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川普總統先是譴責美國捲入對外戰爭,之後又決定攻擊伊朗的核設施,這給中國領導人帶來了另一個複雜因素,他們正試圖琢磨川普可能會如何處理台灣問題上的衝突。
中國官員和專家本就在試圖摸清川普對台策略,北京聲稱這個民主島嶼是其領土。他們現在可能會評估川普對伊朗的打擊行動,以加深對他的了解。
幾個月前,川普在尋求外交途徑的同時反對採取軍事行動,而在週日(6/22),他又向伊朗三個關鍵的核設施發射了導彈和炸彈。
川普的善變讓中國看見可能的撬動點?
對中國而言,在預測美國如何回應北京迫使台灣就範努力(包括任何以武力奪取台灣的企圖)的各種設想中,川普有點像一個不確定因素。
長期以來,美國通過對台軍售以及保留在戰爭爆發時可能軍事介入的選項幫助台灣抵禦中國的軍事壓力,阻止可能發生的攻擊。
一些中國分析人士提出,是否有可能通過適當的勸誘或警告說服川普放鬆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畢竟,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川普從徵收天價關稅轉向同意臨時休戰,基本上是在中國切斷關鍵礦產的運輸後做出了讓步。對伊朗的襲擊進一步說明了川普反覆無常的風格。
美國對伊朗出手震懾北京?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令中方更審慎
「在伊朗遭到襲擊之後,我懷疑中國領導人現在會更加緊張,不敢(在台灣問題上)考驗川普總統的決心,」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扎克·庫珀說。「謹慎是有必要的,不僅因為川普動用武力的意願超出預期,也因為他的行動似乎不那麼容易預測。」
在這次襲擊之前,中國似乎已加大努力探聽川普在台灣問題上的想法。
在本月早些時候與川普的通話中,習近平強調了台灣的重要性。他提出,他和川普應該像共同船長一樣,為「中美關係這艘大船」掌舵,這似乎是試圖在川普與那些對北京採取強硬立場的美國官員之間製造隔閡。
北京稱台灣總統賴清德為分裂分子,並對他最近的一次講話發起猛烈抨擊,他在講話中闡述了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立場。習近平指責賴清德政府尋求「衝突對抗」。台灣政府和華盛頓政界兩黨中的許多人都表示,正是中國的威脅性行為激化了緊張局勢。
中國試探川普紅線,對台軍事壓力持續升級
最近與美國同行會面的一些中國研究人員似乎在試圖評估川普的紅線在哪裡。「我接觸過的中國專家一直在問一些尖銳的問題,比如如果北京對台灣採取行動,川普會怎麼做,」庫珀說。
中國的試探早已付諸行動。近年來,中國加強了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和海警行動,試探台灣和美國及其盟友的反應,同時也試圖削弱台灣軍隊。
這種壓力不太可能緩解。中國幾乎每天都會出動軍機靠近台灣,有時多達數十架次。台灣一名高級安全官員本月告訴記者,今年5月,北京在中國東部沿海部署了多達70艘軍艦。
本月,中國首次派遣兩艘航母和護衛艦進入太平洋,越過了包括日本列島和台灣在內的第一島鏈,引發了東京方面的抗議。
▲去年競選台灣總統期間,賴清德在台北進行的造勢活動。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國從伊朗學到的教訓:川普不排除武力干預台海
中國希望為川普任期內台灣問題的各種可能性做好準備,包括「緊張的急速升級,甚至失控」,上海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說。
「伊朗和台灣問題因為還是差別很大的,影響美國決策的各方面的因素差別也是也是很大的,」信強說。但他從川普對伊朗的攻擊中看到了一個廣泛的教訓:「這就意味著川普總統還是在他覺得必要的條件之下會選擇使用武力來推行美國的外交政策。」
川普是台美政策「最大不確定性」
川普政府已經釋放信號支持台灣,同時也敦促台灣迅速增加軍事開支。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在新加坡的一次演講中警告稱,中國的軍事威脅「可能迫在眉睫」。但海格塞斯也明確表示,川普才是說了算的人。
這正是華盛頓和台北的一些人所擔心的:北京可能會說服川普在行動或言辭上淡化美國對台灣的支持,這種支持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和後來的拜登政府時期不斷加深。
「美國政府作為一個整體似乎主要追求對台灣安全支持的連續性,」華盛頓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台灣和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S. Glaser)說。「是總統本人帶來了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
台灣的一些專家稱讚川普對伊朗的打擊,認為這是向北京發出的間接信息。「是打小弟伊朗給大哥俄中看,」政府資助的國防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歐錫富說。
但在台灣問題上,川普和最近幾任美國總統一樣,在中國進攻台灣時美國是否會保衛台灣的問題上故意含糊其辭,這一立場旨在威懾北京,同時牽制台灣。
他還質疑美國的干預面對中國軍隊究竟有多大效果,因為中國軍隊離台灣更近。據川普的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說,川普在第一任期內曾把台灣比作時馬克筆的筆尖,而把中國比作白宮裡笨重的「堅毅桌」。
中美領導人互動升溫,北京觀察川普可能的「小讓步」
雖然川普曾批評中國的經濟行為以及對新冠疫情的處理方式,但也表達了對習近平的欽佩,並在最近一次通話後表示,兩國領導人已相互邀請對方攜配偶來訪。
投資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的中國事務總監蕭嫣然說,如果兩位領導人會面,考慮到台灣對華盛頓承諾的依賴,在川普談及台灣時即使做出看似微小的讓步,對北京來說也可能是一場勝利。
儘管如此,中國領導人也做好了應對台海危機風險的準備。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斯塔西·佩蒂約翰在一次線上簡報會上表示,中國有信心他們的軍隊比伊朗軍隊強大得多,後者被以色列和美國軍隊擊敗並遭到削弱。中國擁有大約3500枚導彈,以及不斷增長的核武庫和快速擴張的海軍。
「美國不可能憑藉高超的能力迅速介入,發動幾次打擊就一舉取勝,」佩蒂約翰在談到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時說。「對北京來說,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Amy Chang Chien對本文有報導貢獻。
作者簡介_儲百亮(Chris Buckley)
時報首席中國記者,自台北報導中國和台灣問題,重點關注政治、社會變革以及安全和軍事問題。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註:全文獲《紐約時報》授權,儲百亮(Chris Buckley)© 2025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