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內設計的世界裡,學術與業界往往像是兩條平行線,彼此遙望卻難以交會。從早期師徒制到學院教育師生制的轉變,許多設計師在進入業界之學徒制風氣才發現,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和現場實作之間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許本上教授憑藉45年前一個木工學徒掙扎到從業經歷與教學熱忱,致力於彌合這道鴻溝,讓學生不僅擁有理論基礎,更能在實戰中發揮所學。
從學徒制到學術體系,技職教育還有新的突破口
「過去的師徒制是一對一的技藝傳承,如今學術體系則更強調理論與設計思維,但這兩者之間仍有斷層,許多畢業生進入職場後,還是得重新適應。」許老師表示,學界應更積極導入產業實務,例如讓學生在學習設計時,同步培養工程管理、材料應用等專業技能。
為了讓學生在畢業前擁有更好的競爭力,他建議學生應取得「文武雙證」——設計相關證照與工程技術證照,為未來職涯做好準備。例如「建物室內設計乙級技術士證照」、「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乙級技術士證照」、「公共工程品管師證照」等,這些不僅是專業認證,更能提升在業界的可信度與競爭力。
許老師認為,學校可以藉由導入更多實戰項目,如參考部分國外大學的做法,讓業界老師直接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施工,完工後由業主評分,進而將成果納入畢業專案。或是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透過政府的閒置空間再利用,讓學生在真實場域中實作,如參與社區改造、學校環境美化等專案,進一步提升產學對接的可能性。
南北室內設計環境大不同,提升專業價值彌平兩地落差
南部的室內設計產業相較於北部,有其特殊的發展模式。過去,由於房價較低,設計費的收取面臨挑戰,裝修市場更偏向工程導向,而非以設計為主導。但近年來,業主對設計的需求已大幅提升,越來越注重個性化與美學表現。
許老師認為,南部設計產業應該強調「專業價值」,設計師必須愛惜自己的羽毛,提升專業知識,並建立良好口碑。此外,學界在培育人才時,應將「 材料學」放在首要位置,再進階學習施工技術與設計軟體,才能讓學生更紮實地掌握設計與施工的關鍵。
培養設計全局觀,管理與溝通很重要
「學海無涯,學習是無止境的。真正有競爭力的設計師,不只是會畫設計圖,更要能夠與業主溝通需求,與施工團隊協作,並且擁有全局觀,這才是室內設計教育的未來方向。」因此,學校與業界應該合作建立更明確的職涯發展路徑,讓學生在產學對接時,能更快進入軌道。
面對未來,許老師建議南部的產學合作可以嘗試「跨領域融合」,例如讓不同系所的學生先接受通識課程,再根據興趣與能力進行專業細分。此外,邀請業界學長姐分享經驗,也能讓學弟妹更具信任感,縮短學用落差。
「要讓自己成為最亮的光,勇於嘗試、走在前面,才會被看見。」許本上教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作,提升自我技術價值,為未來的職涯鋪路。
本文摘錄自今周特刊《嚮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