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掌握網路與通訊業的策略轉折點 P.78

掌握網路與通訊業的策略轉折點 P.78

最近有人提到網路產業已出現泡沫化的現象,以我在半導體業的經驗來觀察,國內半導體封裝廠幾年前也出現過一股投資熱潮,用當時的瘋狂程度來比喻現在網路泡沫化的現象,似乎有那麼一點類似:因為有人在前面大賺,於是就有更多人一廂情願地以為,只要趕快地跳進去就有賺頭。 Internet 投資的一句笑話(或真理? )是「你要評估投資風險嗎? 最大的風險是你不投資 Internet 產業。」國外媒體把有無參與 Internet 投資賺錢分別叫「 Internet Have(網發了)」與「 Internet Have-nots (不發)」。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仍是在「Internet have-nots 」的階段(包括我自己也是, 可能是因為一直在半導體業經營的緣故)。

我覺得任何產業都一樣, 最早切入的先行者( First Mover ),尤其是能夠提供具有技術差異化及個別特色的公司,才能創造出公司更多的價值,就像當初一窩蜂投入半導體封裝業的人很多,很多公司並沒有提供差異化的技術,結果經過幾年不景氣的考驗後,一堆公司紛紛關門或是賣掉,最近許多小廠出現被大廠併購的現象,道理都是一樣的。可是,若比較投資回收的時間來看,網路投資的回收速度比半導體快更多,以半導體投資回收期至少要三至五年來看,幾乎都可以歸到老科技的行列了。 不過,Internet 帶來一個新時代,如果只用半導體產業的經驗來衡量,也會有稍嫌狹隘及以管窺天之疑。 誠如蓋茨所說的「 Internechanged everything 」。 在實體世界中原來存在的行為生活方式,商業模式,在 Internet 時代,都存在相對應的巨大商機。美國成功的 Internet 公司也做了實際的證明。但是隨著網路產業已經較成熟化,如果沒有獨特的技術或商業模式,同質性太高的投資被淘汰的風險其實是相對增高的,這才是泡沫化的危機。

若從技術整合的角度回頭來看, Internet 開始是利用 PC 來上網, 算是用半導體的技術做成系統的一個應用( AP ),若把整個資訊產業運用的技術要素依間先後分開來看, 從左邊到右邊的半導體元件技術、IC 設計、系統設計、 應用平台及軟體, 構成一個資訊產業的技術光譜, 在這光譜的最左邊偏向半導體, 右邊是應用及軟體, 兩邊的人其實不見得能清楚對方在做什麼。

其實, 這與現在網路面臨的問題一樣, 每個人都有「知識頻寬」( Knowledgebandwidth )不足的現象,可能也須要展頻( Spread Spectrum )一下。 尤其是 Internet 由初期的 Browser,Portal,Search Engine 等技術轉變為商業交易服務內容、媒體、廣告等各種應用後,從事半導體業者若沒有慧眼獨具或好運氣,投資上不成為「 Internet have-nots 」也難。還好因為網路流量的大增,頻寬需求及網路基礎建設都需要大量系統設備及半導體元件,至少在半導體本業上仍然算是「 Internet have 」。 不管你喜不喜歡, 事實上每個人都被捲入Internet 了。 難怪葛洛夫說: 「 In 5 years, every company willbeInternet company。」

若不談投資報酬率,網路興起後,整個產業的改變確實相當劇烈,我覺得至少有三個領域是網路蓬勃發展所帶動的。第一、像 Qualcomm 這種研發無線 CDMA 技術的公司,去年一整年的漲幅高達二十五倍,但其實這家公司從一九九○年就已經成立,結果他們的技術在前年真正被市場認同,因此去年一整年的漲勢驚人,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現在很多人急著跳進去這個產業,但是技術先行者已經先看到,早就做了十年,建立起基業。

