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不只是農耕社會的時間指標,更是連結氣象變化、自然觀察與生活作息的指南。
隨著時序進入夏日,園藝治療師、藥膳達人、氣候專家無私分享,在現代忙碌日常中如何找回儀式感,以及順天應時的生活哲學。
四季成時間座標 時令青草入茶飲
你或許知道自己的星座,但你知道自己是哪個節氣出生的嗎?
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理事黃盛瑩,長年投入多元族群的園藝治療教案設計。她解釋,二十四節氣是以太陽運行為基準的陽曆系統,約十五天一節氣,每一節氣還細分為「三候」,也就是每五天會有一個氣候變化。
華人社會以農立國,農事節奏尤其隨太陽而行,例如「驚蟄」春雷初響,是育苗起手式;「芒種」是稻穗結芒之時;「小滿」則代表稻穗飽滿但尚未成熟。這樣規律性的系統,讓二十四節氣在二○一六年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身土不二 與自然共振之道
對園藝治療師黃盛瑩來說,節氣則是與自然共振的生活態度。她說:「『身土不二』提醒我們,人與自然本為一體,遠離自然,就是遠離自己。」
二十四節氣提醒人們觀察自然、觀照身體,調整生活步調,黃盛瑩也將節氣結合「綠生活療癒師」培訓認證課程,分享與節氣對應的植物與活動,感受溫柔的自然力量。
她回憶第一次以節氣設計課程,是在台北監獄進行園藝治療。她對學員說:「現在是『春分』,再過兩周就是『清明』了。」沒想到節氣成了受刑人的時間座標,也能為日復一日帶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