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中國的強硬態度 更加深台灣認同與民主價值

中國的強硬態度 更加深台灣認同與民主價值

2020-08-03 16:55

政治大學選舉中心年度民調顯示,民眾認同為「臺灣人」的比例大幅提升,認同為「中國人」或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下探到新低。同樣的趨勢在統獨民調也有相同軌跡:支持實質獨立的比例自2018年上升至近三成,而支持統一的比例降至0.7%,為歷年來新低。民主基金會所委託的政治大學選舉中心也有製作另一份年底才公布的民調,其中支持臺灣現有體制以及捍衛國家體系的意願也隨著同樣趨勢提升。綜合這幾份民調起來看,可以發現台灣人對於民主自由的重視與國家認同和統獨立場兩者關係密不可分。

中國步步逼近

 

臺灣國內的抗中趨勢自從1992年便逐漸加深,即使馬政府時期的兩岸局勢看似親密,中國和臺灣簽下的合約、協定以及合作架構都無法有效消弭台灣的國家認同,也無法說服大眾支持統一。2016年蔡英文上任時,中國立即展開文攻武嚇,搶走我國邦交國與刻意限縮觀光客來台,並將兩岸關係「巴爾幹化」以試圖「懲罰」蔡政府不替「九二共識,一個中國」背書。中國更是在2020年初開始頻頻派出共擊擾台,也祭出「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惠臺方案以吸引台灣年輕族群。然而,蔡英文在2020年總統大選以817萬票高票當選,象徵著中國對臺灣的「銳實力」終究只是激起民眾的抗中之心而已。

 

除了臺灣意識興起,中國國內問題(如新疆人權議題、香港危機)也是臺灣抗中的要素之一。港版國安法通過之後,政大選舉中心發現臺灣民眾對中國的野心更加擔憂。

 

對台灣的衝擊

 

自從馬政府之後,國民黨不僅奪不回執政權,更是提不出符合民意的兩岸政策。2016 年和 2020 年兩次總統大選中,藍營派出洪秀柱(隨後被朱立倫取代)與韓國瑜;他們的兩岸政策對於選情很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國民黨經歷兩次敗選之後不得不轉型,因此現任黨主席江啟臣把「九二共識」單純視為「歷史事件」而非對中方針,也為此受到不少黨內反彈聲浪。如果國民黨想要改革成功,必定要面對黨內長老的的挑戰。

 

對於民進黨而言,目前趨勢支持了蔡政府自2016的兩岸政策,但政府未來必須在確保台灣不會主動造成兩岸不穩定局勢的同時,又顧及到民意輿論方向。長遠來看,若民眾希望台灣政府能拿出較為強硬的態度,過度保守的兩岸政策很可能會造成民眾反感。對於其他小黨而言,統派政黨(如統促黨、新黨等)更加邊緣,獨派政黨(如台灣基進)反而聲勢越來越強。

延伸閱讀

施振榮、童子賢的造車夢 2025年將成真!為何「非鴻海系」的科技業攻電動車 是從物流車底盤開始?

2023-08-07

台積電(2330)宣布調薪!平均幅度3%~5%「略低外界預期」 員工們最期待還是這「大紅包」

2024-04-22

真「貴」族學校?世新大學宿舍一學期9萬 學生酸「世新大飯店」、校方出面解釋

2024-04-20

快把握週末晴朗好天氣!下週起鋒面爆發全台濕答答 雷雨恐狂轟到4月底

2024-04-20

連好市多顧客都搶著買,她卻從家裡掃出「25年前大金塊」 價值曝光!內行人一看:財神爺來了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