第二種是提供網路基礎設備的公司,例如提供網路伺服器的昇陽電腦,以及提供網路 Backbone 的思科,這些公司在過去幾年也累積了不少的漲幅。第三種則是提供光纖通訊技術的廠商,因為用光傳遞的速度快很多,許多新的電信公司都已捨棄銅線,而改用傳輸容量更大的光纖,因此讓這些提供光纖通訊技術及產品的公司大幅成長。

過去銅線上傳輸的是電,光纖上傳輸的是光,當很多骨幹 Backbone 開始改成光纖傳輸後,光電的整合變得相當重要,這種發展也影響到半導體的製程及元件,像過去以 CMOS 為主的技術,未來將會演進到 BiCMOS,像砷化鎵、高頻無線 RF、矽鍺等元件都會愈來愈重要, 這種尖端技術的研發, 領先的廠商在像 IBM、Conexant、NEC、東芝、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摩托羅拉等大公司內, 對於台灣來說,這種研發的規模太大,而且我們在光領域的技術人才太少,將是未來我們的弱點。

網路的興起,也讓無線通訊能夠同步進展,過去個人電腦 PC 是上網的主要工具,但是在後 PC 時代來臨後, 大哥大手機及 PDA 也成為可以上網的工具,把有線與無線整合在一起的技術,一定會成為未來相當重要的趨勢。因此,未來研究光電整合、有線與無線整合、資料傳輸與語音傳輸整合的公司,都很可能會是下一個 Qualcomm。

網路產業帶動頻寬之基礎建設需求很大,由此延伸出來一個說法是,景氣循環沒有了,尤其是最近晶圓代工業產能滿載,幾乎呈現爆炸性的成長,於是有更多人把景氣循環拋到腦後。可是,景氣循環是不可能不見的,張忠謀說他已經歷過八個半導體的景氣循環,我也經歷過六個景氣循環,少他兩個,我覺得,一旦當大家都不認為會有 cycle 出現, cycle 就會出現。這是科技業的一個奇怪定律 墨非定律(Murphy's Law ),但其背後也是有其道理的,因為大家以為景氣會延長很久,所以增加了許多產能,等需求不再時,自然循環又回來了

針對未來網路通信產品發展方向,最近我去參加了一個電信有關的會議,每家公司都展出他們最新的研發成果。這個會議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日韓在無線通訊的技術比台灣領先太多,台灣雖然已有一些廠商已經投入這個領域兩到四年,但是在成就及規模上都比日韓落後許多, 像日本的 DoCoMo、 韓國第一大的 SK  Telecom 及三星集團,他們展示出來的技術都比台灣強。

韓國人的企圖心,或者應該說是「霸氣」,我們很早就見識到了。一九九五年,韓國三星派人來聯電參觀, 當時他們就很不客氣地跟我們說: 「你們不要DRAM 了,現在搞 DRAM,就像在開高速火車對撞一樣,有膽量才上來!」物理學上說 P (動量)= M (質量)乘以 V (速度), 現在他們已在超高速的火上了,而且還拼命把最好的人才往裡面送,和他們硬拼一定很辛苦。從物理學上看二個 P 的大小若相差是十倍以上,小的動量就像在撞牆壁了。 

最近很多人在談,過去台灣搭上 PC 產業的順風車,因此造就一波快速的成長,現在通訊產業的列車又要開了,台灣是否能夠因此而造就一波新的成長?我覺得有機會,但是挑戰更多了。

通訊與 PC 不太一樣,首先是通訊的技術障礙很高,而且標準很難統一。像在無線技術上面,大部分領先的公司都是在美、日、歐等大廠的實驗室中,台灣落後很多,人才也很少,也沒有發射台的技術,若純從客戶端切入,這個部分又牽涉到很多的軟體,都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在通信技術之標準制定上,美國並沒有比歐洲強,歐洲人也不容美國人來訂標準,像 GSM 是歐洲人訂的, 諾基亞、易利信能夠快速上來,是因為掌握了標準,摩托羅拉從類比轉數位的速度慢了一些, 也曾因此跌了一跤,最近的 Qualcomm在第三代 CDMA 取得領先,其實是很早就跳進去做,但是在取得領先之前,也和易利信打了很久的官司。

