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關稅要來了!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個的提高關稅計畫,本周二暫緩期就要到期,原先預計開徵25%的關稅,是否如期實施,雙方是否達成協議,達成豁免或減免,是各界關注焦點,也是後續川普關稅政策的重要風向球。
中國兩會登場,各界關注2025年中國會提出何種GDP成長目標。尤其今年碰上川普關稅戰威脅,如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如何應對,全球都在看。
1、川普關稅人來了!對加、墨如期加稅? 本周揭曉
2、中國兩會登場 中國製造2025收官年,習近平的下一步是?
3、2月工作天多4天 出口連16紅穩了!
今周重磅:全球都在等…川普真要對加拿大、墨西哥增關稅嗎?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揚言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全面增加25%的關稅,原本2月初要實施,在暫緩一個月後,至本周二(3/4)就要到期。此外,中國在2月就被美國加徵10%關稅,也可能再本周二加徵10%。
由於加墨與美國一直緊密貿易夥伴與供應鏈,也是川普上任以後,第一批遭加徵關稅的國家,因此川普對於兩國的態度,將會成為重要風向球。因為,後續還有數個川普關稅政策準備上路。
川普自稱「關稅人」 是來真的還是說說?
是否如期對加拿大、墨西哥開徵關稅,一直是全球關注焦點。川普上週五在社群媒體強調,在芬太尼問題獲得制止「或受到嚴重限制」前,徵稅措施將如期進行。
目前,加拿大、墨西哥仍在與美國政府協商,加拿大總領杜魯道強調,經邊境進入美國的芬太尼和無證移民占比不到1%。
中國則是採強硬反制措施,包含對美國煤炭、天然氣、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等80巷產品,加徵10%到15%報復關稅。
儘管專家認為,美國仍會和加墨達成一定程度的協議。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就認為,只要這些國家付出一些代價,就能豁免,畢竟一口氣增加25%關稅影響實在太大。
美商務部長曝:關稅增幅仍未知
「這是一個變化不定的情況。」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接受電視媒體訪問說,4日會對兩國提高關稅,很可能低於25%。他表示,實際對加拿大、墨西哥的關稅稅率,仍在磋商中。
此前,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也透露,墨西哥很可能會跟進美國,對中國收取與美國相當的關稅。他讚「加拿大應該跟進,打造一座北美堡壘,抵禦中國商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shutterstock
今周重磅:中國兩會登場,2025 GDP成長目標能「保5」?
外界稱俗稱「中國兩會」的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預計本周二(3/4)登場,眾所矚目的焦點,是2025年中國的GDP成長目標。只是,由於川普關稅戰威脅,中國會如何訂定目標,將是矚目焦點。
去年「保5」達標,今年關稅戰來襲 會下調還是上修?
2024年,中國兩會立下了「5%左右」的GDP成長目標,最終順利「保5」成功。市場預料,中國官方依舊會將經濟成長目標,再度訂在5%左右,
到了2025年,挑戰更加嚴峻,由於美國總統川普甫上任,就雷厲風行地針對中國增加了10%關稅。本周,川普更揚言會再增加10%關稅。
能做不能說的中國製造2025 習近平的下一步?
中國前國務院總領李克強在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企圖擺脫中國世界工廠的角色,而是希望轉型到技術密集、附加價值更高的製造業。當時,在電子商務、無人機、新能源車、半導體等,都是被點名的重點行業。
只是,由於中方提供大量不對等的補貼措施與保護政策,後續間接導致了川普首任期,發起了美中雙方的貿易戰角力。至今,中國官方不再強調中國製造,但突飛猛進的中國品牌,依舊讓歐美各國備感威脅。
有趣的是,舊事似乎重演,美國總統川普隔了4年重新重回到大位,同樣再祭出關稅戰。即便中國近年刻意淡化中國製造2025,但美國國會今年2月間,依舊針對該議題召開聽證會。
這次,習近平會如何應對,對於中國房地產、促進消費、支持民間企業等議題,並推出下一步的戰略,同樣會是兩會看點。
▲我國2月出口可望創佳績,達連16紅。圖/shutterstock
今周重磅:工作日比去年多4天!出口連16紅穩了 2月可望成長2成
財政部本周五(3/7)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由於今年春節連續假期多在1月,受惠低基期因素,2月出口可望創「連16紅」。財政部推估,2月出口可望達377億美元,年增率上看20%。
春節落點不同 2月出口可望年增2成
財政部此前預估,2025年農曆春節主要假期落在1月,今年2月相較去年同期,工作天數增加了4天。
財政推估,2月出口將介於365至377億美元之間,相當於年增16%至20%,創下連續16個月正成長。財政部說明,即便合計1、2月年增率,預估介於9.7%至11.5%,表現超乎預期。
不過,後續仍須觀察3月以降的出口狀況,尤其市場普遍預期,川普1月就任後恐怕有一波關稅開徵潮,因此導致廠商提前拉貨。且去年3月後,出口開始回暖,基期較高,也可能壓抑今年3月出口年增幅度。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提醒,今年要關注兩大變數,第一是美國與中國的對抗局面。以及川普上任之後,兩大強國在經貿領域的交鋒。另外,仍要關注 AI應用浪潮的續航力,將會是我國出口量能的關鍵。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