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三年花掉二十億 王永慶口袋夠不夠深?P.84

三年花掉二十億 王永慶口袋夠不夠深?P.84

最近發展相當迅速的《《台華日報》》,報份雖然健康成長,但是因為廣告一時還無法跟上,幕後出資支持的「大老闆」王永慶,在連續三年提供二十億元的資金之後,決定暫時「停看聽」,《台華日報》因此從九月一日悄悄減張,並計畫精簡發行人員,今年九月十八日復刊三周年慶,也確定不再辦理慶祝酒會,改以園遊會形式替代。

八十五年七月《台華日報》停刊後,自由時報前社長顏文閂在「友人」的支持下,率領子弟兵,並號召司馬文武等各路人馬,以全新的團隊組合自軍方手中接下台灣日報,並以「光復失土」般的強烈本土意識主張,在九月十八日推出全新的台灣日報;三年過去了,《台華日報》已從原先地區性報紙,發展成全國性報紙。


王瑞瑜進駐台日查帳

另一方面,顏文閂口中一直不願證實、卻一直資助《台華日報》的「友人」(金主),也隨著早期《台華日報》高層主管每周到台塑總部開會,到今年初王永慶女兒王瑞瑜(三房第三女)率高級專員等幹部多人,直接進駐台中總社稽查帳目,王永慶若不是《台華日報》的真正老闆,至少也是出資最多的「大老闆」。

不過,就在這種「妾身漸明」的態勢下,最近卻傳出王永慶在最近一次聚會中,向《台華日報》高層人員下達「三年來已投入了二十億元的資金,未來《台華日報》就得看自己了」的通牒,使得現今《台華日報》在復刊三周年、報份快速成長的諸多利多下,內部卻悄悄浮現不安的氣氛。

根據《台華日報》一位高層主管透露,當初王永慶在投資(或應該是買下)《台華日報》時,即訂了三年驗收的時程表,而現在顯然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平心而言,《台日》在八十五年九月十八日風光復刊之時,確實在同業間引起小的震撼,顏文閂的老東家自由時報甚至鎖定《台華日報》為頭號戰敵,比報對象增列台日,若查獲旗下記者與《台華日報》記者有「通稿」行為時,更視同「通敵」罪行議處。

顏文閂在《台日》衝刺三年,確實走出了與過去為軍方把持時所無法比擬的格局,尤其在顏文閂專擅的政治新聞處理上,《台華日報》因少了政黨包袱的限制,揮灑空間更大,不論在言論尺度上、新聞判斷上,表現確實予人耳目一新的驚豔。


「連蕭配」獨家新聞建立權威地位

以日前甫拍板定案的國民黨總統大選「連蕭配」而言,早在精省效應方興未艾之時,各報還在關注宋楚瑜與國民黨高層的互動關係,《台華日報》即在某日的頭版頭以斗大的字眼,報導「連蕭配」是國民黨心中的最愛,並評析連蕭配的可能。當時此新聞一出,雖立即遭到蕭萬長本人的否認,甚至消息來源行政院祕書長謝深山也遭遷怒而封口,不少同業甚至以「深具想像力」來譏諷《台華日報》對這則新聞的處理,姑不論《台華日報》是事先洞悉「連蕭配」乃早已命定,或是機緣巧合所致,都證明了《台日》在政治新聞的確具有相當的權威。

不僅傾全力提升《台日》新聞品質,顏文閂也希望在發行量上,能打出全國性大報的風範,因此,復刊三年來,《台華日報》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促銷報紙,諸如低價競爭策略、配合復刊社慶所推出的促銷優惠方案,乃至於後來的「刮刮樂」、「百萬名車抽獎」等促銷手法,依稀都能看到早期自由時報黃金大放送的影子。


「一份五元」促銷活動 兩周之內零售報份增加一倍


今年四月,顏文閂更聽取發行單位的建言,將報紙售價由每份十元降為五元,藉以提高發行量。市場人士的評估,《台華日報》這波五元降價促銷政策,確實提升了不少報份,尤其是零售報數的增長,更是驚人,光是推出的第一、二個星期,零售報即成長一倍以上;根據非正式管道資料,《台華日報》自降價之後,行報份達到前所未見的高峰,以其台中大本營為例,中部四縣市每日出報量達到二十七萬份,不讓他報專美於前。

