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35歲是換工作最掙扎年紀,薪水至少高1成再動…40歲後才換跑道,1個條件不怕沒處去!

35歲是換工作最掙扎年紀,薪水至少高1成再動…40歲後才換跑道,1個條件不怕沒處去!

彭蕙珍

職場

shutterstock、今周出版提供

2024-03-29 10:00

不少人都會想找工作、跳槽幫自己加薪,獵人頭大師晉麗明觀察,今年轉職潮會比較雷聲大、雨點小,「很多員工在年後都會想轉,今年是人心思動,至於人才跑光的現象,倒是還沒看到。」

 

他表示,雖然科技業仍有大量職缺,但因景氣還沒復甦,目前比較樂觀看法是第3季才會大量徵才。通常在這種景氣之下,各行各業企業主找人會更謹慎,尤其歐美還在大裁員,「用人會很審慎,挑選人才標準很高。」

 

企業徵才  要了解需求

 

經營企業最大的問題是要找到好的人才,才有更好的發展前景。身為前104獵才主管的他指出,企業想要找到優秀人才要有幾個要件。

 

首先,盤點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人才。在用人之前必須要思考自己的產業、規模、薪資,「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提出『神的規格』,要求學歷好、經歷好、語文能力好,但薪水低,有這種人嗎?」

 

他強調:「這份職位到底適合找什麼人,如果只能給3.8萬就不要找國立大學畢業的。」

 

其次,要排列優先順序。這項職缺最需要的能力是什麼,例如:一家本土企業在找業務,就不需要太要求英文能力,「要滿足這份工作真正的需求點。」

 

面談要兩次  才能做出對的判斷

 

企業面試人才時也有技巧。晉麗明表示,招募面談要多管齊下,除了履歷,還要側評。現在很多公司會去做人才的背景調整,不過,他坦白:「現在的求職者很會面試,企業主很容易在誤判。」因此,要更嚴謹的去做背景調查。

 

他指出,人資部門(HR)對企業很重要,尤其是背景調查功力。華人社會重人情,對離職者通常不太會說負面的話,人資在背景調查時可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例如這份工作要求的是速度,可以問過去交付給他的工作,完成速度快不快?工作節奏如何?以此確認求職者是否適合。

 

他建議,企業主面試至少要談兩次。第一次是基本上認識,將工作內容介紹一下,並了解求職者的資歷背景;第二次要確認細節。針對重要的職缺,最好會做團體決策,讓3~4個人一起面試,協助做出正確判斷。

 

 

主動出擊  薪資不能漫天喊價

 

在個人職涯上,晉麗明指出,大多數人想要跳槽,除了對工作不滿意,最大的重點還在於薪資。近年通膨嚴重,他建議上班族轉職談薪資,至少比現在高1成,才有轉換價值。

 

此時,談判籌碼就很重要。他分享訣竅:「要先看對方需要什麼,如果他需要業績,你能不能滿足?」另外,轉職者大多已有5~6年職場經驗,在面試時不要被動的被問問題,最好能主動出擊,這樣薪資才比較好談。

 

在開口談薪資時也不能漫天喊價,「要先看一下自己的行情,如市場行情是5萬,談到7萬就不行。」

 

培養興趣  職場不怕沒退路

 

晉麗明表示,22歲大學畢業到35歲,大約工作10幾年,如果走的方向是對的,恭喜一路往上攻。一般來說,35歲是職場上最掙扎的年紀,「在台灣的職場還是有天花板,40歲左右就不是這麼好換工作。」

 

「如果你在35歲後發現職涯發展和薪資遇到瓶頸,此時離40歲只剩5年,因為你會面臨不知道要不要換跑道的問題?但如果40歲後才想要換跑道,就要審慎考慮,風險會很高。」

 

「40歲以上在職場上有好的發展潛力,就要很好的戰功。」他以自己為例,40歲以前在科技業人資部門當主管,40歲以後才轉至104當獵才顧問,「我帶業務團隊, 17年團隊擴增到有40幾個顧問,一年要扛上億元業務。」

 

「我將幾千萬業績做到上億元,當你能夠做出價值,就不用擔心年紀;沒有價值,年紀就會是大的瓶頸。」

 

▲晉麗明迄今出了10本書。

 

對於50歲的上班族有何建議?他指出,此時要開始思考第2職涯,同時要雙軌並行,就像他,在工作過程中一直在學校教書。他在東吳會計系當兼任講師已22年,也在元智大學EMBA當兼任副教授。

 

「有其他的興趣,要慢慢去建立,像我持續寫書,現在已經出版了第10本書。」他建議:「50歲後職場難免會有變數,有興趣就能順利轉職。」

 

看更多《獵頭解密:企業×上班族×獵才顧問,人力銀行獵才專家教你跳脫傳統求才/求職思維的10大實戰密技》

 

延伸閱讀

他34歲存9千萬提早退休,11年後驚覺錢不夠的警示:畢生積蓄存股金融股、領股息退休為何很危險?

2023-06-09

金融股股息縮水,還能存股嗎?達人從「00878金融股占比沒下修」解析:為何賣掉恐錯失反轉時機

2023-06-08

何必在意貼息?存股族更應留意這點!謝富旭解析除權息行情:存被低估金融股+殖利率破7%潛力股

2023-06-05

永續發展議題落實校園!第2屆商業與管理群金融與證券投資實務知識奧運會競賽起跑

2023-06-01

「當音樂繼續演奏時,銀行應該繼續跳舞...」從2008年金融海嘯歷史經驗,專家解讀:會不會再次發生風暴?

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