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親愛的,你(妳)可以再靠近一點?!」

「親愛的,你(妳)可以再靠近一點?!」

科技好好玩

名人專欄

2012-04-04 14:37

這是一個小世界:六度分離效應「6 Degrees of Separation」

在實體世界裡,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形的距離,人類因此發明了不同的「交通工具」,或是「移動科技」來解決人們的生活與經濟上的需求。每一次這些新科技的發明,都造成人類社會跳躍式的進步(由人類戰爭裡的交通工具演進史來驗證,最為明顯)。當然對於民生經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可是,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透過「網路連結」,科學家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所謂的「六度分離效應 6 Degrees of Separation」,或是所謂的「小世界效應」。

根據 Wikipedia 的內容,”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嘗試證明平均只需六個人就可以聯繫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此外,臉書的社群科技工程師,在最近也曾經利用臉書會員的資料,做過這個所謂的「小世界實驗 Small world experiment」(見附註1), 結果發現任何臉書使用者只要透過平均 4.74 人就可以和全資料庫的其他使用者配對產生關連。 (雅虎的研究團隊與臉書正執行另一個有關於「小世界」的研究,見附註2

這個在網際網路資訊流空間裡的「小世界效應」,似乎在提示著我們一個與實體世界的「交通」「移動」科技,截然不同的法則。 

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無所不在的「連結」,其實具有一些讓人意外的「潛規則」。

如果不論實體世界裡的人種、國籍、語言這些基本差異,「你我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是如同實體世界一樣的「遠」。這也代表著,在實體世界裡因為「距離」這個障礙,而產生的種種不便,以及為了克服「距離」障礙造成的成本,在網路世界裡可以藉由善用「小世界效應」而消除,甚至創造出新的應用、新的價值。於是因此揭開了 Web 2.0 的時代,催生出各種利用「小世界效應」的「社群科技 Social Technology」

「今天按讚了嗎」?  社群科技(Social Technology)的本質

其實,今日的「社群科技」含意與在社會科學裡所追溯出來的大不相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學者在 19 世紀的研討會裡就已經使用這個名詞了,見 Wikipedia)。在今日,所謂的「社群科技Social Technology」是泛指在最近  21 世紀的網際網路上的各種資訊流之間,促進用戶連結、溝通與互動的各種應用與工具。因此,經常把「Social Technology」與「Social Software」這兩個名詞交互等同地使用。

不管是使用所謂的「部落格 Blog」(或是 Vlog)、即時訊息交談(Instant Messanger,Chat)、電子佈告欄(BBS)、網路論壇(Forum)或是社群網站(Social Network 如:Facebook,MySpace,Google+)與 Twitter,雖然形式與功能上各有一些不同。但是,在本質上,它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它們都促使人們透過網際網路,廣泛地「連結、交談、參與、互動」。也就是說,它們都是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塑造「小世界」特性的工具。可是,弔詭的是,網路世界的「尺度」與實體世界大不相同。在網路裡的「小世界」卻一點也不小,反而卻可能驚人地「大」。

例如,在 2011 年 9 月,Facbook 宣布它的總用戶數目突破 8 億,而有望在 2012 年突破 10 億。光是台灣的 Facebook 用戶數目,就從 2008 年的 11 萬人,僅僅兩年,在 2010 年底突破 875 萬人(見TechOrange 科技橘報)。而Google+ 在2011 年九月開放正式帳戶申請之後,在同月份的九月底,用戶數便已經突破 4340 萬,幾乎是全台灣總人口兩倍。Google 公司在2012年初便透漏,活躍的 Google+用戶已經超過一億了(而日本的人口數目大約是 1.28 億,是全球第十大人口國。見 Wikipedia)。

可見這些「社群科技」連結聚集的效力驚人。與所謂「Web 1.0」時代不同的是,這些大量的連結聚集的人們,因為「交談、參與、互動」而產生類似於實體世界裡的「歸屬感」。Web 2.0 時代的「社群科技」的用戶們在虛擬的「小世界」裡,共同地創造了彼此的體驗與經歷。於是,便有了所謂的「黏著性」,更是離不開所屬的小世界。對於一個產品的評語、或是一個時事觀點,或是任何一則發佈在「社群科技」上的「資訊」,一個看似微小的按「讚」(Like/Dislike)這個動作,卻可能可以驅動龐大的「口耳相傳」的傳播威力。透過一個簡單的「分享」(Share)按鍵,一則簡短的「資訊」,便可以幾乎是即時地進入不同人的眼球、大腦裡。

因為這些特性,於是,催生出各種具備經濟價值的新應用、新手法。廣為人知的例如,廣告(社群廣告的手法更又「目標性」了),「開心農場」、「粉絲團」、「人肉搜索」、「讚」(或是相對的「不讚」),還有即將大展身手的網路虛擬貨幣的使用。另一方面,原先實體世界裡的企業與人們,面對這些新的應用、新的「市場」,又有多少能置身事外呢?

