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開山始祖漢威光電連賠十年 P.30

開山始祖漢威光電連賠十年 P.30

台灣通訊產業界近來掀起一股砷化鎵熱潮,並被視為新興技科產業而加以追逐然而,早在十年前,台灣第一家生產砷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的公司漢威光電,即在竹科成立,現在的砷化鎵相關業者,幾乎都與漢威光電開朝元老有關,其地位堪稱是台灣砷化鎵產業的開山祖師廟。

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展業二路上的漢威光電,沒有自己興建的廠辦大樓,更缺乏園區大廠氣派、壯麗的外觀,不過,這麼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在台灣無線通訊產業上,卻有著無比重要的歷史地位。

漢威光電的歷史可追溯至民國七十年代末期、東西方冷戰尚未結束前。東西方陣營冷戰對峙,使得應用在國防科技為主的化合物半導體,特別是可用於紅外線軍事科技、學術上稱為二-六價的化合物半導體(砷化鎵為三-五價化合物半導體,矽晶則為四-四價)成為搶手的技術,當時擁有絕對領先技術的美國,更將二-六價半導體視為國防機密,禁止技術輸出。也因當時的軍備競賽和技術管制,紅外線科技在產業上極具市場開發潛力。

十年前開啟台灣砷化鎵歷史

而這種東西方世界的冷戰對峙,放眼到當時的台灣,在中共不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強力壓力下,台灣不得不加強對外軍購,然而在有關飛彈射控瞄準技術上的紅外線科技,受限於美國的科技管制,一直無法突破,也無法採購到最新式(如愛國者系統)的高層防空飛彈,因此,如何取得紅外線技術應用在中科院研發的天弓飛彈上,就成了當年國防科技上的重要課題。

在這種有市場發展潛力, 同時又有國防需要的情況下, 當年在美國 TRW、Rockwell、Hughes、Celeritek 等公司服務的台灣材料工程、電路設計等多位科技專家,興起回國創業的念頭,在擬具計畫書後,便回台灣尋找資金,一圓科技創業與科技報國的美夢,並於民國七十九年獲准在新竹科學園區創立台灣第一家砷化鎵IC設計製造廠,並於七十九年十二月正式舉行成立大會,為台灣砷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開啟歷史。

不過,當時台灣的科技產業,仍屬剛萌芽階段,甭說什麼二-六價或三-五價,就連可以看到實體應用產物││電腦的矽晶,也沒幾個人搞得懂。因此,這些科技人才回國創業募集資金時,正值股市由一萬二千多點的高點慘跌至二千多點的谷底,游資相對緊縮,投資人信心崩潰,因此,最初資金募集情況並不順利。

直到相關人士向曾榮獲艾森豪獎的東鋼董事長侯貞雄勸進時,侯貞雄基於幫助年輕人創業報國的理念,爽朗答應出資入股後,連帶使得交通銀行、大通創投在東鋼之後也跟著入股,使得漢威光電資金募集作業得已完成。也因此,銘感於侯貞雄在漢威創業募集資金時的關鍵角色,自漢威創立已來,侯貞雄即被股東推舉出任董事長迄今。

漢威創立後,相關人員立即投入化合物半導體的研發工程。由於當時全球無線通訊產業尚未自軍事單位開放,因此,漢威的科技人才,雖包括了二-六價及三-五價方向的人員,但最初研究的重心,仍是擺在二-六價紅外線研究開發上;而當時這項軍事味道濃厚的計畫,不僅獲中科院、國科會等單位的重視及補助,美國方面也給予高度的關切。


角色有如工研院

由於漢威首批返國的人員中,許多人在海外即是專職紅外線方面的研究,因此,很快地漢威就成功開發出二-六價系統,並交由中科院應用在天弓飛彈系統上做測試。但天不從人願,漢威研發紅外線成功的同時,東西方冷戰已結束,先進國家的紅外線科技也解除輸出禁令,這突來的變化,讓台灣可自美國取得紅外線技術,漢威在二-六價化合物半導體的計畫,也在踏進成功的領域後宣告結束,令當年參與計畫的人員扼腕不已。

