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迎向永續系列報導 守住升溫底線 全球零碳時代正式來臨 臺灣準備好了嗎?

迎向永續系列報導 守住升溫底線 全球零碳時代正式來臨 臺灣準備好了嗎?

政府熱焦點

政治社會

2023-09-12 15:00

隨著歐盟十月即將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亦即所謂的碳關稅),全球正式迎來碳錢時代。淨零碳排不只關乎氣候危機,更將落地成為有形的貿易成本。臺灣的新能源布局迎合全球局勢變遷,亦對國家競爭力有深遠而關鍵的影響。

今年三月聯合國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發布了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報告中指出,無論碳排減緩情況如何,《巴黎協定》的限制升溫目標幾乎不可能達成,本世紀地球將持續升溫是既定的事實。熱浪、豪雨、乾旱、林火、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多樣性驟減在世界各地平行發生,極端氣候造成的糧食不足、水資源缺乏、疾病與貧窮,大幅壓縮地球生物的生存空間,也撼動各國產業經濟。

 

不僅影響氣候 綠能自由將主導國家競爭力

 

2022年烏俄戰爭白熱化,歐盟各國苦於能源不足,矢志戒斷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此戰不僅刺激歐洲再生能源各項基礎建設,也可預期的改變了全球電力結構。國際能源總署(IEA)公布再生能源將於2025年取代燃煤成為最大電力來源;歐盟將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自40%上修至45%;美國亦通過了史上最大的氣候投資法案,投入3,690億美元支持能源安全和氣候變遷,其中風電、光電、儲能、電動運具、綠氫與負碳技術皆為法案重點項目。

 

百年以來,臺灣升溫已達1.6度,漲勢趨陡更勝於世界平均,夏季長度增加到約150日,冬季則越來越短;豪雨增加但連續無雨的天數變長,乾旱年益嚴重。海島臺灣能源仰賴進口,且大部分的溫室氣體來自能源燃料燃燒,加之出口貿易興盛,碳關稅的施行對企業影響甚鉅,能源轉型不只是國際趨勢,更是實現能源自由的唯一解方。

 

極端氣候戰略 不僅綠能更要產業升級

 

臺灣自覺面對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積極投入努力,為了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制定了明確的2050淨零碳排路徑,透過提高能源效率、大幅擴展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以及推動綠色交通等方式,積極降低碳排放,以確保永續發展。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四大能源轉型目標,促進太陽能、風能、儲能技術的發展,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使用。另外,臺灣也積極推動5+2產業轉型,以促進經濟結構的多元化。透過發展「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致力於轉型升級,不僅能夠應對氣候變遷,更能創造出更多綠色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繁榮,也為地球的未來盡一份力量。

 

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首度超越核電

 

臺灣西部是再生能源的主要建置區域,因為亞熱帶與強烈的海峽風速造就臺灣光電與風電的天生優勢,但仍以太陽光電為主戰場,以台南的2.5GW裝置容量為首,年發電量約為33億度,相當於95萬戶年家庭用電。光電一直是再生能源的重中之重,截至2022年為止,光電模組累積設置量達10.22GW,占比超過四成。

 

臺灣現行的再生能源政策主要依循《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與《電業法》,期望透過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藍圖。以光電而言,地狹人稠的臺灣需要謹慎規劃土地利用,優先從鹽灘地、地層下陷區、受污染土地、水庫埤塘等地區設置地面型光電,並加強推廣一地多用的「漁電共生」。藉由光電設備以及智慧養殖系統的導入,傳統養殖業有機會提升產能,改善養殖環境,也較能適應逐年升高的氣溫,減緩氣候衝擊帶來的損失。

 

台電台南七股案場

 

建立光電發展策略 臺灣也能克服能源學習曲線

 

光電進入農漁村,許多人擔憂將改變農村地景與漁業生態,抑或破壞原本棲息群聚的生態圈。農業部目前限制兩公頃以下農地不開放、兩公頃以上由農業部核准,依循「農民權益、農漁業與生態環境不可受影響」為原則,為避免展綠過程中破壞生態保育,在環團建議下漁電共生成立了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

 

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是以快篩、有效率、可執行性並具檢核有效性為主要規劃原則,透過科學證據,依生態議題程度導入不同強度之環社檢核機制,充分尊重當地人文生態環境。透過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的建立,能夠引導業者往適宜區位開發,並將在地人文與生態衝擊降至最低。

 

另一方面,都市中的光電則期望透過修法,規範未來新/增/改建物也要設置光電,並透過調整裝置設置門檻與創造「公民電廠」來克服違建及產權的問題,激發屋頂型光電的最大效應。

 

能源轉型在世界各國都有其困境與挑戰,如何在環境、政策與社會之間取得共識是轉型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日本結合觀光、生態與農業的營農型光電,或是德國結合生態棲地的共融光電、鼓勵在地居民參與的能源合作社,都是非常值得借鏡的國際案例。

 

下一篇今周刊將為您整理荷蘭與德國的光電對策,深入瞭解荷蘭如何克服陸域不足的先天條件,以及德國如何保持光電發展的領先地位。展綠的路必須越走越寬,與地方共生才能長久。透過良善的土地空間規劃、以人與環境為核心的溝通對話,臺灣也能透過整體法規政策快速調整的節奏,以及產業的配合,加速太陽光電的建置,走出屬於自己的綠色道路。

 

 

延伸閱讀

勞退為何越來越多人「不急著領」?超大紅包「放5年多70萬」 專家:2種人理財最合適

2024-04-24

統帥、富凱大樓震到傾斜,7以上地震還會出現?15小時餘震暴增180次 氣象署示警:只是剛開始

2024-04-23

日經指數創歷史新高重返榮耀 ——從《孫子兵法》看企業經營與投資

2024-02-27

台積電(2330)宣布調薪!平均幅度3%~5%「略低外界預期」 員工們最期待還是這「大紅包」

2024-04-22

台灣餐飲龍頭無預警倒閉500員工失業 牛角燒肉、胡椒廚房都它的!「上班上到一半」被通知不用來了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