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立法院在藍白合作下,推動諸多重大法案或議案,其中最具爭議性者包括「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以及新制定的「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
一如不動產行業有所謂的「爛尾樓」,政治上也有「爛尾法案」。如今上述七項已三讀通過的案子多淪為「爛尾法案」,不是被宣判違憲,就是三讀後遲遲無法送出立法院,就是陷入司法爭議或憲政層級的院際糾紛,遲未能順利上路施行。
例如「國會擴權」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絕大多數條文遭判違憲;「財劃法」、「警察條例」與今年度「總預算案」,三讀至今遲遲未能送出立法院;又或是「選罷法」、「憲訴法」至今仍深陷覆議、聲請釋憲等憲政爭議泥淖中;「壯世代促進法」如今也被檢方調查是否涉及貪污、圖利。
藍白掌第11屆立法院多數屢生爭議 賴清德2/10召五院會商
第11屆立委去年2月就職後,在中國國民黨52席、台灣民眾黨8席及親藍的2席無黨籍立委絕對數量優勢下,陸續推動多項重要法案或議案,但也多次引發朝野甚至院際嚴重紛爭,總統賴清德為此將在2/10首度動用憲法賦予的「院際調解權」,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
相關新聞:
賴清德首度動用憲法「院際調解權」!專屬總統權力、2/10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要讓國家持續前進
總預算刪、凍多少難以釐清 民進黨痛批「史上最亂審查」
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議為例,民進黨2/6以「史上最亂預算審查」為題發文指出,立法院1/21三讀總預算案後,至今仍未將最終報告送到行政院,原因是藍白把預算「刪過頭、凍太多」,各種無視議事規則,臨時修修改改後通過的提案還互相矛盾,讓公務人員和民眾無所適從。
民進黨回顧指出,從總預算案付委審查算起,已被連續阻擋六次、拖延71天(截至2/6),三讀後報告至今也已拖延15天起,且立法院提供給各黨團的總預案算案審查報告,還破天荒地直接把院會表決提案掃描、黏貼文字成審查報告,連提案人都被遮蔽掉。
七大爛尾法案、三大爭議修法 一文簡單看清進度
回顧立法院前兩會期曾經提出或推動的重大法案、議案或預算案,《今周刊》以「完成三讀」、「尚未三讀」分類,精選出7大已三讀的「爛尾法案」,以及兩項尚處於討論、審議階段的重大爭議法案,供讀者比較、參考。
已三讀
-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爭議條文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包括制定藐視國會罪、增訂國會聽證調查權、要求總統國情報告即問即答,被質疑為「國會擴權法案」,相關條文在2024年5月28日三讀,但絕大多數條文去年10/25被憲法法庭判決違憲。
-
《財政收支劃分法》。睽違25年,立法院此次修正「財劃法」牽動中央與地方資源分配,若上路,地方政府統籌分配稅款將增3753億元,主計總處示警恐造成國安、社福、醫療、勞工、農業、治安、公建、科技產業等八大面向衝擊。該法案去年12/20三讀,迄今尚未送至行政院。
-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三讀條文要求罷免連署需附身分證影本,被批評是增加罷免門檻。該修法已在去年12/20三讀,立法院在今年1/24、亦即春節連假前最後一個上班日的16時47分,將條文送達行政院,行政院隨後緊急加開臨時院會通過覆議案,立法院則預計在2/11處理覆議案。
-
《憲法訴訟法》。民進黨等質疑此修法若搭配全面否決新任大法官人事案,會讓憲法法庭因大法官人數不足無法召開,恐實質癱瘓憲法法庭。該修法在去年12/20三讀,行政院今年1/2提覆議,立法院在1/10否決覆議,隨後經總統賴清德公告後於1/25生效,但賴總統也建議聲請憲法法庭裁判。
-
《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修法規定警察、消防、海岸巡防、移民及空中勤務總隊人員等退休所得替代率最高80%,甚至高於年改前的上限75%。銓敘部指修法將造成退撫基金提早2年用罄,估算未來50年造成的影響將達1700餘億元。立法院在今年1/7三讀該修法,迄今尚未將法案送至行政院。
-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藍白此次三讀的總預算案,宣讀的條文減列約2075億元、凍結2600億,比例均創歷史新高。立法院遲至今年1/21、春節連假前夕三讀該預算案,在年後的2/12將審查報告送各黨團,但迄今尚未完成刪凍金額之計算,該案迄今尚未送至行政院。
-
《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三讀法案明定「壯世代」為55歲以上有工作能力及意願之國民,要求政府在施行後2年內發布國家壯世代人口政策白皮書並定期檢討。該法已於今年1/7三讀,條文明定將自2026年元旦起施行。
不過,領頭推動立法的民眾黨立委吳春城,被質疑其家族企業承攬「壯世代」相關政府標案金額達11億元,且曾傳出要求部分部會計畫或預算名稱需採「壯世代」,也爆出商標權利益衝突爭議。該案已由北檢簽分他字案調查,吳春城則聲明歡迎司法檢驗,「但求公平公正,不要受政治力介入干預。」
尚未三讀
-
「公務員退休資遣撫卹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國民黨團立委提出多版本修法,旨在要求「2024年1月1日」起停降公務人員退休年金所得替代率,並要求月退金需隨物價調整機制、大幅縮減月退金給付金額檢討年限。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在去年12/5排審此法,但朝野未能達成共識,後於12/9、12/16舉行兩場公聽會,持續整合各界意見;國民黨團後表示此案將列第三會期優先法案,後續進度待追蹤。
-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過去曾有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游顥等立委提案,要求將「陸配」取得身分證的年限比照外配,從6年縮短為4年;後續有民團質疑修法是要「洗人口」,後國民黨團在今年1/17,將相關草案退回程序委員會或「復議」另定期處理。
延伸閱讀:
壯世代變「賺四代」?吳春城家族企業11億標案遭爆,北檢分案要查,本人喊「非常歡迎」!
總預算被刪比率史上新高,賴清德首發聲:讓國家成為無油可動的車、有菜卻沒水電瓦斯的廚房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