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大地震」和其餘震,在這一星期來,造成二千一百人左右的罹難者和八千六百多人受傷。這一舉世震驚的台灣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地震災害,固然造成成千上萬人民家破人亡,倍徙什百於此之民眾的人心惶惶;但更暴露了我國在防災救災上,政府與民眾普遍具有平日掉以輕心、臨災張惶失策的嚴重缺失;欠缺台灣是多人為與天然災害海島之嚴肅認識,未能建立勇於面對災害之人生觀。
誠如數年前,李登輝總統所提起之「生為台灣人之悲哀」;台灣因為歷史的發展和地理的位置,使生活在這「美麗島」的人,宿命注定必須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艱苦奮鬥,才能克服各種人為和天然的災害,獲得恆久的繁榮和發展。
在世界近代史大航海時代之前,台灣孤懸歐亞大陸東海之中,平原狹小、天然資源貧乏,甚至被視為是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棄之不足為惜的邊陲化外之地。惟在殖民帝國主義興起後,台灣則因地理上盤踞亞太西岸交通要道,為經貿交通要津、軍事戰略重地,乃成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日本及中國肆行侵略搶奪之「悲情島嶼」。綜觀近四百年之台灣歷史,無非就是外來政權替、經營殖民統治之悲慘歷史。數百年來,台灣人民蓽路藍縷以啟山林,血淚抗拒外來政權;惟迄今雖已瀕臨二十一世紀千禧年前夕,台灣仍在中國力謀侵略台灣,島內統派人士與媒體囂張呼應之陰霾下,為擺脫「全球最後一塊殖民地」之陷阱,而彳亍邁步、備嘗艱苦。
雖然,肇因歷史發展的艱苦命運,有朝一日總會雨過天青、苦盡甘來;但是緣自地理位置的多災宿命,卻是天長地久、無法擺脫的。台灣在天然地理上,地處亞太西岸海上颱風形成與進行之要衝;每年夏秋之間,此起彼落的颱風之形成與走動,常常接近或侵襲台灣,其所夾帶之巨風豪雨,吹襲沖刷台灣地層鬆動、沙土弛軟之山脈丘陵,洪水匯注沖激流短湍急諸河,每易形成山洪、夾帶土石,造成嚴重之土石流或水災。風災水患狼狽為害,循環不息。
同時,台灣又位於亞太西岸,銜接歐亞大陸東緣之震旦山脈,成為太平洋與歐亞大陸地殼大板塊之交會推擠之處,地殼板塊之交會、推擠所生之地殼變動,自然就相當頻繁活潑,造成台灣島上各種斷層之分布,既多又繁、無所不在。觀乎台灣自一九二○年迄今八十年之地震歷史,地震規模超過七級的就高達十五次;而且令人難過的是,每次都造成嚴重的悲慘災禍。
台灣人既然注定背負這種艱難困苦的歷史與地理的宿命,難於逃逸迴避。今後,只有一方面,繼承台灣先民在惡劣環境中,不屈於歷史地理的命運,勤勉努力、艱苦奮鬥之精神;培養出台灣是多人為與天然災害海島之嚴肅認識,進而建立勇於面對災害之人生觀。同時,另一方面,要能高瞻遠矚,突破舊世紀消極被動處理災害善後之態度,建立新世紀積極主動來預防天災、迅速救災,並即刻處理善後之體制;不但可使各種災害減至最低,而且災後能快速重建受害者之生活秩序。庶幾可使台灣超脫天災,臻乎國泰民安境地。
因此之故,政府與人民及朝野各黨派,應能摒棄權力鬥爭、黨利黨略考量;建立國土規畫及緊急救災之中央部會。詳言之,即使對天然地理、大氣風雨業有專攻人士,參與國土規畫及都市鄉村設計; 在面對二十一世紀台灣加入 WTO 後,農業經濟必須大幅改革情況下,利用平地已失農經意義之甘蔗果菜農地中,較能迴避地震水災園地,多建房屋住宅,遷移疏散多災地區及都市人口,既可使民眾輕購置房屋所支地價,也可減少都市高樓大廈之樓層級數。同時,要普遍設置天災救難組織,培養救災新科技方法,並多普遍教育民眾防災避難知識,嚴格檢驗建築工程之安全水準,以期「悲情島嶼」能蛻變為「美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