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夫退休離開台灣了,大多數人在此之前可能不知道羅慧夫是誰;但是,對馬偕醫院、長庚醫院、以及國內整形外科界來說,這是一件大事。在馬偕的歡送會上,許多人忍不住流下不捨的眼淚,為了他四十年來對台灣的付出。
在馬偕十七年的時間內,羅慧夫成立國內第一個加護病房、第一個灼燙傷中心第一個唇顎裂中心、第一個自殺防治中心──生命線;最近幾年他成立唇顎裂矯正醫療團隊,後來更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幫助顏面傷殘、唇顎裂的兒童,能夠接受最好的手術,拾回歡顏。
長庚醫院創立,在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延攬下,羅慧夫擔任創院院長,協助長庚訓練整棟整形外科醫師及教學,整形界不少名醫、包括長庚醫院院長陳昱瑞都是他的學生。
三十二歲來台灣,羅慧夫為了和大多數台灣人能夠溝通,剛開始時每天搭三輪車到八德路學台語,說了四十年,羅慧夫的台語十分道地、流利,台北四十年來的點點滴滴,他都能夠用純熟、精準的台語娓娓道來,甚至比任何一個土生土長台北人還要清楚,如果沒有看到他的臉,聽他說話還會讓人以為是一個台灣歐吉桑在講古呢。
為了提升醫療水準,他透過教會和各種關係,爭取美援器材、藥品、資金及美籍醫護人員,並私下掏腰包為窮病人付醫藥費。現在離開,是因為他認為在台灣他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因為台灣整形及顱顏矯正的醫療程度已經很高,不像過去那麼需要他了。
一個和台灣毫無淵源的外國人,在教會的邀請下,帶著妻小,把人生最精華的歲月奉獻給台灣,沒有高高在上的身段,只有一顆愛人的心。至於退休後的生活羅慧夫沒有回到他的老家美國,而是要去更偏遠的地方,繼續他唇顎裂病患的醫療服務生涯,有鮪魚生魚片可以吃的菲律賓民答那峨,是他的下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