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台積電、聯電站起來!P.32

台積電、聯電站起來!P.32

林宏文

科技

1999-10-21 23:57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餘震未平,陸續傳出不少災情,不過,位於科學園區的半導體廠商,則在地震發生後的三天內開始供電,並很快啟動機器設備進行量產,整體產業的損失得以降低,對全世界半導體及資訊產業的衝擊也跟著降低不少。

地震發生後,台電一度表示以民生用電優先於工業用電,由於復工期長達兩個月,引起園區同業一陣驚恐,不僅張忠謀、曹興誠均向政府官員表達關切,擔任園區同業公會理事長的台積電總經理曾繁城,也屢次向竹科管理局、國科會反映,並代表半導體業向政府當局表達強烈抗議,「如果園區無法及時復電,台灣在國際的經濟地位及競爭力都將全部消失!」

在官民強力運作下,台電終於改口,科學園區所需的電力將優先供應,並在二十四日就恢復供應園區所需的五八%電力,隔一天再增加至八五%,由於各公司有約一成至二成的自備電源,因此等於是在地震停電三天後,園區廠商就已獲得充分的供電,復電的速度遠比原先的預期快許多。


災區及園區同步復原

地震後負責協調園區及台電的國科會主委黃鎮台及副主委薛香川,兩人在幾天內跑遍廠商及政府單位,協調園區復電的事宜。薛香川說:「這次園區復電的速度比預期快了許多,因為政府相當了解園區的重要性,世界各國在看台灣震災時有兩個焦點,一個是災區,一個是園區,全國上下在投入災區家園的重建時,園區高科技產業將提供台灣全力復員的經濟後盾。」

由於電力及時供應,原來曾繁城預期台積電必須要花費至少三、四個月才能全部恢復全能生產,但停電後約一周的時間,台積電已有接近八成的機台開始投片,其他廠商也都已能達到五成甚至接近全部量產,損失的商機及營業額大幅降低,可以說是不幸中的大幸。

這次的震災,也可發現各公司因應危機時的處理能力。客戶遍布歐、美、日及亞洲等地的台積電及聯電,晶圓廠一停工可以說也「震動」了所有的客戶,兩家公司的行銷總裁龍納德及庫博克隨時將園區內的最新情況告知客戶,同時在台電正常供電後,也把生產線投片的最新情況直接貼到網站上,讓客戶可以迅速取得資訊。

另外,在生產 DRAM 的廠商中,其中與東芝及三菱合作的華邦、力晶,由於母廠均有經歷阪神大地震的經驗,日方很快派遣相關人員來台協助,另外,茂矽集團過去與日本沖電氣有合作經驗,在日本阪神大地震後也進行加固及強化機器設備,茂德八吋廠在設計時也做到防震級數達到九級,這些都讓各公司的損害降到最低。


對台電徹底絕望尋找第二電源為當務之急

經歷了這次損失慘重的震災,再加上七二九全台大停電的陰影仍在,一年內連續發生兩次大停電,已讓所有園區廠商對台電徹底失望,也不再對台電的承諾抱持任何希望,現在對園區廠商來說,最當務之急就是建立台電以外的第二個備用電源,只有如此,園區廠商的商機及信譽,才不會毀在台電遙遙無期的改革進度上。

不過,要在已經完全沒有空間的園區內蓋電廠,根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電廠的經營與電子業完全不同,一座電廠從興建到運轉供電至少也要兩年的時間,無法解決燃眉之急,顯然園區廠商對蓋電廠興趣缺缺,因此即使大家都能體會自有電廠很重要,但現實上可行性不高。不過,兩次大停電後都出盡鋒頭的新宇汽電共生電廠,顯然已成為眾廠家追尋的目標。

新宇汽電共生公司協理劉肇昕表示,震災後確實有不少半導體公司主管與新宇接觸,希望能夠取得新宇的供電,目前還有三至四家還在密切洽談中。由於新宇最大供電容量為十萬瓦,目前唯一簽約的力晶只使用到一萬五千瓦,剩餘的八萬五千瓦過去都賣回給台電,未來至少還可以供應四、五個晶圓廠使用。

今年兩次的大停電,由於力晶擁有新宇的供電,在許多公司遭逢數億元以上的損失時,力晶顯然是受災最小的廠商,這種顯而易見的優勢,為何其他廠商沒有趕快跟進,全力減少停電的損失呢?

