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西松井(Kathy Matsui)於1999年在日本高盛服務時,與兩位同事共同提出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為《女性經濟學:女性經濟就是答案》(Womenomics: Buy the Female Economy),主張日本要走出1990年代的失落十年,就必須推動更多女性投入職場,推升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才能在生育率下降、高齡化趨勢及成長停滯的逆境中,為日本經濟找到另一個成長引擎。
曾任高盛集團日本首席策略師及日本副主席的凱西松井,絕對沒想到13年後的2012年,二度執政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僅把女性經濟學納入國家政策,甚至設立的主管女性活躍與育兒支援事務的內閣大臣,也是專職推動男女平等的部長職務。
她率先提出的女性經濟學概念,竟然成為2012年安倍經濟學的重要內容,這個經驗也間接促使凱西2021年離開高盛創業,與兩位志同道合的合夥人在東京成立了MPower Partners,是日本第一個結合ESG概念的全球創投基金。
1990年代日本苦於失落的十年,高盛首次提出「女性經濟學」概念
現年約60歲的凱西松井,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日本人,今年5月她應邀以與談人的身分,參加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CAPRI)的2025國際論壇,在「川普、貿易與關稅:在衝擊中守護經濟韌性」場次中,探討亞太地區如何應對川普2.0帶來的經濟衝擊,並防範未來的類似挑戰。
會前她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回顧了1999年她提出女性經濟學概念的緣由,以及後來與安倍晉三互動的心得及觀察。
▲凱西松井5月來台,參加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的2025國際論壇。(圖片來源: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提供)
時間回到1990年代,經歷之前的飛速成長後,日本經濟有如大夢初醒後的苦澀,隨著泡沫經濟破滅,日股崩盤、債務危機來襲,不僅經濟幾乎進入停滯期,日本金融業也成為重災區,到了1998年已有181家小型銀行及信用合作社倒閉。
1999年8月,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部門出版了由日本投資策略團隊執筆的女性經濟學報告,其中點名了16家將獲益於女性消費或積極推動女性就業的日本企業。
該報告也主張,只要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從當時的50%拉高到美國的59%,估計日本的實質GDP成長率在2000~2010年,就能拉高至2.5%,遠高於1991~2000年的0.5%。
女性經濟學概念,於2012年獲安倍晉三採用
凱西松井回憶,到了2012年,日本經濟依然在1990年代開始的泥淖中掙扎,通縮、人口老化及政府財政惡化,全都不見好轉,當時日本政府似乎找不出任何方法可以刺激經濟成長。
「任何經濟體想要成長,就需要勞工、資本及生產力等三大要素。如果把更多女性引進職場,就能增加家庭收入;家庭收入增加就能推升消費;消費成長就意味廠商可以賺更多錢;廠商賺更多錢就能付給員工更高的薪水,所以這會是個正向循環。」
「我那時想說,這(引進更多女性至職場)或許不是帶動經濟進一步成長的完整方案,但至少是一部分的答案。」
她萬萬沒想到,女性經濟學的概念不知透過什麼管道,傳到了安倍晉三的政策團隊,成為安倍經濟學論述的一環。
▲凱西松井5月來台(左2),參加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的2025國際論壇。(圖片來源: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提供)
日本首個性別平等事務大臣,在安倍手中設立
在凱西松井眼中,安倍晉三不僅說到做到,而且應該是日本歷任內閣總理大臣之中,第一個設立主管女性事務及性別平等大臣職務的首相。
「那時的內閣大臣叫森雅子(Masako Mori,以參議員身分從政,後來接任法務大臣),我跟她在很多相關計畫上合作,例如推動或建立更多日間托兒設施、推動相關法案,包括公司行號要揭露性別相關統計。」
「2015年她推動的法案通過,要求公司行號要揭露女性員工及女性經理人的數量,連美國都沒有這樣的法律,這在日本從沒有發生過。」
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在1999年僅56%,在所有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中幾乎吊車尾。在安倍政府的努力下,這比率到了2019年翻揚至70~71%,甚至超過了該年歐元區的62%,以及美國的66%。
▲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兩條紅線)統計,到2023年已優於2006年。(圖片來源:日本智庫JCER官網)
日本女性勞動參與率超過美國,惟不能只看數字
然而凱西松井認為,把更多女性送進職場這場仗,還不能說已經打勝。
「好消息是,在職場上的日本女性更多了;壞消息是,這些女性一半以上都是做兼職工作,而非全職工作。」
「不僅如此,日本還有一大挑戰待完成,就是不論在政府體系或民間,都需要鼓勵更多女性擔任管理職,例如公司董事會中的女性董事,以及管理層中的女性CEO。」
▲凱西松井與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合影。(圖片來源:凱西松井LinkedIn)
安倍願意推動政治不討好的改革,從公司治理到女性經濟學都是
凱西松井也認為,在長期忽視女性價值的日本社會,安倍晉三願意以首相層級的政治意志,推動性別平等的觀念,非常不容易,因為這在政治上非常不討好。
「在安倍之前,沒有一位首相提過性別平等這件事,這個詞彙在日本政治圈根本不存在。人權與平等是普世價值,但在日本不見得大家都在乎人權與平等,而安倍設法把性別平等與經濟發展融合在一起,讓大家意識到性別平等是帶動經濟成長的潛在力量。」
「安倍想要推動的改革,過去在政治上是很困難的,從要求日本上市公司更重視企業治理,到推動更多女性進入職場都是。老實說,女性經濟學不太受歡迎,男性會說為何要騰出更多位子給女性?這只會威脅男性的工作。」
「當然,我不是說安倍是個完美的領導人,他有很多敵人,各種批評聲量從來沒少過,不是每個日本人都喜歡他。」
「但至少安倍在位的時間夠久,讓他得以推動一些很不受歡迎的改革,而這些改革是日本早就需要做的,我想他值得這個功勞。」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延伸閱讀:
高市早苗在台灣高人氣,粉絲簇擁送花、要簽名及自拍!明明具備最多的安倍晉三DNA,為何她問鼎日本首相大位仍變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