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以「覺知審美」透視日本茶陶之美 挑戰不能說的秘密

 以「覺知審美」透視日本茶陶之美 挑戰不能說的秘密

李啟彰

生活消費

李啟彰提供

2023-07-13 13:43

當被問到美是什麼時,一般人因為缺乏自信而鮮少開口,或總想藉由東、西美學大家的論點才敢侃侃而談。

只是透過一個自己可能一知半解的第三者的框架來讀取美,能真正感知美嗎?當眼、耳、鼻、舌、身擷取一件標的物所傳遞而來的訊息時,我們最應該傾一切所能的,是藉由自己的心去感受它的美。任何細微的感動或覺知,都是與美的頻率共振的開端。《覺知鑑賞》中,將這樣的感知力定義為「覺知審美」。

 

日本早期的茶人因為看到了井戶茶碗的美,而歸納出七個看點,被後人奉為審美圭臬。今日的茶人與陶藝家則根據前人的整理,去複製出七個看點。一邊是因感動才觸發了建立框架的念頭,一邊則是透過他人的框架來模擬美的再現,結果今日茶碗的形變常常為變形而變形,哪裏有美的影子?我們為什麼不能立基於自己的感動,參考他人對美的論述,來創建起屬於自己的框架呢?

 

古今中外鑑賞力高的人,都是透過鍛煉自己覺知美之能量的能力,穿透表象的裝飾,所鑑賞的作品不論古、今,可以直視其被包覆在深處的美。絕大多數頂級的鑑賞傳承都是師傅帶徒弟,因為有太多訣竅不易透過語言文字傳遞,只消一眼便能精準斷代的鑑賞之眼,靠的絕不是單純的見多識廣。

 

「覺知審美」的養成有賴五感眼、耳、鼻、舌、身的深化,尤其是眼與身的感知力。眼所見、觸所感是深入理解一件器物的不二途徑。70%的骨架與30%的肌理、釉色所呈相的線條和質感,甚至氣場,都逃不過鑑賞之眼的掂量。物件若能上手,更可辨明是否氣韻生動,而器物所富含創作者的心念,也將赤裸裸地呈現。

 

《覺知鑑賞》一書以橫跨桃山時代的代表性陶瓷井戶、樂燒、萩燒、唐津燒為主要論述的背景,並以前後期相關的陶瓷作品作為審美的對照比較。書中更涵括了村田珠光、武野紹鷗與千利休這三位巨匠的審美觀,以及他們如何撿擇器物的思維為背景,讓讀者模擬進入當時茶人的審美情境。

 

日本歷代的知名茶陶,目前大多藏於各大公、私立博物館與美術館,圖片因版權而無法直接轉載。藉由出版社與作者,及熟稔柴燒的陶藝家兼畫師陳炫亨的細緻溝通,畫師透過手繪傳神地捕捉了原作的特色。

 

這雖是一本以中文探索日本茶陶審美觀的書籍,但作者希望藉由「覺知審美」來剖析及挑戰幾個日本業界不願碰觸的議題,包括「一樂二萩三唐津」排行的私心,落款長次郎的作品卻非其手作的探究,以及樂燒十五代直入的盲點等。並在綜合諸多史料後,對千利休切腹的關鍵因素,中日陶瓷審美的歷史差異,井戶茶碗的身世之謎等議題,提出與主流相異或嶄新的看法。文末更以身、心、靈的架構來總結與貫穿全書要旨,期許為讀者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養分。

 

匯整書中內容涵蓋六大特色,包括:

 

1. 從巔峰造極的唐物、來自朝鮮的高麗飯茶碗、和物中排名第一的樂燒,到當代名工的創作,千載間演繹著覺知審美的絕妙故事。

 

2. 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到千利休三巨匠的世紀審美觀。

 

3. 以井戶茶碗身世之謎,延伸出禪意之美的辯證。

 

4. 現代人如何培養賞析古董?帶你回到不同的歷史年代,針對八十多件作品,每一件器物的全解說。

 

5. 從心的感動提升到靈的感動,實踐「無我」來鍛造五感,透視日本茶道與禪相融合的審美精髓。

 

6. 由器物藝評家、資深茶人與熟稔陶藝的畫師,攜手合作的日本茶陶鑑賞專書。

 

喜左衛門井戶

▲圖為天下第一茶碗,喜左衛門井戶。

 

天下僅存三只曜變天目之一,藤田美術館收藏藏

▲天下僅存三只曜變天目之一,藤田美術館收藏藏。

 

本文節錄自樂知事業《覺知鑑賞: 探索日本茶陶的美學意識》,由作者、資深茶人李啟彰授權提供。

延伸閱讀

半導體研發副總一句「實力輸台積電」被打入冷宮...54歲中年失業:中國有缺不想去、薪水太高台灣請不起

2023-09-14

領到年終馬上辭職,會太過分嗎?職場前輩告訴你:「提離職」最好時機是…

2023-01-20

汽車業總經理63歲退休,不甘心就此老去,全聯打工收銀包麵包,學會低頭心態歸零「心門一開,機會就來」

2023-08-09

離職後想回前公司,該如何開口?40年人資傳授「職場回鍋5招」:打這通電話,錄取率高達70%

2023-05-16

年後想換工作?15年資深人資揭密:加薪沒到「這數字」,你的轉職就虧大了...跳槽最重要3件事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