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魚季不再來 P.128

魚季不再來 P.128

今年冬天,東海岸難得有一個好天氣,一大早,阿美族老人洒里普艾扛起了閒置多日的漁具,朝著秀姑巒溪的出海口走去。接連不斷的冬雨讓老人家好幾天沒吃到魚,今天,該是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這個出海口,阿美族人稱為「者播」,老人家的部落世世代代都在這裡捕魚。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捕魚的經驗愈來愈豐富,但是對於每一次的撒網,老人家反而不再像年輕時那麼樣地有把握,因為「者播」的魚已經愈來愈少了。

今天,洒里普艾抓到兩條魚!這是撒網一個多鐘頭以後,僅有的戰利品。這樣的成績對阿美族男人來說,確實很難說出口。不過,無論如何,捕魚是他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洒里普艾說:「平常我們就很喜歡抓魚!自己吃而已,從來不賣的,我們喜歡自然的生活,喜歡吃新鮮的魚,可是不賣給人家。」與生俱來的樂天性格讓阿美族人得以泰然面對漁獲量的減少,但是,樂觀的想法卻不能改變台灣整體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的事實。


台灣人的口腹之欲讓魚類滅絕

一九九二年夏天,一隻兩噸重的豆腐鯊被東海岸的漁民鏢中,拖進台東成功漁港,豆腐鯊的口中還含著不少大約十公分長的小鯊。這些小鯊原本在十年後,可以長成幾噸重的大鯊,但是人們並沒有給牠們機會,而是以二十萬元台幣,買斷了這一家族的生命。人們並且以「大憨鯊」這樣的諢號,為牠們的死亡做最後的詮釋。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所長邵廣昭指出:「大型的魚類,如鮫鯨鯊或是豆腐鯊,,可以說是很珍貴的資源,牠在整個大海、整個生態體系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但這一類的大魚不容易繁殖,如果遭到捕殺,很容易就會滅種,而且你要再演化出這種生物來,根本不可能。」台灣人喜歡吃魚翅、鯊魚煙,認為這些食物有特別的滋養功效,但是,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大型魚類注定將因之而滅絕。

學者說,台灣人的胃口如果僅是如此,我們的海洋資源還不至於枯竭得這麼快事實是,大小通吃的台灣人無時無刻不在慫恿漁民,竭澤而漁、殺雞取卵。抓魚的老祖師──雅美(達吾)人告訴我們,他們始終想不透,漢人竟然會笨到去吃飛魚的卵;而住在河口附近的阿美族人也難以理解,為什麼漢人捕抓「捕勞」(魚),一次要抓幾千斤幾萬斤。

阿美族人黃順興說:「我們抓『捕勞』只要是夠吃就好了,絕對不會抓很多,族人捕魚的技能雖然很好,但是出海,只是為了一天的漁獲量。」


在原住民的眼中,節制是豐盈的開始。

永續發展協會林正春說:「過漁真的是台灣漁業資源的最大致命傷,以流刺網而言,東部九九%的漁船用流刺網,而且是三層網,三層網的設計下海以後,從海表面可以一直捉到海底,海洋表面上的大型洄游魚類與海底的蝦蟹都可以捉光,這種毀滅式的獵捕行為,足以對生物趕盡殺絕。」

根據聯合國的估計,全世界的漁獲量如果要維持永續利用,一年可以捕獲的總漁獲量大約是九千萬到一億公噸。但事實上,現在全世界漁船的總漁獲能力每年可以達到兩億公噸。所以,我們不難想像,以如此多的漁船去爭取有限的漁業資源,自然會造成漁業資源持續衰竭。以台灣為例,如果按照人口比例來分配,台灣每年的漁獲量應該控制在四十萬噸以內,才能符合全球永續利用的標準,但是目前,台灣總計兩萬七千多艘的漁船每年的漁獲量卻高達一百三十萬噸,這是標準的三倍,顯示「過漁」的嚴重隱憂。

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強調:「台灣是個開發型的國家,政府很多單位不願去面對過漁的問題,漁民總是能抓多少就抓多少,反正漁業是很重要的收入,但是每個人都知道,台灣海峽的魚愈抓愈少,於是大家惡性競爭,本來網目很大,為了比別人抓到更多魚,就把網目縮小,一層網不夠,兩層網,兩層網不夠,三層網,所以魚愈抓愈小了。」

生物的成長需要時間,必須等待牠長大成熟,才能生產下一代,小魚還沒有成熟就被抓了,根本得不到成長為大魚的機會。或者,有的魚種因應環境的變化提早成熟,但早熟魚的體積變小,價格變差,於是漁民必須抓得更多。過漁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的過程。對於民間的相互競爭,漁網作業已經無法滿足。而當海洋中的爭戰愈來愈激烈時,漁民面對生計,使出了機巧。炸魚就是因此而起的手段。


炸魚炸死的不只是魚而已

漁民炸魚後,撈上水面來的,往往只是被炸魚數量的十分之一,更多魚隻在大海裡死去,卻無法供應人類的使用,魚隻的性命被無妄地摧殘;而緊隨而來的,是為了補足漁獲量而採取的、更為積極的炸魚行動。魚,愈來愈少。

學者也提醒,在另一方面,炸魚行動使海底劇烈振動,死掉的其實不只是魚,大海中其他生物也都會死亡。物種生命的相繼淪亡,將海洋推向一個無盡的死亡國度。

過漁的傷害影響深遠,但在台灣島內,也有自我節制的例子。

凌晨三點,捕撈櫻花蝦的漁船陸續從東港碼頭出發,這項沿近海的漁業是目前國內實行漁業自律管理模式最成功的一個例子。所謂自律管理模式,就是在產、官、學的整合下,由現有漁民共同組成產銷班,以資源永續利用為前提,權衡市場的機能,去限定合理的船隻數、捕獲量以及禁漁期,並且由漁民自律管理。漁民有這樣的自覺,來自於對漁業資源短缺的先見性的憂慮。

民國八十一年的農曆新年前兩日,漁民發現由於過度捕撈,櫻花蝦的價值竟然跌到每十五公斤才能賣到台幣三百元的低價,這個事實說明了盲目地增加捕獲量並不能保障收益的增加,漁民必須透過對數量的管制,來達到基本的利益。於是,在水產試驗所的協助下,東港的櫻花蝦業者,把各自擁有的十六艘漁船組成共同運銷班,透過統一調度來進行捕撈。

如今,只要船上的保鮮品質控制得當,每箱櫻花蝦的拍賣價格可以達到五、六千元台幣,是六年前的二十倍,漁民的權益因自我節制得到了保障。

編按

公共電視台深度報導節目「我們的島」,本周播出「魚季不再來」。《今周刊》與公視合作,先行刊登節目內容。

首播:一月三日(周日)晚間七點

重播:一月四日(周一)晚間十一點

延伸閱讀

綜所稅報稅季5月開跑,4大重點差異一次看!基本生活費每人多6千、4口之家能省這麼多

2024-04-08

黃仁勳來台高喊「台灣是國家」,國台辦18天後終於說話:希望他好好補課…中國有多需要輝達晶片?

2024-06-12

他花31萬買輝達,抱10年「如今飆破8400萬」!身價跟著黃仁勳翻倍,曬一圖爽喊:謝謝NVIDIA

2024-06-09

假如黃仁勳在台灣長大?「頂多郭台銘等級」...造就AI教父9大關鍵,他喊話:移居國外失敗例子更多

2024-06-06

輝達黃仁勳掀AI熱潮!家長憂「該讓孩子提早學嗎」…葉丙成給建議:先讓自己成為願意使用AI做事的人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