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土地漲價歸公 不免流於清談

土地漲價歸公 不免流於清談

2010-08-26 14:06

倫敦《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Martin Wolf日前為文表示,他在一九八四年以十萬英鎊買下的倫敦住所,如今漲價約達十倍。他認為自己是坐享其成,因為房價增值完全來自別人在經濟上的努力成果,加上土地開發受到管制,以及偏低的財產稅與房屋交易利得免稅所致。

Martin Wolf認為,政府對勞動或資本所得課稅,足以減少勞動和資本供給。但土地供給不會因課稅而減少,所以政府對不動產交易利得課稅,可以在無損經濟活動下,從地主手中移轉不勞而獲的增值利得,也可抑制房價上升。

前述Martin Wolf的觀點,對國人應該不陌生。因為他與孫中山先生主張的土地漲價歸公理念相似。不過,孫中山先生對於土地要如何漲價歸公,並無具體主張。他的追隨者則設計了今天的土地增值稅制度,作為漲價歸公的手段。然而土地增值稅要能落實漲價歸公,稅率必須訂為一○○%,而且土地公告現值必須改成以市價計算。

 

目前台灣的土地增值稅率最高只有四○%,而且公告現值往往遠低於市價。所以土地漲價歸公的部分很少,大部分都歸入私人口袋。孫中山先生的理想仍然是空中樓閣。這倒不是孫中山先生的信仰者不曾盡力,因為台灣的土地增值稅最高稅率,過去曾經達八○%,只是稅率過高難以維持,最後落得節節下降。

 

為什麼過高的稅率難以維持?有錢人的政治影響力大也許是因素之一,但最重要的因素恐怕是高稅率不敵經濟現實。試想如果稅率真的訂在一○○%,以Martin Wolf的個案為例,他在持有房地產與否上,將會面臨兩種選擇:即選擇持有價值一百萬英鎊的房子,或選擇出售並繳稅後持有十萬英鎊。正常情況下,即使他已經沒有居住需要,恐怕也會選擇惜售。

 

這就是課稅產生的「閉鎖效果」。土地供給固然不會因課稅而減少,但土地交易流通卻會因而萎縮。增值稅率越高,交易流通越少,資源不能有效利用的問題也越嚴重。閉鎖效果限制了土地增值稅的漲價歸公能力,也限制了它抑制房價的能力。

 

其實,只要土地私有制存在,土地漲價歸公就不免流於清談。房地產價格上升或許可以合理化,但終究不能完全避免。那麼高房價為都市中低收入者帶來的居住與分配問題,要如何解決?

 

創造雙元的不動產制度,也就是在土地私有制外,建立類似英國或新加坡等國家的「公屋」制度,或許比我們繼續在漲價歸公政策上鑽牛角尖,應該切實可行。

延伸閱讀

「囤房稅」改全國歸戶、稅率最高4.8%明年起實施...實現居住正義346萬戶房屋稅反減輕!

2023-07-07

《平均地權條例》打房能打多少?顏炳立:房價跌10%得要2-3年…「新青安房貸能給人夢想」

2023-07-05

「囤房稅」改全國歸戶拉高稅率,可能打到這群人!房仲老鳥:新交屋、精華區個案影響大

2023-07-06

「囤房稅2.0」屋主每年多繳數千元,民團批「強化租屋黑市」:無法活化空屋只能酌增稅收

2023-07-07

蘇丹紅毒性有多強?食安辦:與茶、咖啡同等級屬「第三級致癌物」,未確定會致癌說法遭轟「急道歉」

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