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淨零碳排從農開始 農糧署釋利多提高有機質肥料補助噸數

淨零碳排從農開始 農糧署釋利多提高有機質肥料補助噸數
品牌推薦優質國產有機質肥料

政府熱焦點

政治社會

2022-11-08 13:36

大地藏無盡,勤勞資有生,農民的辛勤耕耘,支撐起國家糧食安全,如何增加農田地力、提高肥料使用效益,降低化學肥料使用量,放大農業生產力,提高土壤碳匯,進而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成為當代新顯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為落實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幅提高國產有機質肥料補助噸數,每公頃最高補助10公噸,達2萬元,給魚竿還兼教釣魚,助攻農民收益達事半功倍之效。

台灣氣候高溫多雨,有機質分解快速,加上農民慣用速效的化學肥料,少施用可提高土壤有機質的有機質肥料,導致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不足。農糧署說明,根據農業專家田間試驗結果顯示,適度施用有機質肥料補充農田土壤有機質,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且有機質肥料所含必要微量要素,可以促進植物生長;堆肥一般含有多種多量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群的健康度。有鑑於此,農糧署近年積極爭取經費,擴大推廣面積,針對慣行農耕戶,每公頃最高補助施用國產有機質肥料2萬元、國產微生物肥料5千元與農田地力肥料5千元,從源頭減輕農民購肥負擔。

 

提供農友實質補助誘因 從根本提高土壤碳匯

 

究竟何謂有機質肥料,與傳統化學肥料有何差異?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副教授黃裕銘博士表示,根據《肥料管理法》及「肥料種類品目及規格」規範,傳統的堆肥是生物殘體、新陳代謝產物等動植物性有機質材料,經過微生物作用後,達性質穩定狀態,經醱酵腐熟之有機質肥料,始施用於田間當作肥料使用。目前有機質肥料品目中,其中動植物性渣粕肥料、混合有機質肥料等品目的有機質肥料是沒有經過微生物作用過的。

 

農友開溝施用有機質肥料-圖片提供-黃瑞彰

 

「有機質肥料的作用各有不同,像是豆粕因含有高蛋白有機質,分解快速,可供應農作物養分,但對於土壤碳匯作用較低,長期使用,還可能導致土壤本質越來越差。」黃裕銘強調,真正可達到改良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碳匯、提供作物養分,幫助維護生態作用的有機質肥料,必須是含有高「腐植質」成分的堆肥,「類似傳統的堆肥,浸水後會有黑色水流出來,那就是可以改良土壤肥力的黃酸及腐植酸等有機質成分。」

 

黃裕銘進一步解釋,經過微生物作用的「腐植質」,是一種組成分複雜、抗分解性強,乾燥時呈現棕色或暗棕色(濕潤時呈現黑色)無定形膠體,就是動植物殘體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又重新合成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其中富含蛋白質、醣類、纖維素、木質素等成份,可幫助農作業長得頭好壯壯,還可提高抗病蟲害潛力。

 

取代化學肥料汙染 農民省肥省工又省錢

 

過去禽畜糞、菇包、廚餘等有機質材料,若無法轉進堆肥系統,恐變成廢棄物成為環境汙染兇手之一,如今利用微生物群轉化,可以降低禽畜糞中可能有害的病原菌含量,經定時翻堆,還能加速菇包中的木質素轉化,成為優質堆肥。純禽畜糞製成的堆肥往往有銅鋅偏高的現象,所以禽畜糞和銅鋅低的有機材料,例如用過的菇包一起堆肥化就可以降低銅鋅濃度。銅鋅同時也是植物及人的必要元素,但是土壤濃度累積太高時往往會影響土壤微生物及植物的生長。農糧署說明,使用有機質肥料可增進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國內農業資材資源循環利用,以自然為本減少碳排放量,達到增加土壤碳匯目標。

 

茶園機械施肥

 

有鑑於近幾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化學肥料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黃裕銘博士認為,目前正是推廣富含腐植酸有機質肥料的大好時機,除了農糧署現有補助方案,部分縣市另外加碼,減輕農民的負擔,「第一線農民接受度很高,唯一比較累的地方是,多數農民未使用機械輔助,有機質肥料用量較多,搬動灑肥較費體力。」

 

農糧署網站公布87家、332個國產有機質肥料推薦品牌,供全台農友選購,農友可向耕地所在地輔導窗口,包括農會、公所申請,共同施用有機質肥料呵護農田,讓農業生產與資源循環永續發展。農糧署不僅給魚竿還教釣魚,農委會各試驗改良場所亦持續辦理作物栽培管理講習及免費土壤肥力檢測等服務,引導農友合理適量補充肥分,協助農民省肥、省工又省錢。

 

 

延伸閱讀

南韓梨泰院踩踏意外》人潮推擠「一旦靠牆」死亡離你很近 消防員曝:身體呈現1形狀才有機會生存

2022-10-30

限空令就是空頭趨勢確立!台積電法說略優於預期 股市有機會止跌反彈?

2022-10-13

出口疲軟、景氣擴張放緩…台股10月怎麼走?分析師:指數跌深反彈,「3族群」本季有機會

2022-10-09

虎航機票1010元再開搶!國慶連假飛日韓泰、10/13回來免隔離,「這時間」前還有機會

2022-10-06

輕則經濟危機、重則金融風暴!強美元衝擊投資市場 為何採取「逆向思維」才有機會獲利?

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