手機市場和 PC 是有些不同,在一九八○年代初期, 當 IBM 宣布開放 PC 的規格時,其實就等於是把市場拱手讓給台灣了,但是手機三大廠諾基亞、易利信、摩托羅拉都還沒放掉。如果從半導體的商機來看,做晶圓代工的廠商依然可以獲得手機晶片的商機,因為三大廠的手機晶片仍要委託台積電及聯電來做,但是對於 IC 設計業來說,壓力就很大了,因為設計技術若無法領先,是很難獲得這些商機的。 晶圓代工就像賣槍賣子彈的人,IC 設計業就像是練功夫的槍手,後者的壓力當然大很多,要取得商機要靠真本事。

通訊業的興起,形成了資訊產業發展過程的一個轉折,誰掌握了這個趨勢誰就是贏家。若從這個標準來看,倒是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觀點,那就是德州儀器可能會比英特爾有更好的立足點。七,八年前, 當英特爾還在享受 486 及 586 的成果時, 德州儀器就擬訂出全力發展數位訊號處理器( DSP )的目標,而且,可能也是英特爾天天要應付一堆競爭對手的追趕, 沒有心力來注意 DSP 的發展, 結果,德州儀器占據全球一半的 DSP 市場,像易利信、諾基亞的手機幾乎都是用德州儀器的 DSP,最近一、兩年英特爾才開始轉向,收購 LevelOne, 並買了一家以色列做手機晶片組的公司 DSP Communication,還和 ADI 合作 DSP 的核心技術。

最近也有美國財經雜誌預期,未來三至五年,德州儀器的股價漲幅會比英特爾高。可是,話說回來,做半導體的人都知道,英特爾絕對是厲害的角色,任何一個市場都不能把英特爾排除在外, 像英特爾和以前還沒併到康柏公司的迪吉多(DEC)打官司, 最後把迪吉多皇冠上最亮的一顆鑽石 ARM 給收過去,英特爾
因為吃了這個金剛大力丸,功力也是進步不少。   

ARM 是全世界使用率最高的 RISC   CPU,有高達七成的市占率,手機中也有七成是使用 ARM 的晶片,其他未來 IA 網路設備也都用不少的 ARM CPU。 現在英特爾擁有 Strong ARM 技術,其實也讓英特爾彌補了 DSP 這方面的缺憾。 微處理器雜誌報導( Microprocessor   Report )開玩笑說,英特爾應該常常去打官司,如此就可以擄獲很多戰利品,雖然是戲謔之詞,但其實說得還滿對的。從英特爾與德儀的定位轉折,讓我有一些心得,那就是許多人一談到半導體,一定會提到摩爾定律,每十八個月半導體的功能會提升一倍,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定律更有趣,那就是昇陽電腦的創辦人之一 Bill   Joy 所說的:「 All   thesmart   people will not work only for you。」意思是說,聰明的人不會只集中在一家公司,而會散布到各公司,有時候優秀的人才反而是王不見王,會自動分散到各個公司去做事,這就是科技業的常態。所以微軟把視窗搞那麼大,結果還是出現了一個 Linux, 英特爾雖然在 CPU 那麼厲害,仍然要面臨德儀 DSP的挑戰,科技業沒有永遠的贏家,也許這才是更重要的定律。

市場沒有永遠的贏家,誰能掌握策略轉折點,誰就是下一波的贏家。像日本的孫正義, 很早就投資 Yahoo 而奠定網路投資的基礎,現在他也投資了一大堆有網路的公司,可是大概很少人知道,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因為得到日本麥當勞創辦人的指點:「應該去看當時還不存在的產業」。孫正義的策略轉折點就在於以一億美元投入 Yahoo 佔三分之一股權,這就是所謂的 Vision。要比別人更早投入還看不出苗頭的產業,才有更多的機會。

