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隔十年,中共高層就會浮現一次慘烈的大清洗,落馬者恰巧都是直轄市委書記。這不是湊巧,而是事關各派系未來利益的比拼,為了地盤、人事布局,各派系當然會精銳盡出,有人因此下台或被判刑,只是角力勝敗的結果。
到了習近平任內,更罕見有兩位先後落馬: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兼省長黃興國,已在去年底被捕,孫政才則於日前「神隱」。這一連串行動,除了代表權力重新洗牌,更是最高領導人對所有派系的震懾,看懂這一點,才算對中國權力爭鬥入門。
這次七月十五日中國政壇爆出的大事,由原先被普遍看好、可望在今年中共「十九大」晉身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竟突然被免職,遺缺由原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接任。由於黨媒未宣布新職,國際媒體直指,孫政才可能已被黨中央帶走調查。十九大召開在即,外界公認,此事必將全面衝擊今後的中國政局。
孫政才沒有明顯派系,他曾任農業部長,後轉任吉林省委書記,是當時最年輕的地方首長。中共十八大上,他與同年齡的胡春華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被看好可望在十九大角逐常委,甚至成為接班人。但如今接班之路告吹,垮台之速,令人驚詫。
至於陳敏爾,任公職以來在老家浙江工作長達25年,2002年,習近平調任浙江省委書記,主管宣傳的陳敏爾開始與習共事;中共十八大後,他急速升遷,先升上貴州省長,隨後更成為貴州省委書記。在省委書記任內,陳敏爾揭櫫「大扶貧、大數據」戰略,號稱要把大數據相關產業,作為帶動貴州人脫離貧困的重點,連鴻海集團也被吸引到當地投資,成效十分顯著。
陳敏爾本是地方一把手,因此有角逐十九大中央政治局委員資格,習近平甚至從上海市人大代表,轉為貴州人大代表,被視為對陳敏爾的「力挺」。這次他空降重慶,更是跌破眾人眼鏡。如今的陳敏爾,「含金量」大有超越另一位接班人選、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之勢,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