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日本鹿兒島近海地震震不停,吐噶喇群島(トカラ列島)周遭自6/21至7/3,13天內已累積超過1000次地震,週四下午發生規模5.5地震,鹿兒島縣十島村惡石島震度首次達6弱,是這段時間內群震中震度最大地震,也是十島村1919年來首度觀測到震度6弱地震
福岡氣象台早前指出,鹿兒島縣有可能接下來會發生「強烈搖晃的地震」,提醒做好必要防災準備。
吐噶喇群島2022年曾15天內發生346次地震,2021年是在26天內出現308次,這次短短13天就突破1000次,創歷來新高。
而社群平台上再度出現「吐噶喇法則」的討論,「吐噶喇法則」指的是「吐噶喇列島地震頻繁後,日本其他地區將發生大地震」。
此說法起源於2016年熊本地震與2024年能登半島地震,都在吐噶喇群島出現異常地震活動後,被部分網友視為「前兆」。
地震不斷讓日本政府也緊急召開記者會,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台灣時間下午4點召開緊急記者會,日本氣象廳在下午4點25分進行說明地震狀況及注意事項。
日本首相石破茂稍也向相關部會下達3項指示,一是盡快掌握受災情況,二是與地方自治體合作,秉持人命第一方針,由中央政府統籌投入救援與災害應變工作,三是準確向民眾發布避難與災情相關資訊。
日本氣象廳指出,未來2至3週恐怕會持續有地震發生,且警告可能再次出現震度5強程度的地震,而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主任、台灣地震專家郭鎧紋也示警,狀況會和2024年元旦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規模7.6強震類似,一波比一波還強。
「從歷史資料分析,最壞可能會出現規模8強震,但並不會引發南海海槽地震的程度」。
吐噶喇群島13天內累積超過1000次地震
日本鹿兒島近海地震震不停,吐噶喇群島(トカラ列島)周遭自6/21至7/3,13天內已累積超過1000次地震,週四下午發生規模5.5地震,鹿兒島縣十島村惡石島震度首次達6弱,是這段時間內群震中震度最大地震。
地震專家郭鎧紋向《TVBS新聞網》示警,如果沖繩海槽或琉球海溝發生大地震,由於兩條溝水都比較深,有海嘯的話,海嘯波會跑很快,變成兩條高速公路跑過來的話,琉球海溝到花蓮那邊造成海嘯機率不大,較不擔心。
但宜蘭地形水比較淺,如果沖繩海槽發生海嘯,水過來會比較造成威脅,「不過機會也不大,比較會發生大地震是琉球海溝」。
日本兩群地震發展,一是北海道千島海溝,另一個是鹿兒島南邊沖繩海槽
日本位於九州以南、琉球群島以北的「吐噶喇群島(トカラ列島)」地區近來地震活動頻繁,周遭自6/21至7/3,13天內已累積超過1000次地震,當局已呼籲當地居民提高警戒,並做好必要的防災準備。
地震專家郭鎧紋向《TVBS新聞網》說明,日本現在有兩群地震在發展,一個是北海道那邊的千島海溝,另一個就是鹿兒島南邊沖繩海槽,沖繩海槽最西邊到宜蘭外海龜山島,往東北走,到鹿兒島,沖繩海槽有三段,台灣這邊是南段,中段就是琉球群島跟奄美大島,北段就是吐噶喇群島,也就是發生地震的地方。
宜蘭地形水比較淺,如果沖繩海槽水過來較會造成威脅
郭鎧紋提醒,該區地震很多,差不多一百多起都在那裏,北段離台灣是比較遠,但還是要小心,因為琉球海溝從琉球群島南邊隱沒下去,隱沒下去後又上來,會造成沖繩海槽擴張。
如果沖繩海槽或琉球海溝發生大地震,由於兩條溝水都比較深,有海嘯的話,海嘯波會跑很快,有海嘯波的話變成兩條高速公路跑過來,「花蓮比較不擔心,因為琉球海溝到花蓮造成海嘯機率不大,但宜蘭地形水比較淺,如果沖繩海槽水過來,比較造成威脅,不過機會也不大」。
「那邊地震很多,比較會發生大地震是琉球海溝」,郭鎧紋表示,琉球海溝從花蓮東部外海延伸過去,走到琉球、奄美大島,上去到九州,拐彎就變成南海海槽,雖然琉球海溝與沖繩海槽平行,但沖繩海槽到九州就停了,而琉球海溝再過去就是南海海槽,所以比較容易發生大地震。
本文授權自TVBS,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