擁有一定水準的新聞品質,加上前所未見的發行高峰,《台華日報》理應做得有聲有色才是。不過,就一個綜合性報社的經營,新聞品質、發行量與廣告量是撐起報社永續經營不可或缺的三隻腳,雖然在新聞表現上,《台華日報》展現出成為大報的企圖心與鬥志,在發行量,亦足有成為大報的成績,不過,在廣告成績上,尤其是這一年來,《台日》卻似乎顯得有些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台日》人員私下透露,復刊之初,《台日》廣告業務員,尤其是新進的廣告人員,更是衝得相當凶,加上當時《台日》擁有價格競爭上的優勢,因此,以一個剛復刊的報紙來說,當時的廣告成效,確實給予報社主管相當的信心。不過,復刊蜜月期過後,《台日》的廣告量卻一直未見明顯提升,即使今年四月「五元促銷」帶動發行量暴增之後,廣告量仍一直未能跟上來,報社經營壓力立即呈現。


三大報聯合夾殺《台日》廣告擴展空間

《台日》人員表示,一份報紙只賣五元是「賣得越多賠得越多」,甚至連發行成本都不夠;《台日》當初之所以敢降價以求,主要是希望透過發行量的增加,帶動廣告業務的成長,此模式就像當年中時、聯合都將售價調高為十五元時,自由時報仍維持每份十元一樣,但就實際的結果,當年自由時報的廣告量遽增,但現今台灣日報的廣告量卻不動如山,報量的增加反而造成報社的財務負擔。

以中部地區而言,去年《台日》中部中心每個月的廣告平均收入,大約維持在三百萬至五百萬元間,原本報社希望在報量增加後,廣告亦能倍數增長,但現實的情況,《台日》現今中部每月的廣告收入仍維持三至五百萬元的水準;加上全版的廣告量成長亦不彰顯,甚至有時還會發生缺糧危機。在這種無法達成使命的壓力下,《台日》這一、二年的廣告業務員流動性相當高,光是在中部中心,初估前前後後至少有五、六十人離職。

何以有了發行量之後,廣告仍做不起來呢?《台日》人員分析箇中原委認為,除了整體景氣不佳導致廠商縮減廣告預算外,當年自由時報正欲起飛發展時,聯合、中時兩大報系輕估自由的爆發力,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等閒視之,結果自由從亂軍中殺出一條血路,使得聯合、中時迄今仍舊傷難癒,因此,這次台灣日報的重出江湖,聯合、中時捐棄前嫌,三大報廣告、發行系統連手夾殺政策,讓《台華日報》舉頭維艱。

再者,原本《台華日報》在價格上仍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以中部版五批的廣告來說,去年三大報至少都維持二、三萬元以上的高檔行情,而《台華日報》卻只要一萬五千元左右,相較下,《台華日報》占著一定的優勢;但此利基在今年三大報均同樣做出彈性調降策略,把同樣篇幅的廣告壓至二萬元以下,甚至與《台華日報》相仿的行情,則《台華日報》價格競爭優勢盡失。


每月虧損超過千萬元

另外,《台華日報》雖總發行量大幅成長,但增加的部分絕大多數是屬零售報,加上發行條件(給派報生的費用)不如他報的情況下,發行作業做得並不好,廣告業務人員甚至無奈地感嘆,「連廣告主都沒訂、沒看過《台華日報》」的情況下如何能拉到廣告呢?

由於廣告業務一直沒有起色,復刊三年來,《台華日報》長期處在虧損的狀態,據台日人員本身的粗估,就以目前《台華日報》的價格、廣告量、發行量及人員組編製作綜合性估算,《台華日報》每個月要虧上八位數字的資金(編按︰一千萬元以上),每年虧損超過一億元,加上當初買《台華日報》的「老本」,外加這幾年來添購新印刷機組等等生產設施費用,三年來《台華日報》花掉二十億元的數字,恐怕是雖不中亦不遠矣。

也正因復刊以來長期處於虧損狀況,連帶使得工作人員的薪資,除了極少部分專案報准外,三年來均未做整調,在薪資調整無望下,又眼見人事不斷精簡,前線跑新聞記者的志氣明顯受到影響。另外,《台華日報》復刊以來,從早先存在的「老《台日》」、「新《台日》」矛盾心結,到今日高層主管專斷引發的派系鬥爭與人事傾軋,爬上去的擔心位置不保而極力培植班底,被鬥下的則無心戀棧而因循苟且,動盪的工作環境早已使得部分人士頗生「有志難伸」憾恨,眾多因素惡性循環的結果,使得《台日》的成長遇到了一定的瓶頸。

