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縣市首長選舉已提前備戰,《今周刊》以系列數位報導,針對有機會持續執政的縣市長,暢談目前的施政成績單及未來願景。
南投縣長許淑華在2022年上任至今,念茲在茲的是南投數十年來未完全解決的垃圾處理的問題,被她視為第一要務;除此之外,對有許多偏鄉的南投縣來說,對弱勢有利的交通建設更是關鍵,若將眼光放遠,將南投縣打造成一個宜居的永續城市,則是這位南投縣首位女性縣長的終極目標。
一、《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您認為,目前施政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您是如何跨越?
南投縣長許淑華答(以下簡稱答):垃圾問題長期困擾南投縣,南投是全台唯一沒有垃圾自主處理設施的縣市,每年約有9萬公噸的需要清除,只能倚靠外運至其他縣市處理,而因為各縣市焚化爐日益老舊,每年都要進行歲修,使南投縣能外運其他縣市處理的垃圾量受到影響,目前一天外運的垃圾量約為120至150公噸,只有每日垃圾量的一半,也就是說,每一天都在累積著更多的垃圾,影響縣民生活品質。
其實,縣府和縣議會對新建垃圾焚化廠有高度共識,南投縣議會議長何勝豐曾指出,面對大量垃圾要處理,南投縣必須要有自己處理垃圾的設施。最後一哩路,只剩下地點而已,這部分需要不斷與民眾溝通,打破傳統對焚化廠的嫌惡觀念。
優先處理南投縣的垃圾,刻不容緩,我選擇上任後就積極面對處理,沒有逃避,因為南投的垃圾處理實在沒有再延宕的空間,愈早處理,對南投愈好。「南投縣是全台最後興建焚化爐的縣市,相關焚化爐處理技術已非常純熟,環境部也修訂了更嚴格的排放標準,相信一定會是座最新技術與最高標準的垃圾焚化處理設施。」
▲南投縣長許淑華積極面對南投縣的問題,親自與縣民面對面溝通是必做的要務。
除最先進技術,在回饋機制部分縣府也會從優規劃。目前回饋金規劃包括「現金發放」,以及補助水電、教育、藝文宗教活動與公共設施維護等,我們希望讓這座垃圾處理及再生能源中心,成為台灣的模範設施,徹底讓南投縣的垃圾處理從「負債」變「資產」。
二、問:您在首個任期的政績中,最滿意的三件事?這為南投縣的民眾,帶來什麼影響?
答:最滿意的是南投的減債作為。我上任之初,縣政府債務仍高達90億元,近年來我們嚴守財政紀律,輔以一般性補助款及普通統籌分配稅款正常撥款,在有效執行運用下,目前縣府債務僅剩30億元,已償還了60億元債務,預計今年可達成債務歸零目標。
縣府雖減債有成,但並沒有因此影響縣府重大建設及社福措施推動。舉例來說,南投推動「班班有大屏」、改善社福人力不足,更因南投是農業及觀光大縣,每年舉辦大型活動活絡地方經濟,提供縣民行銷平台。
以去年來說,茶業博覽會計吸引90萬人次造訪,銷售金額1.8億元;前年開始將「南投巧克力咖啡節」從茶博會獨立出來,成為南投重要產業活動之一,到去年累積參展人潮近45萬人次,創造週邊食宿遊購行等觀光產值近3億元。另今年南投燈會聯名IP貓貓蟲咖波主題燈區,花海、煙火及無人機展演等,吸引559萬人次參觀,帶動周邊經濟產值超過39億元。
▲南投縣長許淑華推廣地方的在地產業與觀光,積極站上第一線推銷南投。
第二,我重視縣民的健康,南投縣沒有大型縣民運動館,我上任後在人口最多的3大鄉鎮:南投市、草屯鎮及埔里鎮,建置大型樂活運動館。其中「南投樂活運動館」座落於舊議會用地,預計今年完成統包工程發包;「草屯樂活運動館」預計今年完成統包工程發包;「埔里全民運動館」今年展開問卷與民調作業。透過平衡城鄉發展,強化全民運動基礎建設,完善各鄉鎮市的運動設施布局。
第三,交通是南投長期面對的重要問題,我們透過「幸福巴士2.0」提升偏鄉居民通行便利,並持續進行道路拓寬與瓶頸路段改善工程,打造便捷的交通環境。更以「南投幸福GO」幸福巴士,彌補無客運路線區域民眾交通乘車需求。
我們也積極推動轉運共乘,於南投市、草屯鎮、埔里鎮和集集鎮設立轉運中心,將公路客運、市區公車、台灣好行、南投幸福GO等行駛路線整合,全面提供民眾就學、就醫、就業更好的轉乘設施和服務,縮短輻員廣大南投縣的城鄉差距,及提高縣內公共交通的便捷性。
三、問:您未來還有哪些施政方向?希望帶來什麼改變?
答:未來將持續深耕教育、文化與智慧科技應用,提升南投孩子的國際移動力,讓偏鄉也能享有數位學習資源。期許透過教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培育具有全球視野與地方認同的青年世代,讓人才「願意留、可以發展、也能走出去」。
南投珍貴的自然資源是縣民與觀光的命脈,永續與智慧科技是未來必走的方向,我們將善用本身資源,持續推動綠色旅宿、機車汰舊、垃圾處理、寺廟減排等多元行動,打造低碳環境,邁向永續宜居城市目標。
此外,縣府更在今年成立了「觀光永續科」,宣示對永續觀光的重視,並發起NSTC南投永續旅遊行動,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及南投縣觀光產業聯盟協會共同建構的永續行動網絡,做為推動南投永續旅遊知識教育、永續人才培育、永續經驗交流與永續行銷推廣的平台,引導觀光產業走向轉型,邁向兼顧文化、環境與經濟的未來南投。
▲南投縣長許淑華已規劃後續幾年要推動的地方建設和政策,以打造永續宜居的城市為終極目標。
產業政策上,將持續拓展產業園區、促進招商與職業訓練資源,配合就業博覽會與銀髮就業平台,建構完整的在地就業生態系,實現「就業在地化、生活有希望」。
推動產業升級及在地就業,設置「南投旺來產業園區」、「埔里微型產業園區」、「草屯手工藝產業園區」和「竹山竹藝產業園區計畫」、「埔里福興溫泉農場溫泉園區」等五大園區,並積極開發「擴大南投(南崗)新增工業區及南投縣產業園區」及「南投茄苳產業園區」,延伸產業群聚效益、擴大產業群聚。
科技結合是未來持續發展的重點,未來將擴大e櫃檯、智慧地政平台與繳費多元化等數位服務,提升行政效率、節省民眾時間。讓科技走進生活,打造真正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
今年南投縣全國首創「送藥到府系統」,整合科技、在地藥局、社區藥師,讓送藥到府的服務更便利。在南投、65歲以上獨居長者或7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只要上網申請,藥師就會把藥送到你家門口,還會親切解說如何正確用藥。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