在二-六價市場已開放情況下,漢威光電雖知當時切入三-五價的砷化鎵市場仍嫌太早,不過,為求公司的正常運作,漢威也不得不提早進入砷化鎵領域。民國八十三年三月,漢威光電與摩托羅拉簽訂功率放大器ODM合約,同年八月,首批微波產品外銷,幾乎在第一批微波產品外銷的同時,漢威也成功開發出全台灣第一顆高頻單晶積體電路( MMIC )晶圓, RF Switch、砷化鎵高功率元件產品也開發成功,八十三年底與飛利浦簽署銷售合約。

之後幾年內,漢威又與 T&T、IBM、Lucent 簽訂功率模組、微波組件ODM合約,與美商 Wireless Logics 簽署 900MHz 展頻射頻模組生產合約,與日商 SUGI簽署開發 1.9GHz 功率模組備忘錄及多項無線通訊備台灣及中國地區專賣權,與美商 World Wave Communications 公司簽署 2.4GHz 無線區域迴用戶端備生產及亞洲專賣權合約。

幾年下來,漢威光電在國內無線通訊上游產業界創造了無數的第一與歷史,也與國際大廠不斷地合作開發,同時也與國內中科院、國科會、交大、台大合作,在我國無線通訊產業,特別是砷化鎵IC產業上,打下紮根的基礎工作。雖為一民營公司,但在產業發展上,形同扮演工研院的角色。

這些年來曾到漢威服務過的人員,從最早的張翼、黃和鐘、陳仲羲、黃昭陽、陳東明、羅世灝,以及之後的陳咨吰、張全生、劉台華等人,甚至曾參與漢威籌組後因故未返國加入的吳展興、吳國禎,都是台籍材料工程、半導體製程、電路設計最頂尖的科學家;而即使後來因市場需求效應未出現,導致公司經營未如預期,除了羅世灝仍力守漢威外,其餘的人才已相繼離去,但這些人如今也都在產業界是叱吒風雲的頂尖人物,即可想像當年漢威軍容之壯盛。


漢威人滿布業內

這些曾為漢威人的技術人才,除黃昭陽、陳東明回到美國外,其餘的人也幾乎成為台灣現在砷化鎵產業的領導人物。如張翼回到交大培訓人才;黃和鐘自創和康做砷化鎵IC設計;陳仲羲到鈺創擔任副總經理,透過鈺創子公司聿勤及美國EIC公司,也逐步實現其砷化鎵夢想;陳咨吰自創大紘從事砷化鎵IC設計;全生則回到南科創立全訊尖端,從事砷化鎵IC生產、設計;劉台華則成立宇通全球,專職 RF IC 測試;而吳展興則籌畫穩茂,介入砷化鎵IC代工生產。 吳國禎返美成立砷化鎵IC廠GCS公司後,近來也積極計畫返台設廠。

另外,像上齊的許智強、三齊的黃廷瑞、鎵葳的陳凱原、台民的梁育正等人,雖不屬工程技術核心團隊,但也都是曾經在漢威服務過,經過漢威的洗禮,如今在無線通訊產業開創出另一番天地。

至於近來在集中市場及未上市市場炒得半天高的博達及全新兩家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彭進坤與林昆泉,雖非屬漢威的嫡系人馬,但卻與漢威第一代始祖張翼有密切關係。其中,博達切入砷化鎵磊晶片生產過程中,張翼予以彭進坤相當的技術協助;而全新總經理林昆泉則為張翼交大的學生。同樣的,在南科從事砷化鎵IC代工的宏捷科技,其副總經理王清華亦是張翼學生。換言之,打開現今台灣砷化鎵通訊產界譜,十之八九都可溯源到漢威光電。

