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縣市首長選舉已提前備戰,《今周刊》以系列數位報導,針對有機會持續執政的縣市長,暢談目前的施政成績單及未來願景。
澎湖縣長陳光復從2022年上任至今,坦言離島資源、預算有限是最大挑戰,但他以「福利好、債務減、建設多」領軍縣府,在不到1年半的時間,將公共債務餘額歸零,且建設不減、社會福利增加推動,並期望延續這樣的核心精神,將澎湖打造為永續宜居島嶼。
一、《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您認為,目前施政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您是如何跨越?
澎湖縣長陳光復答(以下簡稱答):現在施政最大的挑戰,不是我們沒有願景,而是想做的事情太多,能用的資源太少。澎湖作為離島,任何一項建設或政策的推動,成本本來就比本島高出許多,可是在經費分配上,我們卻常常處於相對弱勢—中央資源來得慢、也不夠多。
像我們希望提升社會福利,但澎湖人口結構老化嚴重,長照需求年年增加,卻受限於照服人力不足、設施零星分散,很多家庭的照顧壓力都靠家屬硬撐。
在醫療資源方面,離島特性讓醫療人力難以久留,專科醫師更難常駐,導致很多病患得大老遠飛到本島就醫。我們雖然想推遠距醫療、改善院所設備,但缺乏穩定的補助來源與專業支援,讓進展非常有限。
交通問題則是我們澎湖的老問題,但仍是民眾最有感的痛點。班機班次不穩、票價高昂,許多時候還得仰賴縣府編列預算補貼票價,才能稍微減輕民眾的負擔,加上離島公共運輸系統薄弱,影響的不只是居民日常生活,也阻礙了觀光與人才流動。我們推動公共運輸整合與改善港航設施,卻往往卡在中央審查與經費排擠。
在綠能建設上,澎湖擁有天然條件,但推動綠能計畫卻時常碰上土地取得困難、外部投資意願不足。最讓我憂心的,是青年返鄉與扎根的問題。很多年輕人不是不愛澎湖,而是看不到回來後的出路與未來。我們努力推動各項政策,包括青年創業補助、提供青年創業空間如「澎湖創客基地」與「澎好青共創實驗基地」,也著手規劃青年友善住房方案,包含社會住宅與青年住宅,盡力打造讓年輕人回來的環境。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受限於資源有限、產業規模小,加上整體就業市場與本島相比仍有差距,這些政策的成果仍未完全顯現。
但這些挑戰,每一項都不是靠地方單打獨鬥就能解決的。但我們不會因為困難就停下腳步,反而更要積極尋找突破口。中央資源,我們絕不被動等待。
我經常請副縣長親自北上,拜會各部會,清楚說明澎湖的困境與需求。我們讓中央知道,澎湖的問題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刻不容緩」。我們會持續為澎湖發聲,爭取應有的支持,讓這塊土地擁有真正平等的發展機會。
澎湖縣長陳光復憂心,澎湖缺資源,難讓青年返鄉扎根。
二、問:您在首個任期的政績中,最滿意的三件事?這為澎湖縣的民眾,帶來什麼影響?
答:「福利好、債務減、建設多」是我這個執政任期最核心的精神。我們不只要把縣政做好,還要讓鄉親「感受得到變化、看得見希望」。
「福利好」,從0歲到100歲我們全都照顧到,從出生到安享老年、生育、尿布奶粉、營養午餐、大學生交通、長者假牙、長者敬老金補助等一系列福利政策,縣府全力為縣民打造「全齡全方位」的守護。
本縣65歲以上長者,1年3節共可以收到縣府致贈的敬老禮金每年1萬5,000元。另外還提供長者裝置假牙補助,再搭配老人共餐、居家服務、交通接送、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讓長者能夠過得健康、住得快樂。全齡的照護也向下延伸,生育津貼第一胎4萬、第二胎6萬、第三胎(含以上)8萬;2歲以下嬰幼兒一年的尿布、奶粉補助;2025年將提供高中職在學學生每學年1萬元補助,減輕家長經濟負擔。
「債務減」不是口號,2022年底中長期及短期債務(含透支)合計17.17億元,2023年底僅剩透支數8.06億,至2024年4月底中長期及短期債務皆已清償,並榮獲2024年度地方財政業務輔導考核方案財務管理類第二名佳績。
澎湖縣於不到1.5年期間公共債務餘額歸零且建設不減、社會福利增加,顯見財務管理及各項財務調度措施得宜,能有效控管債務並減輕縣庫債息支出。
「建設多」,在建設推動方面,我們一方面積極推動土地整體開發,另一方面善用民間資源,為澎湖注入建設所需的經費與活力。
以馬公第一漁港專用區BOT案為例,縣府與亞果遊艇集團合作,將舊製冰廠場址改建為集遊艇會所、餐飲商場、旅宿與海洋休閒教育中心於一體的國際級遊艇休閒專區。該BOT案投入逾3億元,且承諾聘用逾半數設籍澎湖的員工,不僅提升澎湖海洋觀光產業競爭力,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成功活化公有資產,為澎湖帶來穩定且長期的收益。
這樣的促參模式,不僅實現了公共建設與民間資本的雙贏,也讓澎湖的城市活力與觀光吸引力持續提升,成為未來建設的重要支柱。
此外,我們也全面盤點並活化閒置或低度使用的縣有房地,透過公開標租、設定地上權、都市更新等方式,釋出大面積的商業與住宅區土地使用權,吸引優質企業投資、設廠與進駐,創造更高的社會整體效益,同時挹注縣庫收入,確保縣政建設永續發展。
這三句話背後的關鍵,是一種「務實執政」的態度。我知道澎湖鄉親要的不是華麗的政見,而是確實的改變,我們正在一步步實現這樣的目標。
爭取中央資源預算的同時,澎湖縣長陳光復也以「福利好、債務減、建設多」,從縣府財政、地方建設,務實推動島嶼的永續發展。
三、問:您未來還有哪些施政方向?希望帶來什麼改變?
答:未來施政我會持續以「福利好、債務減、建設多」為核心精神,聚焦四大方向,為澎湖打造永續宜居的幸福島嶼:
首先,深化全齡福利,建構安心生活環境。從育兒補助、學生營養午餐、青年助學,到長者假牙補助與敬老津貼,我們要讓澎湖成為全齡皆安的幸福家園。
第二,強化醫療量能與健康照護。未來將推動放射腫瘤中心設置、長照大樓啟用、智慧醫療擴展,並持續強化疫苗補助與緊急後送系統,讓澎湖人「生病不必飛、長輩住得安」。
第三,提升交通建設與公共運輸品質。推動南海之星3號建造、TPASS月票普及、智慧站牌全面應用,解決離島交通不便問題,打造智慧、安全、便捷的交通網。
第四,發展永續觀光與產業創新。我們將持續優化秋冬觀光體驗、深度旅遊路線及旅宿品質,並推動智慧導覽與低碳旅遊,讓澎湖四季皆宜、永續發展。
這些政策不只是解決眼前問題,而是為澎湖下一代鋪路。我期盼透過穩健務實的施政,讓澎湖變得更宜居、更有韌性、更有未來感,真正讓鄉親感受到「澎湖好政、幸福達陣」。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