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永遠美麗;因為,在夢想的點綴下,青春永遠繁花似錦。只是,我們大多數人總是徒然走過,讓夢想之花在內心一一枯萎。
由拍攝紀錄片到協助災區農業重建,陳卉怡中輟碩士學業,四年來,無論颳風下雨,陳卉怡就這樣每天騎三個小時機車,來回災情最慘重的中寮。對於被媒體塑造成無私的奉獻者形象,陳卉怡卻是直率地說:「我所做的都是為了自己,我喜歡這種步調,這才是我想要追求的生活。」
追逐青春之夢,陳卉怡的毅然和無悔算是少見的;大部分人的人生,應該更像二十九歲的張克維那樣,在勞碌的現實和看似不可觸及的夢想間飄移。
在外商銀行工作的張克維,八年前被介紹德雷莎修女「垂死之家」的故事所感動,當時雖然深深許下心願:「有一天我一定要到那裡服務。」但縱使只是去做為期十二天的短期義工,忙碌的工作都讓張克維難以成行。
然而,現實工作中不免的挫折和沮喪,讓張克維每每懷疑起自我的價值。這時,青春的夢想,就像春蠶啃蝕人心一般,令他尤感不安。今年十月,張克維終於一嘗多年來縈牽夢迴的心願,來到印度窮鄉僻壤的「垂死之家」。
「你可以感覺,自己不只是每天坐在電腦前八小時,只會咀嚼數字與提供分析。在這裡,只要願意伸出雙手,就能深刻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張克維飛越三千里,邂逅他生命中片刻的美麗;終於,他的青春之花不必隨著歲月枯萎。只是,你我的青春之夢是否還在「瞻前顧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