「邊界模糊的未來 A Blurring of Boundaries」

除了一般的消費者使用網際網路,感受了「社群科技」的威力之外。全球知名的麥肯錫商業管理策略顧問公司 McKinsey & Company ,在 2011 年底發表了第五次的企業運用社群工具、社群科技的年度報告(全文在 McKinsey Quarterly 季刊的網站裡)。從這份搜羅了 4200 未來自全球的企業主管的普查報告,顯示了幾件已經發生的事實,或是即將發生在企業界裡的趨勢。

首先,普查結果顯示,在越來越全球化、網路化的企業組織(Networked Enterprise)中,對於各個繁雜的、片段的工作流程、分散各地的員工、不同產業位置上的商業夥伴、客戶、與市場,社群科技「Social Technology」已經證明了它對提昇企業效率、增強公司的財務績效,鞏固甚至擴張市場(客戶)佔有率,有相當正面的效果。於是,更廣泛地應用社群科技的風氣 - 對內提昇生產力,對外開發新商機,強化客戶社群的連結與品牌影響力,已經在企業界裡蔓延開來。

而此報告結語更有趣的是,指出全球的企業將要面對一個「邊界模糊的未來 A Blurring of Boundaries」。由於無所不在的網路化、行動化,企業員工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與供應商夥伴之間的「邊界」的慨念,將會越來越模糊。

對於客戶需求的回應,越來越無法由傳統的「官僚式」組織結構、或是僵硬的垂直整合流程來滿足。管理決策的下達,越來越需要的是「在地 Local 」的智慧與經驗的綜合。員工績效目標的達成,越來越倚賴的是各自周遭團隊(可能會跨越公司的組織界線)裡的成員,互相的合作、分享跟參與。

於是,企業要面對「模糊邊界的未來」,需要的卻是回歸到人與人之間(員工與員工、員工與客戶、員工與供應商)的「連結、互動」的基礎之上。而從麥肯錫的這份調查報告看起來,全球企業的經理人似乎也都認同了(也正在準備),「社群科技 Social Technology」將是企業在面對未來挑戰的可用工具之一。

然而,「美麗新世界」就此降臨了嗎?建議數位時代的人們,在樂觀看待工具的潛能之外,應該在「使用上」保持審慎的態度。新的工具雖然提供了新的價值、開拓了新的應用,甚至新的市場疆界。但是,不適當的「使用」,恐怕也會引發新的問題與疑慮。

「我們可以多靠近呢?」雖然人類的確是群體動物,的確在心理上需要與他人連結、互動。但是人類也多半有隱私的需求。公司因為招募員工,而要求應徵者提供 Facebook 臉書的帳號,這是不是侵犯了隱私呢?網路上的訊息往往不會經過嚴謹的查證,一股風潮的鼓動,往往就可能有正與反「兩面刃」的特性。「灌水」的按「讚」,能操弄閱聽者多久呢?而虛擬「小世界」裡帳號「匿名」的特性,「你」會不會是「妳」?「妳」真的是「妳」嗎?「共同創造 co-creation」的體驗與經歷,又如何影響了我們對世界的學習、與閱讀的方式呢?

恐怕這扇「科技之門」才剛剛打開一些而已,還是得多靠近一些才能窺知更多的密奧吧。

 

延伸閱讀

40歲當交換生,一圓北歐留學夢! 旅遊記者觀察「滿街充電樁」的挪威減碳日常
40歲當交換生,一圓北歐留學夢! 旅遊記者觀察「滿街充電樁」的挪威減碳日常

2024-09-12

墾丁把觀光客「當肥羊宰」?從天價滷味到百元櫛瓜…遊客真雪崩下跌「蒸發7成」?學者曝實情
墾丁把觀光客「當肥羊宰」?從天價滷味到百元櫛瓜…遊客真雪崩下跌「蒸發7成」?學者曝實情

2024-08-29

國旅補助這群人最高一天1500元!他曾花4千訂房入住才知「含公設比」…為何國旅常被說「超盤」?
國旅補助這群人最高一天1500元!他曾花4千訂房入住才知「含公設比」…為何國旅常被說「超盤」?

2023-12-28

護照「線上申換」符合5條件就OK…如何申請?要準備什麼?步驟一次看,出國旅遊更方便!
護照「線上申換」符合5條件就OK…如何申請?要準備什麼?步驟一次看,出國旅遊更方便!

2024-09-03

墾丁觀光難救?「和交通安全沒太大關係」日網紅舉4觀光大國為例:台灣旅遊有1大問題
墾丁觀光難救?「和交通安全沒太大關係」日網紅舉4觀光大國為例:台灣旅遊有1大問題

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