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陳剛信:永遠第一別人才無話可說

陳剛信:永遠第一別人才無話可說

2012-10-24 17:29

陳剛信:永遠第一別人才無話可說

陳剛信遊歷過業務、節目等不同部門,善於打破常規,一路把民視拉拔成台灣最賺錢的電視台。自2000年首度出現盈餘後,至今民視每年平均都有2億元左右的獲利。在40年電視工作中,無論是在哪家電視台,待在哪個部門、哪間辦公室,陳剛信總能創造驚奇。

從業務轉節目
屢創戲劇收視紀錄

民國60年代在華視擔任業務工作,他能把冷門時段廣告賣到滿檔,而後轉戰節目部,更屢次創下戲劇節目的里程碑紀錄。包括台灣第一部以閩南語發音演出的8點檔「愛」;讓台灣戲劇節目走出海外的「包青天」;播映超過5年、將近2000集的「親戚不計較」;第一部打進大陸中央電視台頻道的台灣劇「意難忘」,都是陳剛信操盤下的代表作。

不消說,這些節目的收視率都是第一名。會從業務跨入節目,是因為陳剛信受不了客戶的奚落。以前他當業務時,常因節目收視率起起伏伏被客戶嘀咕,「收視率高的時候,人家說我們故意抬價,收視率差的時候,又會罵價格賣貴了,」他心想,「那只要我們一直第一,客戶就沒話說了吧!」

不久,他轉戰節目部,一肩扛起收視率的重責大任。數字會說話,在過去長達10年的八點檔戲劇節目中,有92%的時段,民視都是收視率的第一名,這個誇張數字,說明了陳剛信的確有他的一套。

不斷打造長壽劇
關鍵在找「共鳴點」

堅持題材的「鮮度」,某種程度上,就是陳剛信屢創驚奇的原點。唯有夠鮮度的題材,才有進一步打造出「長壽劇」的發揮空間,而在他看來,戲劇的壽命夠長,才能創造足夠的經濟效益。鮮度與長度,說戲劇,陳剛信的學問始終圍繞在這兩個重點。

「做這一行的,要隨著世代改變不斷變換題材。」1980年代時,陳剛信便建議電視台不要再演當時流行的武俠劇,「那些劇情都是為了爭奪什麼武林祕笈、少林派大戰武當派的,跟一般人的距離太遙遠,」他覺得,「歐洲的古堡跟俄羅斯的芭蕾舞不會吸引一般人,左鄰右舍的八卦趣談,才是大家真正感興趣的。」

過去幾部鄉土劇,陳剛信訴求的便是婆媳、娘家等,每個人都有切身經歷的元素,而「新兵日記」則是抓住軍旅生活是每個男人共同回憶的特點,要讓觀眾找得到共鳴。

拉長戲劇集數,
增加「經濟產值」

「戲的生命夠長,才有經濟效益!」陳剛信話題一轉,從「經濟產值」的層面,開始解釋長壽劇的合理性。他分析,過去的八點檔大多只有30到40集,上映時間只有一個多月,「一個好題材、好概念,一組好的劇組人員,不應該只能創造40天的經濟效益。」在他看來,戲劇或許就像放在架上銷售的商品,能夠賣得愈久,商品愈有價值。

「以前,一檔八點檔連續劇的長度40小時(40集,每集一小時),現在長度變成800小時(400集,每集2小時),一個題材或概念,經濟效益整整多出了19倍。」簡單的數字,說明陳剛信在開發節目時的戰略思考。

不過,經濟效益擴張,操作難度也跟著等比提升。「40小時的戲,只要靠『一對』男女主角的故事就撐得起來;現在要拍800小時的戲,所以我必須準備『20到30組』的人選與故事空間去發揮。」

分秒必爭
工作團隊化為作戰部隊

在陳剛信的個人意志主導下,整個民視如同一支作戰部隊,執行力可以從上到下貫徹,整個動員起來配合某一項任務。例如為了應付天天播出、長度動輒數百小時的長壽劇形態,演員必須長時間進棚錄影、夜以繼日地演出,幕後各單位也要全力配合,才能應付如此繁重而密集的要求。

「如果今天搭景的不想在夜間換景、燈光師不想來加班,或經紀公司不想出演員,有再多的創意都做不出來!」陳剛信強調。「台灣有哪一家電視台的總經理,每天每齣戲整整2個小時、從頭看到尾的?他不但看完,看完之後還要開會檢討,一年365天,除了過年放假,沒有一天例外!」

「新兵日記」製作人郝孝祖說自己不得不佩服陳剛信的認真態度。過去十多年來,陳剛信已掌握了中南部與中高齡的婆婆媽媽觀眾群,現在他也用「新兵日記」吸引到了年輕人,替民視開拓另一批全新收視族群。隨著36套劇本在腦中交叉思考,這批全新的年輕收視族,已經納入陳剛信的聚寶裡。

陳剛信
出生:1947年
現職:民間全民電視總經理
學歷:文化大學新聞系
經歷:華視節目部經理、業務部經理
 

延伸閱讀

星巴克買一送一「限時2天」,這次有3款星冰樂,12品項一次看…為何被說「不再是財富象徵」?

2024-05-21

看到小強千萬別打!拿拖鞋伺候它會發生什麼事?環保署親曝「治標又治本」1招:爬過馬上死翹翹

2024-05-19

一週天氣/要下雨了...梅雨「滯留鋒」下週二報到 雷雨掃全台要到「這天」才趨緩

2024-05-19

她點花壽司驚見「蛞蝓」在爬!食安問題又一樁?業者致歉、北市衛生局稽查揪2缺失,限期改善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