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抓到了!中國利用以巴戰爭炒作疑美論,宣稱「美國把台灣推向戰爭」

抓到了!中國利用以巴戰爭炒作疑美論,宣稱「美國把台灣推向戰爭」

劉芮菁

政治社會

shutterstock

2023-12-01 16:43

以巴衝突也成為中國資訊操作的標的。專門研究資訊操作的智庫「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於11月22日發布報告指出,自以巴衝突爆發的第一個月內,中國趁機散播疑美論,宣稱「美國是以巴衝突的元兇、中國站在和平這邊」等,同時藉由戰爭恐懼塑造台灣政府不可靠的形象,製造台灣對民主治理、民主同盟的不信任。

 

IORG調查10月7日至11月6日期間中國對以巴衝突的資訊操作。研究團隊檢視所有提及以巴衝突的臉書粉專、台灣新聞網站、中國官媒、微博與Youtube影片,從約2480萬則文本歸納出12項可疑論述。調查發現12則中有7項是疑美論,指稱「美國是世界亂源」、「美國造成以巴衝突」、「烏克蘭美國被拋棄」,以及「美國保不住以色列,在中東疲態百出」等。

 

報告指出,中共試圖營造美國不可靠、亂源的形象,同時形塑自身「和平使者」的「王道」形象,在華語資訊環境強化符合中國利益的世界觀,和中共在國際社會「製造美國的不同意,製造中國的同意」的戰略一致。

 

中國將「以巴衝突」與「台海局勢」錯誤類比 製造台灣對民主陣營的不信任

 

12則論述中,還有3項論述涉及台灣,宣稱「以巴衝突讓台灣感受到兵凶戰危」、「白宮軍援把台灣推向戰爭」等。報告指出,這些論述將以巴衝突與台海局勢作錯誤類比,指稱美國與民進黨主政導致台海發生戰爭,更將台灣2024年的大選簡化為「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此外,部分台灣媒體報導,戰爭爆發初期滯留以色列的台灣民眾想離開當地,因航班取消而求助外館,被回應「請上網訂機票」。IORG調查,此事件隨即被《環球網》報導、再被多家中共官媒、粉專與微博轉載,炒作「民眾都同意找中國才對」的錯誤印象。

 

報告也提及,部分台灣媒體標題使用「冷回」、「竟回」描述外館回應,可能引起讀者對政府機關的不信任。另一方面,部分台灣媒體報導以巴衝突時,使用「裸」、「屍」、「虐殺」、「血洗」等聳動字詞作為標題,可能引發讀者反感或其他情緒,妨礙讀者基於事實合理參與公眾討論。

 

中國習慣「撿現成」 借題發揮一貫的戰爭論述

 

IORG共同主持人游知澔指出,仔細檢視這12則論述可以發現,它們並沒有解釋以巴戰爭的歷史淵源,僅是借題發揮中共一貫的戰爭論述,讓台灣民眾覺得「戰爭真的可能會爆發、下一個爆發就是台灣、美國是戰爭的始作俑者」。

 

游知澔分析,其實中國不常主動「創造」出新的論述,大多是利用現成的論述,例如跟風引用網友、外媒報導甚至西方世界的陰謀論,在華語世界建構符合他們利益的世界觀。

 

Youtube上以「自動化生成」製作的農場影片 與中國官媒連動

 

游知澔也觀察到,Youtube上有許多以「自動化生成」技術製作的內容農場影片,會與中國官媒的論述相互連動。如「美國保不住以色列、在中東疲態百出」的論述,最初就來自Youtube的簡體字內容農場影片,後續被中國官媒放大操作。

 

游知澔說:「這種內容農場跟官方的連結,目前還是尚未明朗,因為很難找到證據,然後平台都不合作,我們也只能用內容比對。」

 

中國藉國際衝突炒作疑美論 從俄烏戰爭後特別明顯

 

「從這些論述來看,他們(中國)就是鎖定要攻擊美國,或是攻擊美國在我們輿論當中的位置。」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分析:「他們(中國)會傾向把很多過錯直接歸咎在美國身上,這件事情從俄烏戰爭之後特別明顯。」

 

陳方隅說,從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就一直炒作疑美論,宣稱美國故意讓烏克蘭挑釁俄羅斯,與現在以巴衝突的操作模式相似。「其實這個元素跟框架都很像…以巴戰爭也是一樣,就是利用新的事件,把論述填進去,再繼續炒作疑美論…就是中共政治作戰的一個變體而已。」

 

中國宣揚自己代表和平 政治學者:是獨裁者一貫的不要臉

 

對於這些論述放大的「美國亂源論」,陳方隅指出,以巴衝突有其歷史脈絡,會造成今天的局面,強權國家都有責任。且不只美國支持以色列,伊朗、中國也有資助哈瑪斯武器。

 

但在中國的輿論操作裡,僅放大美國問題、未提及中國本身資助哈瑪斯,也未提及中國作為侵略者的紀錄,還營造自己「愛好和平」的形象。陳方隅直言:「這是獨裁者一貫的不要臉」。

 

資訊操作最大的問題:造成社會極化與對立

 

綜觀來看,游知澔認為,資訊操作的生態是複雜的,可能涵蓋了政治動機、經濟動機與愛國動機。這些網路貼文或報導,不一定就是陰謀,也可能是在蹭流量獲取商業利益。

 

另外,雖然台灣民眾不一定會相信這些論述,但它們可能讓資訊變得混亂,降低民眾參與公共討論的意願,甚至造成「社會極化」的現象,偏激的人越來越偏激、不願討論的人更加不願發聲。

 

游知澔說,「社會極化」的問題才是最令他擔心的。

延伸閱讀

退休15年,每天遊山玩水財產不減反增...前外商老總嘆:多虧年輕時從失敗中學到2個理財教訓

2020-12-23

「沒有臥床餘生,很感恩」畢業62年的國小同學會...劉秀枝醫師:退休16年裡我學到的4件事

2023-12-20

從18歲大學退學到創業年收破千萬,日本公關界帝王羅蘭:不會說「No」的人,他的「Yes」是沒價值的

2022-09-21

經歷主管血栓、同事過勞昏迷,工程師30多歲提早退休環遊世界:我從有錢人身上學到的第一個理財之道

2024-01-10

曾月花200萬租豪宅、每晚泡夜店...38歲從破產再翻年收4億:我從那段「縱慾歲月」學到的事

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