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想著,也許有錢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有錢真的就快樂嗎?審視那些有錢的富貴人家,大部分子女放棄工作,沉溺玩樂,怕被綁架,出門只好帶保鏢,美國已有多位富豪不願子女沉淪,漸漸將巨額遺產交給慈善機構……
時間就發生在最近,在南歐的義大利和希臘,誕生了一對年輕貌美的富家女與貴公子。他們不但誕生的時間和地點相近,誕生的方法也相似──繼承,更有趣的巧合是,他們都是以外孫的旁系血親繼承。
歐納西斯船業後繼有人──外孫女雅絲娜掌控帝國
新生的富家女是已故希臘船王歐納西斯﹝ Aristotle Onassis ﹞的外孫女雅絲娜羅素﹝ Athina Onassis Roussel ﹞,她在一月二十八日滿十八歲生日那天,將正式繼承二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八百五十億元﹞的家產,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少女。雅絲娜是歐納西斯船業帝國唯一的繼承人。
英國泰晤士報﹝ The Times ﹞指出, 雅絲娜即將繼承的存款遍布在世界各地的二百一十七家銀行裡,除了錢以外,還有一家在日本的電器企業,分散在阿根廷、伊朗和烏拉圭的數家公司,一座希臘島嶼史柯匹歐斯﹝ Skorpios ﹞,位在巴黎、紐約的豪宅,日內瓦和西班牙的度假別墅,蒙地卡羅的高級飯店,一支船隊,以及難以數計的珠寶首飾、骨董名畫等。
甫加入貴公子行列的艾爾坎﹝ John Elkann ﹞,今年才二十七歲, 他是義大利工業巨子、飛雅特﹝ Fiat ﹞集團總裁阿涅里﹝ Giovanni Agnelli ﹞的外孫。一月二十四日,八十一歲的阿涅里因前列腺癌在義大利家中去世,被外祖父指定為接班人的艾爾坎,正式接掌了飛雅特。當阿涅里的死訊一傳出,飛雅特的股價隨即上漲了四%。
艾爾坎成飛雅特領袖──身價高達二十三億美元
阿涅里家族擁有飛雅特三○%的股權,原本阿涅里內定的接棒者是他的姪子亞伯特﹝ Alberto Agnelli ﹞,一九九七年時,三十三歲的亞伯特卻死於喉癌。 一星期後,當時二十一歲的艾爾坎坐上飛雅特的董事席位,成了飛雅特集團的明日領袖,也以二十三億美元的身價成為世界最年輕的一位富豪。
從小就在世人眼光、媒體燈光下成長的雅絲娜和艾爾坎,並不是到了今天才知道自己有多富有,卻是到了今天才知道握著財富的負擔多沉重,畢竟,他們不像其他的親屬,雖然只分到相對比例較少的錢,但能享有比例較大的自由。
在紐約出生、長大的艾爾坎內心裡,也許比較想有個美國外公。因為這幾年,在美國富豪間盛行一種新風潮,那就是不要留下太多資產給子女。
富家人自由受限未必快樂──美流行將財富捐慈善機構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投資家華倫巴菲特,到好萊塢女星潔美李寇蒂絲都是這股風潮的實踐者。比爾蓋茨早在四年前就宣布,在他約一百八十五億美元的財富中,只會給每個孩子一人一千萬美元,剩下的將捐給慈善機構。他和妻子梅琳達之所以這麼做,是不希望子女過著偏執無意義的生活。
華倫巴菲特曾公開表示,那種以為只要投對娘胎就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的想法,有損他心中的公平原則,所以在他和他太太的遺囑裡,將大部分的財產捐給了巴菲特基金會,巴菲特對子女說:「想要成為億萬富翁,不要指望你們的老爸,我不想傷這個腦筋。」
這些現代富豪們之所以有此觀念,可能是被羅斯柴德﹝ Rothschild ﹞的故事嚇到。 羅斯柴德是比巴菲特老一輩的富翁, 他把所有財產都留給了兒子拉斐爾﹝Rafael Rothschild ﹞,拉斐爾成為當時最富有的年輕人。但在他繼承遺產兩年後,卻被人發現死於紐約一處人行道上,死因是吸食海洛因過度,年僅二十三歲。
許多有錢人都是在不經意中害了自己的子女。美國卡內基基金會﹝CarnegieCorporation ﹞就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在繼承十五萬美元以上財產的子女中,有兩成的人放棄了工作,他們大多數一事無成,整天耽溺於吃喝玩樂,直到傾家蕩產;有的則一生孤獨、出現精神問題,或是做出違法犯罪的事。
當個普通人自由自在──美富豪希望子女健康生活
因此今日的美國,部分還稱不上是億萬或百萬富翁的企業界人士,寧可把財產捐給慈善機構。去年,哈佛大學募款人柯立爾估計,全美三百二十萬名百萬富翁中,約有六十萬人因擔心會寵壞子女而將捐出大筆財富。柯立爾說:「許多新富之家希望子女只享有中產階級的生活形態,好讓他們擁有快樂婚姻且養育快樂子女。」
那麼這些新富會留多少錢給子女?柯立爾表示,資產超過三千萬美元的富豪會留給子女每人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這筆錢可用來買一幢房子且受良好的教育。至於資產超過一億美元的富豪,就像比爾蓋茨的想法一樣,每個孩子分到約一千萬美元就夠了。
這些新富們認為,父母如果溺愛孩子,讓孩子只懂得享受,將使孩子沒有機會經歷屬於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他們擔心,讓孩子當現成的富翁,會扼殺孩子的才能,終成為守財而一事無成者。
惠普的創辦人之一普克﹝ David W. Packard ﹞,在臨終之前,捐出他一生財產約五十多億美元。他的子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健康、正常的遺產捐贈有利於子女的成長、成才和社會的發展,將巨額財產捐獻出去,下一代才能得到重新創業的樂趣,「樂趣不在於擁有,而在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