婚姻平權至今仍無法落實,以及在反核運動中政府面對人民巨大的抗議聲浪,仍然不願去做改變,讓他深入思索人民的抗議是否有意義?要如何做才能說服不願改變的執政者?吳宗泰說:「就算50萬人上街頭,政府仍然可以不理你。難道我們要不斷升級運動層級,將運動的激烈程度不斷向上推嗎?」

少數族群議題的能見度很低,「比如同志運動,好像沒什麼發聲權,你要去拜託記者,或是找認識的人來寫新聞。」就算被報導出來,也常是花邊新聞式的處理,這讓新聞背景出身的他,重新思考除了寫作投稿之外,還有沒有讓議題有更高能見度的方法。他用了一個生動的比方,「一隻鳥,唱歌唱得再好聽,如果沒有人聽又有什麼用呢?」

惡質媒體環境 將他推離新聞界

吳宗泰大學畢業後前往雜誌社實習,並進入奧美公關行銷公司打工接專案,然而,親眼所見病態的媒體生態使他厭惡,「為了做置入性行銷,公關公司會去討好記者,而記者就會依據跟你的交情好壞或收到的禮物來決定如何下筆。」就算一個記者認真完成報導,卻會因為議題背後的利害關係,被主管或廣告主抽換稿件,再加上業主只注重點閱率,記者花再多時間做的深度報導,卻比不上沒有營養的花邊新聞。惡質的媒體環境使他對新聞完全失去熱忱,轉而就讀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所,直到反服貿運動時,他終於重拾失落已久的新聞筆。

318第一線的參與者

2014年3月18日晚上九點,吳宗泰在同志諮詢熱線Facebook上看到學生攻佔立法院議場的訊息,就和四、五位朋友一同趕到現場衝入立法院。待了一小時後,他認為自己比力氣比不過人家,「我的戰場應該在我的大腦,在我的文字和外語能力。」他返家後,兩個小時內就將台灣學生佔領議院的訊息翻譯成法文、日文與德文,用email與LINE傳遞出去,立刻引起外國朋友的高度關切,大家都急切希望得知現場情況、有無人員受傷。

3月19日,因為熬夜睡到中午才醒的吳宗泰,驚訝的發現原先估計很快會被清場的佔領行動,竟然因為立法院外快速聚集聲援群眾而持續進行。他立刻趕到立院,從外圍樓梯爬上二樓,再由窗戶爬進議場。現場有人在做標語、調物資、集結人群討論,他也立刻開始協助翻譯新聞。

22日當晚,吳宗泰心繫自己的學術研究進度,決定暫時離開議場返回花蓮東華大學。然而,3月23日晚上9點左右,發生了行政院鎮壓事件,當他在Facebook看到警察用棍棒打人、抬人的照片,就陷入擔憂焦慮的情緒。此時最後一班花蓮往台北的自強號火車已離站,他決定搭上凌晨兩點的慢車前往台北。

清晨六點多趕到現場,目睹水車已經朝人群噴射好幾次,聽到朋友被警方毆打,他語氣非常堅定的回憶當時的心情,「那時刻起,我就向朋友承諾,一定會把一切記錄下來,讓這事件被大眾所知,不會被當局掩蓋」。從3月24日開始,他堅守在議場內報導現場新聞長達17天,直到4月10日才隨運動退場。

多元價值的守護者

談到他在新聞e論壇中扮演的角色,吳宗泰笑著說,「因為我比多數的學生虛長幾歲,又有更多的社運經驗,因此我在團隊中與其說是專職記者,不如說像顆定心丸。」他像幕僚角色一樣去幫大家找線索,也會指引新來的記者挖掘採訪對象,在衝突現場如白狼來襲時也鎮定地保護這些年輕的工作夥伴。他回憶當時318運動後期關鍵時刻正逢清明節,他決定不回家,家人質疑他為何要參與這麼激烈危險的運動,他那時以大哥哥的角色回答家人,「現場的許多弟弟妹妹都可能有危險,我人在現場,出事了才有機會保護大家。」

選舉煉真金 未來靠熱忱

運動結束後,2014年年底的九合一選舉結果,被許多人認為是測試太陽花運動成果的指標,吳宗泰提出界定,「這是一種檢驗,是民主的試金石。」他觀察選後這段期間,許多人開始批評監督當選者,例如最受注目的首都新市長柯文哲。姑且不論立場,他認為這對民主而言是好現象,「大家罵柯文哲,其實也反映出對政治的熱情。」就像在反黑箱服貿過程中,更多人願意為道德與正義挺身而出,甚至不怕打破界線違抗惡法,投入更多的力量參與政治監督。

面對未來,吳宗泰抱持著樂觀的想像。新聞e論壇提供他重做媒體人的舞台,但他說,比起四平八穩的報導,自己更擅長說故事。318運動後,他投入e論壇舉辦的巡迴講座,積極和不同族群作對話,說他心中夢想的新聞故事。