事實上,廠商沒有跟進的原因相當多。過去四十年來,台電一直是台灣唯一的電源供應者,所有的線路及系統都由台電經營,若要採用新宇電廠的電力,必須全面更換及鋪設供電系統,而且,很多公司已不僅一個廠房,又分散在各地,要全面採用有實際上的困難。力晶由於是新成立的公司,初期僅一座廠房,未來的二、三廠都會在原地點,先天條件較適合。


一次停電就是電價的好幾十倍

不過,劉肇昕說,這些問題並非不能解決,廠商沒有採用新宇的用電,主要仍是在成本上的考量。由於汽電共生發電的成本較高,是廠商仍然採取台電方案的原因。不過,經過兩次大停電後,相對於一年才二千萬元電費,顯然大家都很清楚,只要一次停電,損失就是電費的好幾十倍。

以茂德科技初步的統計,此次地震停電後導致茂德生產線停頓,九月約損失三百萬顆 64M DRAM,若以茂德出貨的晶圓來算, 以每顆十美元計算,損失就達近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九億元,這種損失是全年電費的四、五十倍,廠商把九億元拿去銀行存,全年利息的一半就足以繳交全年的電費。

有些人也擔心此次地震後,可能會出現國外廠商搶單的情況,不過,根據產業的現況來看,由於廠商下單的認證時間至少要六個月,加上現在產能不足,轉單的可能性其實相當低。

轉單可能性低其他競爭者沒有多餘產能

環顧國際間其他的競爭者,僅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公司有比較成熟的基礎,特許擁有六吋及八吋等三座晶圓廠,另外也與美商惠普及朗訊各合資一座八吋廠,在規模上僅次於台積電及聯電,居全球第三大的晶圓代工廠。此次大地震發生後,特許半導體立即發出慰問信給眾多台積電及聯電的客戶,但是由於特許目前產能也都是處於滿載狀態,不可能再擠出新的產能供客戶使用,因此頂多也只能形式上「安慰」一下客戶,無法提供實質的服務,要和台灣「搶單」的可能性並不大。

另外,南韓廠商安南半導體與德州儀器公司合組的晶圓代工廠,目前已進入量產階段,其中有大半產能供德州儀器使用,其餘則將在外界尋找代工客戶,但目前這家廠商仍在起步階段,可以供應的產能很有限。馬來西亞也有兩家新的公司,一家是位於馬來西亞西部 Kulim 的 Wafer Technology,這家公司是由美商 LSI公司主導投資, 目前已有小量生產,由於有 LSI 的技術支援及產能保證,未來可能有一些機會; 至於另一個位於馬來西亞東部古晉城( Kuchin )的 FirstSilicon, 這家公司獲得日商夏普的技術支援,但由於東馬遠較西馬落後,不西馬附近還有大學,可就近供應在當地設廠的英特爾、國際、超微等封裝測試廠的人力需求, 因此 First Silicon 目前的計畫較不成熟,該公司日前還在台灣半導體設備展時,到台灣尋求資金及人才的支援,在人力資源相當珍貴的情況下,這些新廠的競爭力將相當吃力。

另外,中國大陸目前也有幾個新的晶圓廠計畫,但由於中國大陸在半導體產業還沒有足夠的基礎建設,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機會,不過,中國大陸有充沛的人力資源,許多留學生也在美國累積不少經驗,未來勢必成為台灣潛在的競爭者。至於韓國、日本大部分不是專業的晶圓代工廠商,而且應變及彈性都不適合經營晶圓代工業,長期來說也無法與台灣廠商共同競爭,不過,近來全球晶圓產能不足,設計公司無法在台灣獲得充分的供應下,日、韓廠商因為擁有較多即將淘汰的空餘產能,屆時很可能都跟著「雞犬升天」。

