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佈局500天,讓篩檢量大增1.5倍! 這家醫院如何超前部署 成為篩檢國家隊的模範資優生

佈局500天,讓篩檢量大增1.5倍! 這家醫院如何超前部署 成為篩檢國家隊的模範資優生

蕭婷方

全台防疫報導

長庚醫院提供、達志

2021-05-29 16:15

深夜的林口長庚醫院醫檢部仍亮著燈,有36位醫檢師24小時持續輪班。去年起,這個約50坪的實驗室,已率先全台其他醫院,悄悄地引進兩台全自動化的PCR篩檢儀器,每日有2000個檢體在此篩檢完畢,也讓長庚醫院成為篩檢國家隊的重要支柱。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台持續擴大,隨著確診人數攀升,如何將社區中的確診者精準篩出、有效隔離,已成防止疫情蔓延關鍵。目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以精準度最高的PCR(核酸檢測)篩檢陽性,作為確診判定,然而,這項檢驗過程特別繁瑣,使之成了全台篩檢量能的一大考驗。

 

「站在醫療第一線,精準篩出確診者能有效讓患者獲得治療,在患者、篩檢爆大量的當下,更能節省醫護量能,讓資源用在有需要的患者身上。」長庚醫院醫檢部副主任黃瓊瑰接受訪問時,因投入爆量篩檢工作,長時間每日僅睡不到5個小時,聲音顯得疲憊,但她仍認為,這場國難,醫檢師有義不容辭的使命。

 

經歷過2003年SARS,黃瓊瑰遠赴位在美國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見習美國實驗室檢驗及流行病傳染病衛生防治,深刻體認到防疫就是與時間競賽的過程。

 

去年1月,世界甫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全台灣僅8家醫學實驗室投入「國家篩檢隊」時,黃瓊瑰就逐步主導林口長庚,引進高通量PCR檢驗全自動設備、盤整醫檢師人力,並優化實驗室系統,大幅提升每日篩檢量1.5倍。

 

一次篩檢按壓試劑約270次、90支檢體機器反應就要6小時 考驗眼力與耐力

 

PCR的篩檢過程十分繁瑣,光是將採檢棒上的唾液、鼻咽黏液進行震蕩,將細胞進行完整的前置處理,每批檢體就要2個小時。

 

接下來的核酸萃取步驟,國內大多採用半自動化系統協助。即便如此,將PCR試劑加入萃取盤、加入檢體還是要仰賴醫檢師手按壓,萃取48支檢體就要花上2個小時;過程中要離心、分組就要三次,光是一次90支的PCR檢驗,醫檢師就要按壓拇指超過的270次,且篩檢步驟要求高度精準,更是耗費精神。

 

即使有了機器輔助,醫檢師還是要隨時注意機器的狀況,90支檢體機器反應時間大約要6小時,且最後,仍要由醫檢師肉眼來判讀結果

 

▲林口長庚醫檢室每日送入許多待檢驗的檢體。

 

引進全自動系統 篩檢量增1.5倍

 

去年1月新冠肺炎爆發,全台只有8家醫院扛下所有篩檢量能,當時林口長庚醫院扛下了桃園、新竹與苗栗區域的篩檢量,其中,當然也包含台灣國門—桃園機場。

 

「即便長庚的實驗室運轉24小時,半自動化系統的限制,每日最高檢驗量最高約800件」,黃瓊瑰回憶去年情景,篩檢量增加、但受限技術系統,只能不斷增加人力、工作時間,從原本一天8個小時、延長到12小時,又增加為24小時輪班;至於人力,從一開始9個人,一路擴充到16人,人力還是嚴重不足,最後連平常負責教學研發的醫檢師都拉入團,加上書記,總共有36人。

 

黃瓊瑰說,去年中羅氏 (Roche)、亞培藥廠 (Abbott Laboratories)高通量全自動篩檢系統,陸續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EUA),省下核酸檢測過程中人工添加試劑、檢體,數值也會自動顯示,醫檢師也能在系統運轉過程進行其他程序作業,不僅增加篩檢量,也所短了等待時間,當時就先申請了國家補助測試。

 

羅氏cobas 6800自動化機台測量E gene,3.5小時可篩檢90支檢體,用於大量篩檢;至於亞培alinity M自動化機台則以測量核蛋白技術為主,每10支檢體就可上機檢驗,2小時就可以完成。此外,前置條碼設定完畢、放入系統進行檢驗,結果也會透過資訊化系統,上傳到實驗室資訊系統,確保過程精準無誤。

