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刻意壓抑情緒」不見得就是壞事!能幫助我們度過困境的,就是好方法!

「刻意壓抑情緒」不見得就是壞事!能幫助我們度過困境的,就是好方法!

喬治‧波南諾

情感關係

達志

彈性心態

2023-02-21 17:26

人類也是動物,我們的行為中自然也存有此長彼消的情形。以因應和情緒調節策略來看,又可以分為好的、壞的,以及有效的、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策略。

按照邏輯來說,自然會假設健康的人肯定都是採用好的、有效的策略;深陷痛苦的人則多半使用比較沒有用的策略。

 

其中一種被視為良好因應策略的,就是「問題焦點因應策略」(problem-focused coping): 把處理焦點擺在問題本身,試圖直接改變或修正可能造成壓力的事件或環境;另一個好策略則是「認知重構」(reappraisal):強調改變看待情境或事件的方式。例如,遇上不講道理或充滿敵意的人時,我們會生氣,但試著去想對方大概過得很不順心,怒氣也許就會消退。

 

至於「刻意壓抑情緒」則是公認的不良因應策略。不去感覺或拒絕展現出某種情緒反應時,就是在壓抑。這樣的做法之所以被視為無效,可能是因為有時候這樣做根本幫不上忙,尤其在情緒強度很高的時候更是如此。壓抑有時則會造成人際之間的誤解,例如人們認為某些社會情境下應該會出現情緒,你卻相對冷淡,就有機率引來不必要的誤會。

 

早期研究一度為這種好壞之分背書,但隨著時代改變,狀況開始有所不同。首先,儘管多數人都相信自己知道怎麼應對,真正面對壓力時採用的策略,卻遠比自己以為的還要多樣化。一項極具說服力的研究裡,先詢問參與者通常如何因應壓力,之後再追蹤兩天,等參與者真的出現壓力後,接著詢問他們實際採行的因應方式。結果發現,一開始的回答完全無法用來預測壓力臨頭時的實際作為。由同一批研究者執行的另外一項研究裡,他們將順序對調,先記錄兩天內因應壓力的行為,再請參與者說說自己過去兩天使用的因應策略,結果發現一致性依舊不高。

 

從這些結果中,也能看到不同的因應策略並非只有好壞之分。例如,比起情緒焦點因應策略(emotion-focused coping),問題焦點因應策略被證實更有用,但在某些類型的壓力源下卻是恰恰相反。畢竟壓抑情緒如果會造成傷害的話,適時表露情緒反而更好。雖然也有研究探討壓抑情緒的副作用,結果仍有些模稜兩可。事實上,統合分析(結合超過三百多項情緒調節實驗,分析各種情緒調節策略的效果)發現,適度壓抑情緒其實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也會因為事件類型而有所差異。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在某些情境下,壓抑是有用的。像是公開演講時,你可能得隱藏自己的不安;處理衝突和紛爭時,要避免太憤怒的情緒。有時候(像是面對極度不幸的情境時),減少某些顯而易見的情緒是可以帶來一些好處的。雖然大部分的人都願意在親友看起來很痛苦或不開心的時候提供支持,即使他們自己也因此感到難過。但時間一久,這些情緒有可能會渲染給那些好意來幫忙的人,導致他們也陷入沮喪而紛紛離開。

 

換句話說,當你難過時,別人會來幫忙;但當你難過太久,別人就可能想離你遠一點。因此必要時,適度減少自己的情緒表達是重要的。進行潛在創傷研究時,我從許多接受訪談的父母身上聽到,他們在危機時刻常會需要掩飾自己的沮喪或痛苦,才能讓孩子們保持冷靜,不會遭受太多驚嚇或跟著害怕。

 

認知重構的因應策略也是時而有效,時而無效。儘管它是公認最有用的情緒調節技巧,卻不見得總是能發揮作用,在某些情境下,它甚至會讓一切更加惡化。像是在高強度的生活壓力下,認知重構就與低憂鬱程度相關,但前提是這些壓力是不可控制的。研究者們認為,當情境的不可控因素較高時,代表我們能做的也不多,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改變想法來轉換心情;但是當情境的可控度高,可介入之處較多時,改變情境的做法就會比較有效。此時,只使用認知重構策略反而可能讓人更憂鬱。

 

在可能涉及認知重構的各種不同情境下,調查人們偏好使用的策略時,也會出現類似的模式。當預期壓力源相對較小且可控制時,大部分的人都傾向採用認知重構;當壓力源較大時,人們反而比較偏好使用分散注意力等其他策略。

 

上述研究都能得到一個初步的結論:因應與情緒調節策略其實無所謂好壞之分。每種方法皆有其優勢和弱勢。策略的有效與否,取決於它是否有助於我們度過特定情境。諷刺的是,這並不是什麼新消息。研究因應和情緒調節理論的先驅,早就強調過策略的有效程度會隨情境所需而變化。此外,時間點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有些因應策略在壓力事件剛發生時會非常有效,但隨著時間過去、隨著事件的後續變化,同樣的因應策略可能就不再那麼有用。

 

面對具有創傷性的壓力時,這個過程的動力會因此而突顯出來。極端狀況迫使我們將一般考量擱置在旁,進入所謂的「務實因應」(pragmatic coping)。在這樣的狀況下,為了突破難關,可以「不計代價」地將所有心神都只專注於活下來。正是這個「不計代價」讓我們使出平常不會想到的策略或行為,甚至不認為它們與健康有關係。也因此,我把這類因應方式稱為「權宜之計」。畢竟當悲劇發生並造成痛苦時,能用來幫助我們予以面對的才是重點。那不用是多麼華麗或正規的技巧,也不用管傳統上是否能接受這樣的做法,只要有用就好。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彈性心態

延伸閱讀

凍漲26年,北市動物園門票要調了!全票60漲到100元 最快明年2月實施,優惠、免費對象一次看

2023-09-06

大貓熊「團團」9天3度癲癇...驚傳腦液化病變!動物園曝死亡風險…中國網友:是感染新冠?

2022-09-23

從日本渡海交流,馬來貘抵台猝死!馬來虎、侏儒河馬...保育動物交換真有必要?動物園:否則加速滅絕

2024-06-22

住在動物園!探訪六福莊生態度假旅館

2024-04-06

大貓熊「團團」心跳13:48停止!遺體如何處理?動物園說話了⋯柯文哲:10多年陪著台灣人成長、歡笑

20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