事實上,從台積電設立以來,專業晶圓代工業能不能存活,會不會受到整合元件製造大廠( IDM )威脅的問題,一直不斷被提出來, 不過,台積電的規模仍然不斷成長,而且還有後來的聯電轉型,以及更多公司加入晶圓代工業,台灣產業的競爭力確實有目共睹。


WaferTech 績效不如台積電文化為最大關鍵

事實上,台積電在美國投資的 WaferTech 廠, 經過兩年多以來的經營,發現績效並不如原先預期, 以 WaferTech 與同時期聯電集團投資的聯嘉積體電路相比, 聯嘉不論在生產效率、產量及客戶滿意度都比 WaferTech 高出不少,同樣是台積電與聯電兩家龍頭廠商轉投資的工廠,兩家公司均傾全力將集團資源挹注給轉投資公司,為何還是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台積電內部近來也積極檢討 WaferTech 廠效率不佳的問題, 歸納出來的主要原因應是來自文化的問題。晶圓代工業的特色是產品少量多樣,一個晶圓廠內經常有數十個甚至數百個產品同時在生產線內運作,不像 DRAM 廠是一個製程從頭到尾,因此需要相當多工程師日夜不斷地在生產線上工作,台灣的電子工程師一向吃苦耐勞,對工作相當勤奮努力,而且無私地奉獻心力,因此可以維繫台積、聯電保持超強的國際競爭力,但同樣的經營模式一移到美國,卻無法產生相同的經營績效,主要是美國的工程師對發揮創造力及想像力的工作有較高的評價,並把追求個人成就感置於團隊,因此若要比較在晶圓製造廠內的工作態度上,顯然遠不如台灣員工,對公司的投入也不積極,導致經營績效不如台灣母公司。

以此次大地震為例,台電在二十四日就開始供電,園區晶圓廠全部的員工均取消中秋節的休假,全力投入復工,這種犧牲自己的休假為企業工作的精神,對美國員工來說相當不容易。也因為考慮到這種企業文化的差異,因此近來台積電也開始思考, 如果要全面提升 WaferTech 的經營績效,一定要從台積電調出主管及員工到美國 WaferTech, 將台灣的企業文化帶至當地, 才能有效地提高WaferTech 的績效,目前台積電已計畫調動一組重兵團至 WaferTech,希望能夠快速地提升 WaferTech 的產量及績效。

同樣的, 聯電在日本投資的聯日半導體公司( NFI ),也是晶圓代工事業的模式在日本的第一個嘗試, 目前 NFI 的生產績效已在快速提升之中,但未來仍然要面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問題,例如日本員工喜歡待在大企業內,並且比較重視工作的保障,日本企業內的決斷過程較長,對外在衝擊的反應較慢,這些企業文化都與聯電的風格大不相同,未來都是聯電需要克服的地方。

一次百年大震震出了不少問題,兩次大停電也造成對社會及經濟面的強烈衝擊,正如茂矽董事長胡洪九說的:「儘管台灣有很強的經濟潛力,但現況卻是非常弱,台灣並非沒錢沒能力做事,但卻凡事便宜行事,新加坡的工業區甚至還是填海造出來的,政府主導基礎建設的力量比台灣強太多。過去台灣表面上說是經濟掛帥,但其實都是政治放在前面,這次的地震應該讓每個人好好地想想這個問題。」

延伸閱讀

新光金增資火燒屁股…台新金吳東亮、新光金吳東進為何被金管會找去聊聊?兄弟同場講什麼曝光!

2024-03-20

新光金44萬股東能笑了!2利多加持上季虧轉盈...轉機股是你?開盤爆6萬張量,連外資都來卡位

2024-04-10

金控首見!增資新壽不力,新光金董座遭罰年薪砍半、新壽董座打7折…金管會細數過程轟「不作為」

2024-04-23

回應金管會期待!新光金大股東擬再現增125億元,新壽今年將獲注資195億元

2024-03-15

新光金去年每股虧損0.48元,不發現金股利 總座陳恩光:虧損持續收斂,月底討論增資案

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