 

「醫檢師還是要花時間與機器磨合」。黃瓊瑰說她回憶,曾有一次篩檢,檢體數值大多異常,後來才了解是關鍵部位去污不夠徹底所致。過後,實驗室針對24小時運轉的系統制定了一套流程,每日在固定時間暫停,花時間清污、補充試劑並檢查機器關鍵零組件,讓檢驗效率提高。

 

目前,林口長庚24小時運轉的實驗室,由過去半自動化時期每日檢驗約800件、大幅增加1.5倍檢驗量,每日可檢驗2千件

 

報告進到實驗室通常在12小時就可知道結果;採檢急件,藉由機器幫忙,從收件到報告出爐,最快只需要4個小時。」黃瓊瑰說。

 

▲羅氏cobas 6800自動化機台,每次可檢驗90件、耗時3.5小時。

 

篩檢精準是醫療有效運用的第一線

 

提及近期中央、地方政府是否開放快篩作為確診判準的爭議,黃瓊瑰評論,「去年至今的精準防疫,政府篩檢的觀念、方向都正確,用高精密篩檢,才能有效運用台灣的醫療量能」。

 

黃舉例,日前台大醫院全院普篩,快篩出10名陽性,PCR檢驗所有人都是陰性。若醫師以快篩作為處遇基礎,將會浪費許多不必要人力。

 

此外,採檢陽性患者的病毒量、症狀都是未來醫療處遇的重要基礎,檢測為陽性也不一定有傳染力。指揮中心日前訂出指引,依照日前出爐的確診者解除隔離治療新條件,CT值大於30可解隔離返家,檢驗的精確性成關鍵。

 

依規定,只要採檢結果為陽性、不論CT值多少,都要經過複驗程序,再由醫檢師討論個案後在能出示報告。言下之意,就是要進行第二次PCR確認程序。

 

黃瓊瑰說,以台灣平均5%左右的確診率,實驗室每日2000件就約有100件確診,兩台全自動系統可交互確認CT數值,比起以往人工判斷,更加有效率。

 

▲亞培alinity M自動化機台,每10支檢體就可上機檢驗,2小時就可以完成,檢驗上更具彈性與效率。

 

經歷SRAS的體悟:整合人力、提高實驗室量能是關鍵

 

2003年也曾投入SRAS防疫工作的黃瓊瑰,被記者問及兩度投入世界重大傳染病的感想,她總結說,「我們正經歷一場長期抗戰,關鍵是整合人力、提高實驗室的量能」。

 

SARS從爆發到在世界上消聲匿跡,僅短短半年,至今學界還在研究SARS病毒為何消失;然而,此次新冠肺炎病毒傳播力超強、變種多,疫情爆發至今已近1年半,看起來還沒有消退的趨勢。

 

黃瓊瑰說,台灣的醫療體系,包含醫師、護理師、醫檢師、放射師及醫事人員,在過去一年半以來,共同投入了長久戰爭,目前的疫情更是嚴峻的挑戰。

 

她以一年多以來長庚篩檢體系由半自動化「轉骨」至自動化的經驗分享,目前全國各縣市總計已有145家實驗室機構預計投入PCR檢測國家隊,「全台醫檢師檢驗量能絕對充足」,在造成報告上傳塞車的系統已於28日解決的前提下,首要之務應將全國醫檢師人力進行整合,並優化相關流程,當所有檢驗機構都能夠拉長檢驗的作業時間,全國總體的篩檢量就能有效提升。

 

 

 

 

黃瓊瑰小檔案

 

現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 醫檢副主任

 

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部定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實驗室生物安全專家委員
桃園市醫事檢驗師公會理事長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醫事檢驗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台灣醫檢學會能力試驗委員會分生組委員

延伸閱讀

汗流浹背還中暑暈倒、日薪僅1500元! 無處可去宿舍費變相遭漲三倍 篩檢站醫護怒:我的命不值錢?

2021-05-27

「缺裝備上戰場抗疫幾近崩潰」 三個月醫護離職近800人! 北市聯醫恐爆集體離職潮

2021-05-26

沒病床、醫療滿載、重症病患淪人球 篩檢爆量的急診室怎麼了? 一文詳解確診後的安置流程

2021-05-24

怕勞保破產,南部阿伯一次提領「啪!退休金全沒了」...晚年不得不靠打零工賺生活費的3個財務啟示

2024-04-24

日股跨越4萬點,你錯失良機了嗎?8個關鍵分析告訴你:為何這時間點可能看到5萬點!

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