不過,產業是現實的,擁有最堅實的陣容、最輝煌的紀錄,並不意味公司的經營能有最佳的成效,漢威光電慘烈的營運實績,正說明了這樣一個現象。打開漢的經營實績,從民國八十一年七月漢威光電開出第一張統一發票起,漢威光電在本業經營上,從未賺過一分錢(詳見附表),甚至是做得愈多賠得愈多。一直到去年漢威光電終於賺進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塊錢,不過,這一千五百萬元的獲利中,本業依然按例賠了五千萬元。若不是靠業外收入,漢威去年仍是交出紅單子。

營運所得與研發成本不成比例

為什麼一家擁有世界級人才與技術的公司,卻一直無法否極泰來呢?許多曾是漢威人的人士回首漢威的經營,恐怕對自己的時運不濟亦扼腕不已。或許漢威最大的錯誤,在於不該這麼早介入砷化鎵產業。

由於當年被迫提早介入砷化鎵產業,雖然漢威光電在技術上屢創新猷,但畢竟當時整個無線通訊市場未開放,砷化鎵IC的應用相當有限,因此,即使漢威光電一直與國際通訊大廠有合作關係,但實際上的營運所得,相對於技術研發的成本,可謂杯水車薪。

另外,科技人創業成敗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在於市場的成熟與否。當市場確已來臨時,科技人只要搞好技術、研發與生產,單子自然源源不斷,市場行銷人員不過是配角;但在市場需求未出現時,科技人創業則必須仰賴市場行銷人員不斷開拓新市場需求,才能創造公司的營運與生存。這種模式,對照於市場條件未成熟即切入砷化鎵市場的漢威光電而言,雖然在砷化鎵專業領域都是一流的高手,在開拓新市場需求上,其功力卻不足以支撐公司損益兩平,因此,過去漢威一直虧錢,似乎已屬命定。

如今,整個無線通訊產業的蓬勃發展,給予砷化鎵產業無限的發展空間,得幸過長期虧損,仍能熬到市場需求真正來臨的漢威光電,如今似乎見到了上蒼給予的一線生機。

就技術層次而言,雖然漢威現有的技術,不見得在全球砷化鎵產業是最頂尖,但基本上保有一定的優勢;加上其過去與國際通訊大廠合作的關係,在市場上有一的競爭力。以目前漢威與明碁合作研發的HBT功率放大器,若能依進程在今年第二季推出並經過測試及順利量產,則漢威將是國內砷化鎵IC設計生產同業中,第一個成功切入大哥大手機PA的業者。這一步若能成功跨出,將對漢威及台灣的砷化鎵IC業帶來正面的影響。同樣的,漢威利用其過去 MESFET 的技術優勢,開拓應用在大哥大手機的 Switch 及基地台等市場,應不復過去那般艱辛。

但過去的技術優勢,並不代表一定能成功。雖然市場確實已經來臨,但漢威現所面臨國內外競爭不僅更多,而且,包括國內業者在內,恐不乏在國外取得更新技術的對手,最後誰能脫穎而出,競賽的槍聲才響起。過去,或許是上蒼沒有給漢威機會,讓擁有最堅實陣營的漢威失去先機。而今,在天無絕人之路下,上天給了砷化鎵產業最佳的發展機會,面對這空前的絕佳機會,漢威能否就此揚名立萬,對於飽嘗挫敗之苦的漢威人而言,除了傾全力做好成功要素中的「七分靠打拚」外,僅剩的「三分天注定」,就看造化吧!

延伸閱讀

兆豐金、第一金、合庫金...為何今年官股很敢配股票?存股100張金融股達人:股利2大特色「這檔最吃驚」

2024-04-25

外資大買367億股匯雙漲!台幣再現30字頭、台股創21個月來新高「萬八差一步」…盤點封關前哪些領頭衝?

2023-12-27

熱錢湧進!新台幣飆升至半年新高 外資爆買台股193億,鎖定台積電、金控股大買萬張

2023-12-28

「新台幣之父」嚴家淦逝世30週年!蔣家父子權力交接的過渡總統,如何奠基台灣經濟奇蹟?

2023-12-26

幫自己加年終!新台幣優利定存太香 「這銀行」6個月期定存年利率高達2%,一表掌握最新優惠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