頻寬需求造就不少公司, 其中一家是由陽昇創辦人之一成立的 Cerent。 此人在創了昇陽之後, 很早就進入半退休狀態, 還去美國最大的創投之一當合夥人。一九九五年網景( Nescape )上市時, 那一年被視為是網際網路元年, 結果這位老兄當時在夏威夷渡假, 躺在沙灘上看書, 可是你想得到那時他看的書是什麼? 那時他在翻的書是有關光纖通訊的書, 因為當時他猜測網路興起後, 頻寬一定會不夠, 勢必要用光纖來解決, 所以渡完假後他很快地成立了好幾家與光纖技術有關的公司, 其中 Cerent 後來以八十億美元賣給 Cisco, 其他很多公司都成為光纖骨幹產業的龍頭廠商。這也算是 Vision 的一個例子。總之, 還是要比別人看得早, 而且行動也要快, 機會自然會大增。

通訊產業的技術比 PC 要難,這可以從過聯電發展電腦晶片組與數據機晶片的經驗得知。聯電從一九八七年開始做晶片組,先從二八六開始,結果到了一九九○年四八六晶片組才真正成功,在一九九三及一九九四年的全盛時期,晶片組單月出貨量達到四億元,後來是因為聯電母公司重新將主軸定位為晶圓代工,因此策略性地退出晶片組的行列,才結束晶片組的業務。從投入研發到營業成果出來耗時約三、四年,速度算是還可以的。

但是,聯電從一九八七年投入數據機晶片的開發,當時從二。 4K 開始切入,間經歷過 9.6K, 一直到一九九四年產品才開始收成,而且那年還是拜洛克威爾當年大缺貨,聯電做的一四。 4K 的數據機晶片才有幸切入市場,早期 2.4k 晶片組出貨到客戶使用在歐洲地區,因為當地老銅線的信號處理要求高,還出了狀況退貨賠錢交了不少學費。數據機晶片歷經了七年及三代產品之追趕,才有點成果,但與電腦晶片組相比,一樣是做晶片組設計,可以看出通訊與 PC 產品的難度真的不一樣。現在台灣很多廠商都開始積極投入通訊產品,明碁、大霸、廣達、大眾、華宇、仁寶、致福都在做,但是大部分廠商過去都是以做 PC 相關的產品為基礎,當然會面臨比較多的挑戰。

撰寫「競爭大未來」的普哈拉教授曾經說過,他認為台灣的競爭力在製造能力上面,這一點仍然是台灣無可取代的優勢,但未來必須要與學校的基礎研究做更多的結合,尤其是在美國最尖端的通訊及網路產業領域,很多技術都是發源自學校的研究室,像很多光電,通信技術都是美國一些先進的大學實驗室的產品,像史丹佛、柏克萊都是很多技術的發源地,像網景( Netscape )的技術也是來自伊里諾大學,昇陽也是誕生自史丹佛,台灣在尖端的研發上還要加一把勁,而這也是建構在生產優勢上產生的資金獲利能繼續延伸到產品研發,發揮產品的附加價值提昇整體資訊產業競爭力及深廣度的必須之路。

(蔡明介為智原科技公司董事長)

延伸閱讀

「這關係到我們台南人的面子問題!」 老商旅變台南最潮飯店 首年營收可望破億元

2023-07-14

一大早喝一碗牛肉湯,生活簡單滿足!謝金河:台南人的底藴,可以從早上市集看出來

2023-06-29

2024年「台南400」活動起跑! 黃偉哲與英國蘇富比簽合作MOU 共同推動藝術產業升級

2023-06-28

八十載台南老飯店 蔣經國到賴清德都是座上賓 這桌台菜見證台灣政經變遷史

2024-03-06

台南傳產大廠由第三代接班,為何味覺記憶能傳承一甲子?故事要從1966年起家厝這張大圓桌說起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