從自由時報到《台華日報》,顏文閂雖然都掛著社長的頭銜,新聞、廣告、發行三大部門均是權責範圍,不過,新聞敏感度極強的顏文閂,在廣告與發行的專業判斷並非百發百中;在這種情況下,幕後大老闆的商業判斷與決心就非常重要。


林榮三砸錢義無反顧 王永慶投資小心翼翼


以辦報企圖心相較,當年林榮三為當監察院副院長,遭到媒體圍剿,使其遭到發達以來最嚴重的羞辱,因此,為扳回這個顏面,林榮三接手《自由時報》後,可稱得上是抱持著「只准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心與毅力;因此,廣告、發行、新聞三大部門,林榮三均親身下海實做,配合其重金政策召募大批人馬,很快地林榮三從媒體的門外漢成了行家。

更重要的是,林榮三旺盛的企圖心,不僅能不計虧損地砸下上百億元的資金,在人事布局上,對於顏文閂在廣告、發行所不足之處,林榮三也不惜重金挖角同業好手,加上林榮三幕後監控,《自由時報》的廣告與發行,遂隨新聞品質提升而成長。時至今日,雖然有人對《自由時報》鮮明的政治立場不予苟同,但沒有人會否認自由時報真的搞起來了。

相較之下,王永慶當年出資義助顏文閂拿下《台華日報》時,雖王老闆有一償早年入主《聯合報》未果的憾恨,但王老闆卻沒有林老闆那股「打落牙齒和血吞」的悲憤,展現在辦報做為上,王永慶僅僅偶爾找來專人做做專訪、出出書外,並未直接介入《台華日報》經營,甚至一開始就開出「三年驗收」的支票,其對社蛻變虧損期的忍耐度,似乎遠不及林榮三;也因王永闆仍以台塑為重下,《華日報》廣告、發行大任仍落顏文閂肩上,終至今天《台華日報》面臨「叫好不叫座」、「報紙易賣,廣告難拉」的窘境。

對所有《台華日報》基層員工而言,現今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當初懷抱滿腔理想投效《台華日報》,如今不論是活動企畫、人員編制,乃至於新聞版面,報社均呈現「縮減」的態勢,長此發展下去,《台華日報》會不會愈走愈回去?員工心中最大的一個疑惑,王老闆既然已砸了這麼多的錢下去,難道他會坐視《台華日報》自生自滅嗎?

深諳《台華日報》內部運作的人士指出,為「驗收」《台華日報》成果,從今年初起,王永慶即指派女兒王瑞瑜率專人進駐《台華日報》,最近這一陣子並展開帳務稽核的作業。若從王家欽點「公主」出征的情況來看,顯見王永慶對《台華日報》仍是相當重視,而基於「面子」問題,王老闆是否甘心讓《台華日報》局限在「中小型報紙裡的大報」呢?從最近報社有意將中部編輯中心再遷往台北的「積極北進」舉措來看,這或許是《台華日報》另一波改革蛻變的開始,只不過面對台塑內部的不同意見,王永慶是否能及時出手再拉《台華日報》一把呢?答案只有留待時間驗證。

延伸閱讀

黃仁勳、蘇姿丰家族圖曝光,原來台南幫祖師爺侯雨利也是遠親!表舅坦言不熟外甥女「但以她為榮」

2024-06-05

黃仁勳、蘇姿丰、梁見後都能吃到!微熱山丘把鳳梨酥帶到COMPUTEX,用「奉茶」展現台灣人情味

2024-06-06

產業洞見 黃仁勳挺台鏈 蘇姿丰、基辛格叫戰一哥輝達 三巨頭重磅擘畫AI新藍圖

2024-06-05

黃仁勳、蘇姿丰展場趴趴走、實戰力滿分!這些攤都巧妙「不同框」站台…兩人最愛小禮物曝光

2024-06-04

台南女兒造訪廣達Computex攤位 蘇姿丰:雙方2016年就開始合作 「特別感謝雲達工程團隊,讓我們產品這麼棒」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