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的話題持續熱炒,國內產業研究機構推算,新宣布的投資案最快也要2030年後才陸續量產,並於2035年推升台積電在美國產能達到6%,惟台積在台灣的產能佔比仍將維持八成或更高。
其次,新廠建設需要上萬營建工人與設備工程師的龐大人力需求,川普政府是否能為台積電解決這些問題,仍需後續觀察。
TrendForce:2030年台灣在全球先進製程佔比仍有近六成
產業研究機構TrendForce指出,為因應潛在地緣政治風險,2020年台積電宣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興建第一座先進製程廠時,便規劃在當地設置六座廠區。
根據TrendForce統計,2021年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仍以台灣為主,先進製程和成熟製程占比分別為71%和53%,而到了2030年台灣的先進製程產能佔比將下降至58%,成熟製程則是30%。
美國和中國則分別在先進和成熟製程市場積極擴張。
TrendForce指出,由於美系客戶佔台積電先進製程採用量比例最高,擴大投資美國的計畫勢在必行,這次台積電除了宣布增設三座先進製造廠區,更擴及至HPC(高性能運算)所需的兩座先進封裝廠和研發中心。
未來鳳凰城將成為台積電於海外的先進科技園區,以完善客戶需求。
至於外界擔憂台積電擴大投資美國,恐有技術外移,但觀察台積產能和製程布局,鳳凰城第一階段至第三階段規劃的產能,遠低於台灣廠區,因此台灣產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擴張美國產能可以降低過度集中製造的風險,但潛在成本壓力恐將轉嫁至美系IC客戶,導致零組件甚至終端產品售價上漲,進而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
Digitimes:未來四年台積建廠需要4萬營建工人 + 龐大研發與設備工程師
另外,Digitimes半導體業分析師陳澤嘉觀察,這次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美國,內容可望滿足川普要求強化半導體在美國製造的戰略,並有利創造當地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是台積電權衡投資與地緣政治需求下的適切策略。
陳澤嘉認為,從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投資計畫案推進的過程中,已凸顯台積電在建廠期間面臨的眾多挑戰,此次追加投資計畫,未來四年建廠將需要4萬名營建工人,以及晶圓廠研發與設備工程師的人才需求,也將伴隨追加投資案再擴增。
「這些都是台積電落實美國投資的關鍵,也是考驗川普政府如何協助台積電擴大先進製程,以及落地先進封裝技術與生產能力。」
他也提到,台積電曾表示,最先進製程量產需要與研發密切結合,台灣仍是台積電全球研發總部所在地,因此,最先進製程在台優先量產的規畫應仍不變。
延伸閱讀:
這是台積電「最好的選擇」?沒入股英特爾、沒課稅100% 只要技術不外流,就能取得美國重返製造最大商機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