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結婚生子與幸福感是負相關?

結婚生子與幸福感是負相關?

塔莉.沙羅特

情感關係

達志

正面思考的假象

2022-08-23 02:36

很多人都說生小孩能帶來快樂,是真的嗎?多數人相信養兒育女是通往圓滿生活的關鍵,人們將大量時間、力氣與資源投注在自家孩子身上。

那麼,孩子真的能讓我們過得快樂嗎?多篇研究都顯示,即使生養小孩和快樂之間存在某種關係,那也是負相關。舉例而言,根據益普索莫里公司的數據顯示,原本沒有小孩的已婚配偶一旦開始建立家庭,生活滿意度便會穩定下滑,且在孩子到青少年時期時跌到谷底。從孩子的青少年時期過後,父母的快樂程度又會逐漸上升,最後等孩子搬出去以後,將會回歸至生養小孩前的快樂程度。而且,對生活最不滿意的族群就是中年人(35到54歲);青少年(15到24歲)的主觀幸福感程度最高;老年人(75歲以上)則位居第二。

 

「生養小孩和快樂是負相關」的概念,也被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研究中證實。認知心理學家康納曼致力研究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描述人類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方式之理論),並在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行為經濟學與決策制定方面的研究著稱,更因他對於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許多人為失誤背後的基本原因)的描述而名聞遐邇。到了晚年,康納曼的研究重點放在「享樂心理學」(hedonic psychology)上,試圖用自己早年研究出的定則,描述與解釋當人們在思索哪些事能帶來快樂時,所犯下的錯誤。

 

在一篇研究中,康納曼的團隊探討一大群美國與法國女性勞工的生活滿意度。為了研究,他們選擇不採取傳統的方式量測幸福感:不是問參與者對自身整體生活狀態的評分(換言之,他們沒有直接問參與者的生活有多快樂),而是請這些人定期回報情緒狀態—研究者請參與者在一天當中不時先放下手邊事,記錄自己當下的情緒與行動。康納曼稱這樣的研究方式為「體驗幸福的評量法」(a measure of experiencedhappiness)。根據康納曼等人的說法,比起用傳統方法所測得的幸福感數值,用這種方式得到的數值會比較精確。之所以用這樣的方式做評量,是因為最顯著影響個人幸福感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所經歷的點點滴滴。真正重要的是,我們何時及多麼頻繁地感到煩躁、焦慮與滿足。我們確實會在某些時候回首過往、評價已經度過的人生,但這種狀況並不常發生,所以影響幸福感的主因並非對人生的回顧,而是我們心中時刻出現的情緒與感受。然而,大部分關於主觀幸福感的問卷調查,都是請受訪者回顧並評量對生活整體的滿意度,而非在日常生活中所體驗到的點滴快樂。

 

康納曼等人藉由「體驗幸福的評量法」,發現母親所體驗到的快樂,和與自家小孩相處的時間長度呈負相關。相較於從事煮飯、買菜等家事時,實驗參與者在和孩子互動時,經歷的快樂時刻較少—不僅如此,和小孩互動對快樂體驗的正面影響極低,與之相比之下讓人覺得更不快樂的活動,就是每日通勤了。

 

換句話說,最無法提升生活滿意度的活動,就是上下班的通勤。我們每天困在悶熱的地鐵車廂裡,在尖峰時段和幾百人擠在一起等著回家;或者在車陣裡塞上好幾個小時,這樣的體驗當然不會讓人感到快樂。但值得探究的是,和自己的孩子玩耍、念故事給他們聽、餵他們吃飯或幫他們檢查功課,從中得到的快樂感受竟然沒比通勤好太多—這樣的調查結果不僅驚人,還令人感到不安。一篇篇研究皆顯示,孩子不一定會為我們帶來快樂,可是大家不都說孩子是快樂的泉源嗎?兩者之間怎麼會存在如此巨大的矛盾?為什麼無論是大眾文化或我們身邊的親友,都口口聲聲地說:「生個小孩,你就會比較幸福?」為什麼人們總是堅稱(甚至是堅定地相信)有了孩子,自己就能從此幸福快樂?有一個說法是,在延續人類物種這方面,無論是親身體驗或藉由比較而得到的幸福,都不是最重要的因子,把基因傳給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由於腦海裡已經植入了這個演化上的「目標」,即便理性的科學研究顯示養育小孩並不會帶來快樂,人們還是會誤解成只要這麼做就能得到幸福,也是無可厚非。哈佛心理學者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指出,因為人們認為孩子會帶來幸福快樂,所以會合理化自身投注在孩子身上的精力與資源。我們的社會經常將幸福快樂當成最終目標,所以也導致我們認為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是值得的,理由是因為能讓我們過得更愉悅,而不是人類天生受生物本能驅使,想要將基因傳下去。

 

很多人也相信婚姻能帶來快樂。但直到目前為止,婚姻與快樂之間是否存在正相關性,仍是未解之謎。相較於健康或財富等其他因子,婚姻本身既能積極地提升人們的幸福感,也會消極地影響幸福感。對某些人而言,婚姻能提升幸福感;但對某些人來說,婚後反而更不快樂,所以我們很難看出婚姻對幸福感的影響。德國有一篇研究顯示,婚姻對幸福感的影響不大,在婚後人們的幸福程度會稍微提升,但很快又會恢復原本的水準。有趣的是,婚後幸福感有所提升的人,往往是那些一開始幸福程度就相對低的人;婚前就已經是屬於樂天派的人,在婚後幸福感並沒有大幅上升。這也許是因為原本幸福感程度就高的人,更可能擁有滿意的工作,和家人與朋友的關係也往往較親密,因此這樣的人從婚姻中得到的快樂,相對會少一些。

 

益普索莫里公司的一篇調查研究則顯示,在已婚人士當中,33%的人自認非常快樂;在未婚同居的人當中,31%的人感到非常快樂;單身人士當中則只有25%的人感到非常快樂。這些數字也表示,影響我們獲得幸福與否的不一定是那紙結婚證書,而是和另一個人共同生活時所感受到愛與安全感。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正面思考的假象》

延伸閱讀

27歲沒錢沒房還欠一屁股學貸...她42歲財務自由體悟3件事:當你像有錢人一樣思考,你離錢就不遠了

2024-04-04

40歲上班好厭世...如何才能退休月領5萬股息?金融業14年老手傳授退休攻略:600萬就能財富自由

2024-04-11

脹氣、舌苔白厚、胃食道逆流…… 2指標判斷腸胃是否被寒涼入侵

2020-03-18

原以為被動收入夠生活...他財務自由提早退休,沒想2年就考慮重回職場:不是退休後人生就無憂無慮

2023-07-20

旅行說走就走!22歲負債小資女、15年滾出5千萬存款實現「真正的財富自由」:你不需要有那麼多錢

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