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童年家暴目睹兒、對父親說不出口的話... 諮商心理師:透過空椅法、寫信…讓情緒梳理走完,跟自己和解

童年家暴目睹兒、對父親說不出口的話... 諮商心理師:透過空椅法、寫信…讓情緒梳理走完,跟自己和解

張孝瑜

情感關係

shutterstock

2024-03-01

「最強烈也最持久的一種幸福感,來自於讓別人的生活有所不同。」人氣諮商心理師伊麗絲.桑德著作《我想陪你好好聊傷》,分享多種陪伴技巧,如鏡映、空椅法…讓人能夠協助身邊親友度過難熬的時光。只是許多人不清楚自己的感覺,或固守某些原則,又該怎麼做呢?

情緒是人在事件中的訊號燈,但諮商心理師李家雯(海蒂)觀察,台灣人普遍不擅長表達情緒,甚至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她歸因於練習不夠、詞彙不夠多,甚至過去可能從來不被允許「有感覺」,導致對情緒感到陌生。她建議可透過「情緒輪盤」增加自己的情緒詞彙,當認識越多,就越能精準描述。

 

「感覺說出來不是就算了,是幫助人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情,別人可以怎麼幫忙。」李家雯強調,情緒如果沒有好好走完,只是一昧壓抑,就會像馬桶被塞住,所有髒汙都無法被沖走。因此若身為引導者,她提供以下幾種方法,可協助訴苦者釐清自己的感受:

 

一、提供3-4種情緒選項

 

「我猜你現在的情緒可能是…」李家雯表示,情緒是一種光譜,就像藍色的深淺就能從天空藍到藏青藍,若陪伴者的情緒語彙足夠豐富,可提供3到4種感受給對方,讓對方思考自己是哪一種。

 

二、運用實例反問

 

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人身上會出現相異的解讀,因此李家雯表示,可透過「別人遇到這個事件會是A情緒,你也是這樣嗎?」幫助對方釐清。

 

三、運用圖像、象徵物形容

 

除了上述兩個方法,李家雯也會給對方紙跟筆,不論是畫色塊、圖像或只有單純的顏色,重點是藉此表達感受;另也可透過想像情緒的形狀,讓感受具體化,可詢問對方:「感覺摸起來如何?刺刺的?濕濕黏黏的?有沒有溫度?在身體的哪一個地方?」都是諮商技巧經常使用,可協助對方辨認情緒的方式。

 

另外,有時候引發情緒的原因,也來自我們的「個人守則」,或者可稱為價值觀。李家雯表示,個人守則有存在的必要,有些是普世價值,例如沒有孩子應該被虐待、所有人應該被公平對待、人應該有自由表達的空間等等,可讓世界或個人運作更加流暢;但過度嚴苛的個人守則,反而會讓行動受到限制。

 

因此李家雯表示,陪伴者可透過溫柔的方式提問,讓對方有機會反思框架的鬆窄是否應該調整。例如有父母認為「小孩應該聽父母的話」,就可問:「如果永遠都聽爸媽的話會怎麼樣?要聽話到幾歲呢?」又或者假設有人認為「爸爸就應該要出去工作」,就可反問:「絕對嗎?一定嗎?」藉此鬆動對方過度嚴格的框架。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參考《我想陪你好好聊傷》

延伸閱讀

張誌家傳心肌梗塞猝逝,享年43歲…曾被譽天才球員、拿下旅日最高1.2億日圓簽約金

2024-01-02

20歲《紅人榜》柯辰勳猝逝,最後臉書發文竟是意外前2分鐘…年輕人也會心肌梗塞!4徵兆不可輕忽

2023-11-29

出遊發現不對勁,一檢查心臟3根血管竟皆堵塞...退休台商兩度心肌梗塞「就好像跑完步喘不過氣那樣」

2024-01-02

衛福部司長賴向華心肌梗塞56歲猝逝,太太凌晨入房「他已冰冷」…寒流來襲5招預防心血管疾病

2023-11-19

企業傳到第3代成功機率剩12%…家族交班不順恐讓市值蒸發6成!「老闆與老爸」關係該怎規範?

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