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法國總統大選揭曉,民調看好的馬克宏順利當選,這位中間偏右的溫和派政壇新秀擊敗了極左翼的雷朋,令西方國家元首鬆一口氣。
勒朋於競選期間揚言退出歐盟、北約、歐元區。法國傳統左派政黨鐵票的穆斯林選民,對排外、反穆斯林、種族歧視的勒朋 望之生畏。選前,清真寺總教長布巴克在巴黎呼籲全法穆斯林投票給馬克宏。
自2015年初起,法國發生22起恐攻事件,其中以當年11月巴黎遭受穆斯林連環恐攻的死傷最為慘重,130人喪生,386人傷殘。巴黎恐攻後法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至今仍未解除,這次是法國首次在緊急狀態下舉行的總統大選。反恐、移民及穆斯林的社會問題,無疑是影響法國選民意向的焦點議題。
法國政府於二戰後引進北非法屬殖民地的穆斯林移民,以補充復興建設所需的勞動力。近10年來,中東戰亂國家的難民經由地中海、東南歐湧入法國,尋求政治庇護。法國穆斯林移民人口增至500萬人,居西歐國家之首。
法國政府於二戰後引進北非法屬殖民地的穆斯林移民,以補充復興建設所需的勞動力。近10年來,中東戰亂國家的難民經由地中海、東南歐湧入法國,尋求政治庇護。法國穆斯林移民人口增至500萬人,居西歐國家之首。
1960年代,法國政府在各大城市近郊建造大量柯比意式國宅,配售給低收入戶。這種造價低廉、容積率大的制式高樓國宅,狀似簡樸堡壘,生活機能獨立,號稱「近郊國宅」(banlieues)。1970年代中期,低收入及無業的少數族裔住戶遷入,居住環境惡化,龍蛇雜處,形成與周遭居民隔絕的次文化。
「近郊國宅」成為貧民窟的代名詞,也是其內穆斯林青少年犯罪的溫床(法國監獄犯人6成至7成為穆斯林)。這些教育程度低、在社會上備受歧視、就業困難的邊緣人,憤世嫉俗,易於在境外穆斯林恐怖組織找到歸屬感。民調顯示,33%受訪的法國穆斯林青年認為恐攻行動是「可以接受的」。法國近年主要恐攻事件均為土生土長的穆斯林激進分子所為,原因不難想像。「近郊國宅」的貧窮文化阻絕法國穆斯林的社會連結;「政教分離」更增加他們對主流社會的疏離感。
法國「政教分離」政策源於法國大革命,1905年立法規範,1946年入憲。這個政策的本意在防範天主教獨大,禁止政治力介入國民宗教自由,規定宗教信仰限於私領域,不允許任何宗教性的服飾徽幟出現在政府機關及公立學校。公務員不得標榜自身宗教,也不能過問民眾的族群及信仰背景。天主教、基督教及猶太教在戰前的法國社會已生根,「政教分離」政策對穆斯林新移民的影響遠大於這三大宗教,因此被穆斯林認定是針對性的歧視性措施。
法國政府於2004年及2011年先後禁止穆斯林女學生戴頭巾及在公眾場所披面紗,穆斯林世界群起撻伐。雖然猶太人圓頂帽及錫克教頭巾帽也在限制之列,且禁面紗是為反恐安全理由,一般人戴蒙面頭罩也會遭到取締,而法國穆斯林仍深感受辱,認為政府此等舉措是在向排外的極左翼政黨示好。這2年半來,一連串的恐攻事件加深法國民眾對穆斯林的恐慌及猜疑。民調中多數法國受訪者預估,穆斯林於2020年將占法國總人口的40%。其實,穆斯林占法國總人口的比例現為7.5%,至2030年至多增至10%。這次法國總統大選是全球化與保護主義、國際合作與孤立主義、文化包容與仇外的抉擇。
馬克宏應將在這新的光譜下尋找解決移民議題的可行方案,以及與境內穆斯林和平相處之道。以下幾點值得我們觀察的:
法國「政教分離」政策源於法國大革命,1905年立法規範,1946年入憲。這個政策的本意在防範天主教獨大,禁止政治力介入國民宗教自由,規定宗教信仰限於私領域,不允許任何宗教性的服飾徽幟出現在政府機關及公立學校。公務員不得標榜自身宗教,也不能過問民眾的族群及信仰背景。天主教、基督教及猶太教在戰前的法國社會已生根,「政教分離」政策對穆斯林新移民的影響遠大於這三大宗教,因此被穆斯林認定是針對性的歧視性措施。
法國政府於2004年及2011年先後禁止穆斯林女學生戴頭巾及在公眾場所披面紗,穆斯林世界群起撻伐。雖然猶太人圓頂帽及錫克教頭巾帽也在限制之列,且禁面紗是為反恐安全理由,一般人戴蒙面頭罩也會遭到取締,而法國穆斯林仍深感受辱,認為政府此等舉措是在向排外的極左翼政黨示好。這2年半來,一連串的恐攻事件加深法國民眾對穆斯林的恐慌及猜疑。民調中多數法國受訪者預估,穆斯林於2020年將占法國總人口的40%。其實,穆斯林占法國總人口的比例現為7.5%,至2030年至多增至10%。這次法國總統大選是全球化與保護主義、國際合作與孤立主義、文化包容與仇外的抉擇。
馬克宏應將在這新的光譜下尋找解決移民議題的可行方案,以及與境內穆斯林和平相處之道。以下幾點值得我們觀察的:
第一,「川普效應」沒有幫助勒朋當選,然而,民粹式的國家主義在歐洲方興未艾,正在努力顛覆既有的自由貿易秩序(如英國脫歐)。這股反歐盟、反全球化、反移民的勢力,不滿歐盟東擴、全球金融危機、敘利亞難民危機,挑撥選民排外的情緒,企圖贏得選舉,翻轉體制。這個角力並不會因勒朋 的落選而終止。馬克宏政府將正視西歐地理條件阻擋中東難民潮的高難度,善用歐盟的合作機制及資源,穩定敘利亞難民問題,以紓解法國穆斯林移民的壓力。
第二,法國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必須仰賴有效運用新移民刺激經濟活力。與英、美的移民融合政策相較,法國「政教分離」政策明顯有失彈性。英、美政府尊重容忍新移民族群及宗教信仰的差異性;法國政府則不鼓勵多元宗教公開並存。前者注重「自由」;後者強調「平等」。英、美努力落實移民的真自由;法國卻無力保障少數族裔的平等共生,因而阻礙其社會流動性。馬克宏政府有心改善境內穆斯林的關係,或將對「政教分離」政策給予寬鬆詮釋。
第三,「近郊國宅」在法國都市計畫是一大敗筆,這種建築怪獸將穆斯林住民隔離於主流社會之外,助長了貧窮文化。相較於德國政府認定外勞是社會資產,而予適當職訓,法國政府長期忽視穆斯林的教育、就業及社福問題,穆斯林淪為二等公民。法國反歧視法令多如牛毛,但政府對穆斯林在職場所受的不公待遇卻睜隻眼,閉隻眼。2005年底巴黎等地發生穆斯林暴動,法國當局否認其起因為社會歧視不公,反而歸罪於肇事者是「一夫多妻制所生的小孩」。馬克宏政府將斥資逐步拆除「近郊國宅」,輔以社工輔導,使穆斯林加速融入主流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