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創生教母」陳美伶低調走訪各縣市、整合132個夥伴…地方創生下一步:搭上ESG實現共好

「創生教母」陳美伶低調走訪各縣市、整合132個夥伴…地方創生下一步:搭上ESG實現共好

蕭婷方

生活消費

地方創生基金會提供、今周刊資料照

2022-12-26 17:19

「台灣就像蕃薯,地瓜就是最好的元素!」國發會前主委、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穿著粉色西裝,微捲袖口拿著2包100%台製蕃薯製品,親切推銷,一包是酥脆的涮嘴的薯片,另一包則是顛覆想像的甘藷製「爆米香」,由台灣在地團隊打造的絕妙搭配,與「舶來品」洋芋片打對台。

陳美伶笑說,台灣從頭看到尾,形狀就是一顆蕃薯,台灣地方雖然「傳統」仍充滿「創新」活力,這些可以外銷國際的產品就是最好的實力。

 

為了解決台灣城鄉發展失衡問題,2018年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啟動行政院層級的地方創生會報,大魄力宣布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時任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是最重要催生者,更被譽為「創生教母」。

 

卸任後的陳美伶轉戰民間,她低調走訪全台灣每個縣市,透過與各在地團隊的互動擾動地方,後續更受邀擔任地方創生基金會首屆董事長,致力整合、媒合各界資源與空間,全台現已有132個創生夥伴,地方創生圈最愛喊她「美伶姐」。

 

如今,地方創生推動將滿4年,地方創生基金會今公布「2022台灣地方創生體檢報告」,透過通盤調查全台創生團隊現況,藉由數據與資料搜集釐清問題,為台灣地方創生下一步提供藍圖。

 

 

青壯人口是地方創生主力 人才缺口仍是主要問題

 

台灣許多偏鄉由於缺乏產業,青年為糊口只能出外打拚,地方創生的主要宗旨就是希望「從在地文化找到產業DNA」,透過重新擾動偏鄉地方的產業、人與組織,創造新的可能性,藉此重塑在地商機,能夠「把年輕人找回來」。

 

地方創生協會統計188個地方創生團隊發現,地方創生團隊的創辦人年齡介於30-39歲,占42.5 %,負責人年齡65歲以上者佔24.2%,顯示青壯人口是地方創生團隊的主力,卻也絕非僅是年輕人的事。

 

地方創生團隊主要提供的服務多與在地對接,以振興地方產業為目標,觀光旅遊規劃為最大宗、占68.1 %,其次為農業整合行銷、占58.5%,第三為環境教育與友善農業、占56.9%。此外,也有3成以上的團隊,以專業能力活化閒置的空間,透過跨界整合經驗分享等模式,擾動地方。

 

不過,團隊營運困境面,則有70.7%團隊直指「團隊人才不足」,如何留才、吸引人才是關鍵。

 

團隊創新概念怎麼賺錢? 銀行、顧問業企業攜手合作

 

「柯文哲曾來跟我討論地方創生計畫,問我有沒有SOP,我告訴他,不是什麼都可以SOP。」由於地方創生商業模式要依照在地的獨特性量身打造,所要提供的孵育資源更是五花八門。

 

陳美伶分享過去1年工作內容,包含串接產-官-學等資源,打造地方創生中心等。此外,創生團隊創新發想在市場上很難「估計價值」,難以順利融資錢,也需要銀行、企業等大力協助,透過陳美伶把大家「圈」再一起,讓「看似不賺錢」的團隊能從銀行順利貸款,成功發展能永續經營。

 

今日成果發表會上在座的協力夥伴中,也見玉山銀行、中華開發金控與德勤顧問等公司。

 

地方創生下一步 與企業攜手ESG

 

問及地方創生的下一步,陳美伶笑說,地方創生在做的事其實已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不少服務都結合SDGs;此外,SDGs其中一項也包含「成為人的策略夥伴」,明年就希望化被動與主動,搭上企業的ESG風潮,讓地方創生的團隊與企業成為夥伴關係,實現共好。

 

延伸閱讀

七年級生返鄉「3天賠光百萬資金,沒放棄創業夢」 地方創生助北漂青年返鄉創業 創生從地方扎根

2022-08-18

2022地方創生論壇、創生青和力在地無距離

2022-05-12

「我的錢攏要留著自己花,一毛錢也不留給你們」母親愛錢一輩子,卻在晚年臥病在床全花在了長照

2024-03-26

父母努力賺錢,把孩子送出國念書「將來才有出息」...4個晚年後悔故事:親子間除了血緣,什麼都不剩

2022-10-18

別等身體不堪負荷才被迫提早退休!4面向評估理想退休年齡:晚年想過得好,重點不在退休金有多少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