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12名縣市長執政滿6周年,《今周刊》在年底推出系列專訪報導,希望了解這些縣市長在最後2年任期中,規劃達成的城市治理目標和政策行動。
全台灣有12名縣市長執政滿6周年,《今周刊》在2024年底推出系列專訪報導,希望了解這些縣市長在最後2年任期中,規劃達成的城市治理目標和政策行動,專訪中也邀請12個縣市議會的朝野黨團幹部,提出對縣市政府未來2年的施政建議,期盼促成良性的府會交流。
新北續拼「三環六線」、打造逾150公里捷運路網!侯友宜:朝國際城市邁進
新北市長侯友宜上任後即推動「都更三箭」、沿著捷運軌道改善市容,而接下來的兩年,還將持續完善三鶯線、萬大線等捷運路網,朝國際城市的目標前進。
竹科園區飽和、加速催生新竹縣138公頃產業用地!楊文科:主力推動兩大建設
2018年上任以來,新竹縣長楊文科提出AI智慧園區、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台知園區)等「五支箭」積極發展基礎建設、招商引資;為了因應產業聚落吸引大量移入人口,縣府亦推出「十大交通建設」改善交通壅塞問題。在最後的兩年任期中,楊文科表示將主力推動完成台知園區、竹科三期兩項建設。
地方建設拚完工,打造台中成國際化城市!盧秀燕:捷運路網也要加快
台中市長盧秀燕上任以來,要擘劃台中市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力拚地方建設,也同時嚴守財政紀律;未來2年,她期許「開不了工的要開工,完不了工的要完工」,攸關交通建設的捷運藍線是重要關注焦點。
拚彰化交通建設、產業升級,王惠美:建構宜居城市「扭轉人口外流劣勢」
彰化縣是六都以外的第一大縣,近年卻也面臨人口外流的挑戰。剩下2年任期,縣長王惠美提出五大施政目標,從打造完整的交通網絡、推動產業升級,到建構滿足全齡需求的宜居城市,她期盼透過中央與地方的協力合作,共同克服財務、法規與溝通上的挑戰,讓彰化成為一個永續、繁榮且幸福的家園。
農業大縣人口外流成隱憂、推9+1產業園區,張麗善:用智慧農業留住青年人才
雲林縣長張麗善上任以來,希望將農業大縣打造成「農工商科技城」,留住持續外流的本地人口。最後兩年,她將主力推動「9+1產業園區」建設、深化智慧農業等。儘管任期有限,但她自許當一個「種樹的人」,不急著在任內看到開花結果,而是持續為雲林縣的長遠發展努力佈局。
為嘉義市產業園區超前部署,拼城際路網、高鐵聯外輕軌!黃敏惠:補最後一塊拼圖
在地方耕耘14年的嘉義市長黃敏惠,長期以來推動青年創業、產業升級、文化旅遊,而在剩下兩年的任期內,她還要全力衝刺地方交通建設。尤其隨著嘉義科學園區等產業基地陸續啟動,她不僅要超前部署,建設城際路網,也要力拼高鐵聯外輕軌,盼為嘉義市的交通平權,補上最後一塊拼圖。
續推經濟基礎建設、要讓嘉義縣轉骨再升級,翁章梁:目標當農工科技大縣
嘉義縣長翁章梁上任以來,試圖將嘉義縣打造成「農工大縣」,讓無人機產業成為嘉義縣的看板,近年來,在中央支持下,更朝「農工科技大縣」的目標邁進,未來2年,持續執行的腳步不會停止。
台南衝刺治水、捷運「古都考驗重重」…黃偉哲:資金與「掘地三尺有古蹟」成2大挑戰
談到治水,台南市長黃偉哲強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三爺溪全線整治讓流域周邊不再逢雨就淹水,未來也將積極推動「淨水」、「親水」、「活水」及「智慧防災」政策,為市民打造更好的人與水共生空間。隨著台積電、ASML、超微等國際大廠進駐,黃偉哲要如何超前部署,為北飄子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台積電等大廠加碼投資、頂大來設高雄分部…陳其邁要拚出「城市的氣力」
高雄今年舉辦多場國際巨星演唱會,近兩年就有BLACKPINK、COLDPLAY、新好男孩(Backstreet Boys)等重量級天團到高雄開唱,2023年高雄住宿餐飲銷售額達929億元,突破歷史新高,高雄市長陳其邁也希望能夠結合「大港開唱」、「打狗祭」等在地大型音樂祭品牌,延續「演唱會經濟」的成績。
力推宜蘭在地讀書免錢、營養午餐免費!林姿妙:「從老到幼」3面向照顧鄉親
宜蘭縣長林姿妙上任以來,率先各縣市政府並大力推動率先推動「讀書免錢」與「營養午餐免費」政策,或是推動青年培力志願服務及社會參與計畫與高齡友善政策,希望從老到幼,照顧到每一位宜蘭鄉親。
花蓮好山好水、力拚「城市品牌」!徐榛蔚:強化防災韌性首要任務
花蓮以「觀光立縣」,有著全國民眾嚮往的好山好水,花蓮縣長徐榛蔚上任6年來,除推動花蓮-香港直航航線、「超值5大旅遊好禮」等措施,繼續加強觀光產業發展,面對颱風、地震等天災頻仍挑戰,也秉持「化危機為轉機」的精神,穩健推動政策。
打造台東「舊站特區」、推全台最大公有長照園區!饒慶鈴:3目標迫切想完成
台東縣長饒慶鈴上任以來,計畫性推動「慢經濟」,走出與西部城市不同的發展之路。未來2年,她將著力台東「舊站特區」計畫,作為融合文化、觀光與慢經濟的示範區;並計畫透過公私部門協力,打造全台面積最大的公有地長照園區,兼具照顧、醫療、居住、預防保健等多功能。
本專題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