儘管e論壇因為受限經費和人力資源還無法穩定運作,但吳宗泰認真而熱忱地說,「現實可能是地,理想可能是天,天越高,地跟天的距離就越遠,理想要高一點來撐開我們活著的空間。」也許在未來,台灣能如吳宗泰所夢,成為一方沃土,足夠養活一個像新聞e論壇這樣的「好媒體」。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主編
洪貞玲(Chen-ling Hung)
台大法律系學士、政大新聞所碩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傳播學博士。
曾任職《台灣日報》、《財訊雜誌》、《自由時報》等媒體,主跑政治線。
現為台大新聞所副教授兼所長、台大多媒體中心主任。

審訂
徐元春(Yuan-chun Hsu)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畢業。
工商時報記者、金融組召集人、財經組主任。
《今周刊》創刊副總編輯,
大是文化出版公司共同創辦人。

撰文
洪貞玲、張錦華、陳順孝、徐元春、吳柏緯、郭浩田、 吳淑鈴、邱圓庭、陳睿哲、邱柏鈞、鄭婷宇、徐乙喬、林安儒、陳品潔、蕭汎如、許雅婷

書名:我是公民也是媒體

出版:大塊文化

目錄:
推薦序
打造數位傳播公地的關鍵報告(胡元輝)
一場知識改革的起點(郝明義)

導論
化憤怒為希望:反服貿運動中新媒體實踐及意義(洪貞玲)

專文
從太陽花運動談新媒體、新公民、新民主(張錦華)
網路公民行動的集體演化:從搶救樂生院、野草莓運動到太陽花運動(陳順孝)
站在一條湍急的河流當中:一個舊媒體人的太陽花震撼(徐元春)

專題報導
【case 1 沃草】 (吳柏緯、郭浩田)
降低公民參政門檻 沃草要讓監督政治變有趣
people 1── 年輕醫生呼喚25萬超級英雄:柳林瑋創沃草走上意外人生路
people 2──台北林先生:奔波在公民運動的漫漫長路上

【case 2新聞e論壇】(吳淑鈴、邱圓庭)
20多天、80多人、1234則新聞承載傳統倫理的新媒體
people 3──找到一起孤單的夥伴:彭筱婷的新聞實踐之旅
people 4──凌晨兩點花蓮往台北的慢車:吳宗泰重做新聞人
people 5──我是陸生:毛怡玫在台灣追求新聞的真實與自由
people 6──從立法院到金鐘:啟動劉芷彤對香港的懷鄉情緒

【case 3社運影音直擊】(陳睿哲)
主流媒體不報公民自己報:攝護線、公庫社運現場全記錄
people 7──大腸花罵出名:音地大帝懷抱獨立音樂人直播夢
people 8──我在現場:楊鵑如從抗爭者變成記錄者

【case 4零時政府】(邱柏鈞、鄭婷宇)
不想再被當白痴零時政府要做透明、開源的先鋒
people 9──最溫柔的暴民瞿筱葳:科技宅男圈中的人文女孩
people 10──相信網路開放透明的力量:唐鳳跨越高牆活出希望

【case 5 PTT】 (徐乙喬、林安儒)
PTT寫下網路世界台灣奇蹟:鄉民婉君站出來
people 11──我是站長也是鄉民:okcool見證PTT飆速十年
people 12──三小時募資693萬:林大涵驚奇發現3621鄉民力量

【case 6太陽花國際部】(陳品潔)
125人 14國語言:太陽花國際部向世界發聲
people 13──魁北克獨立公投 民主洗禮:加拿大成長經驗啟蒙王年愷社運路
people 14──夥伴憶瑞光:小王子先回他的星球去了

【case 7海外330行動】(蕭汎如、許雅婷)
跨國串聯無時差聲援太陽花 旅外台人好想為台灣做些什麼!
people 15──倫敦地鐵的焦慮記憶 318引爆衝動不羈的謝璇
people 16──走上街頭 政治系女孩才開始理解政治
people 17──天生叛逆的Oddis 找尋真相的V怪客
people 18──我不想當個只能說謝謝的那個人

延伸閱讀

存股族必看「這些冷門金融股偷偷賺」 股價還在1字頭!十檔有4檔殖利率破6%

2024-04-09

兆豐金、第一金、合庫金...為何今年官股很敢配股票?存股100張金融股達人:股利2大特色「這檔最吃驚」

2024-04-25

中信金、富邦金、開發金...11家金融股現金殖利率誰優? 2檔衝破5%,存股族敲碗本週「這檔」重頭戲

2024-04-28

看好是「下一個中租」,這檔金融股王殖利率6%!點名3檔私房菜、達人:吃高股息ETF豆腐有訣竅

2024-04-08

存股族最愛「隱藏版」口袋名單來囉!5檔金融股狠賺 「配息又比金控更大方」殖利率5%起跳

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