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美國高科技股的投資天堂︱︱那斯達克在大盤下滑多日後,四月三日因傑克森法官宣判微軟違反「反托辣斯法」,更是雪上加霜,指數重挫三四九‧一五點,創史上最高跌點紀錄。而經過一星期的調養生息,目前那斯達克已經回穩,但歷經四月初這場股市的震撼教育,已引發不少人對網路產業的質疑,而一向未曾消弭的「網路泡沫論」也再度甚囂塵上。
在微軟事件引發那斯達克高科技股向下調整後,市場上出現了兩種主要看法,一是把此次事件視為是暫時性現象,另外一種則認為此事件促使網路產業進入修正期。
過去四年來,網路產業能夠一直不停地向上走,與創業者的熱情投入、風險投資者的信心支撐有關。而到了兩年多前,風起雲湧的網路產業更讓美林、高盛等投資分析師不得不承認,這是新經濟時代的來臨。不過,在網路正興盛的階段,投資界雖不敢明說網路股會修正,但心理或私下都認定,這事遲早會發生。而四月初那斯達克的重挫或許就是一次修正。
儘管網路股受挫,而中華網、和信超媒體等大中華概念股也受波及,但我認為,整個網路產業並不純然是個泡沫,它本身的基本面還是存在的。尤其,那斯達克所代表的也不只是個數字現象,而是科技與金融結合後所帶來的未來性商機。就如同一位專業分析師所言:「高科技就是未來!」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未來還是會以高科技為主軸。
至於網路產業的基本面,絕對存在。因為目前整個網路產業所講的,已不只是一個泛泛的經營模式,而是朝向分眾、往垂直或水平的分層經營。何況,網路產業的母體( matrix )已成形,對人們的生活、工作產生影響,也發生本質上的變化。
正因為網路產業有基本面的支撐,不是泡沫,因而受股市的衝擊有限。反倒是一些炒作行為與現象,會因為此番重挫而有較大的修正。所以,回歸基本面,對網路產業是一件好事。
另外,也有人擔心,此次回檔會對全球華人網路業要到那斯達克上市產生負面影響。但我認為,公司在上市前都還有修正的機會,上市後要做修正,對公司的營運策略與資金運作影響太大,所以大家毋需太過擔憂。而到目前為止,在那斯達上市的大中華概念股並不多,所以影響有限。
除了對整體網路產業的影響外,此次美國股市的修正對個別網路公司的發展又有什麼影響?其實任何產業都一樣,有些公司的基本面強,有些則是附驥尾而行之。
這次像抗跌性相對較高的雅虎、宏道等賺錢的網路公司,由於基本面強,未來將扮演產業龍頭的角色。而有些成立不到半年,營收表現不佳就上市的公司,靠的都是一種包裝的手法,也因此市場對它的支持,多半基於炒作或投機而非長期投資的心理。於是,當遇到股市天候劇烈變化時,這些只有面子而沒有裡子的公司往往會是第一批被凍死者。
不可否認,網路產業裡是存有投機的成分,但經過這五、六年的發展,投資人應已學會從品牌、經營團隊、服務、產品,以及經營模式的長遠與延伸性等層面,來判斷公司的價值。
當網路產業的環境發生變化與調整時,對仍有意要創業的人而言,急速擴大市場占有率仍是創業初期最重要的里程碑,如果在創業初期就考慮營收,勢將扼殺一家公司的創意與發展。目前即使是那斯達克也不致矯枉過正,一定要網路公司有營收後才能上市,但至少也要能看到一條具有潛力的獲利成長曲線。對那斯達克而言,其所重視的還是網路公司創造性的價值,而這正是網路產業最重要的資產。
而對即將上市的網路公司來說,第一要務在強化獲利的機制。就以發展最早也最快的美國市場為例,當網路產業還處在初生的蠻荒階段,每家公司莫不以大量燒錢的方式急速擴充市場占有率;在進入自給自足的第二階段後,就必須以廣告銷售、可行的商業模式來養活公司;而到了電子商務的時期,各家公司就必須在B2B、B2C、C2C之中建立新一代的商業與獲利模式。這是一家網路公司必定歷經的發展三部曲。
但這三部曲,在過去可用三到四年的時間分次完成,而現在卻必須一次就交出成績,亦即在上市前就必須規畫出具獲利前景的商業模式,挑戰不謂不大。而以美國及那斯達克的影響,這樣的發展很快就會在亞洲的網路公司,甚至是香港的創業板發生效應。
只是,由於目前大中華圈的環境還不夠成熟,當廣告主對網路的信任度不足、消費者對網路採購平台的接受度不高時,實無法發展出成功的獲利機制。所以,想在那斯達克上市、以大中華圈為發展基地的網路業者,還要再辛苦經營一段時日。
不過,大中華圈雖還處於三部曲的第一階段,但卻是全球網路產業的最後一塊沃土。所有在美國錯過第一班淘金車的人、所有不想錯過網路浪潮趨勢的人,絕對不敢輕忽大中華圈這塊市場,也都想在這塊沃土插上旗幟。大家甚至會去回想並把在美國演練過的所有腳本,投射在大中華圈,以試圖對應出美國幾個成功的股票,在大中華圈會是哪幾支。由此來看,即使大中華概念股還無法在短期內獲利,但仍具有重要地位。
所以現階段,在大中華圈的網路業者所要做的,第一就是擴大市場占有率與品牌的建立;其次,在商業模式上,不能只靠廣告銷售。尤其,有美國這本已經翻開的教科書,大家似乎更要用功研究,看有哪些機制可移植到中國大陸、香港或台灣做地區化與加值化的運用。
至於對大中華圈的商業經營環境,我們不能期待消費者有自發性的需求產生,而必須從法令、交易安全等方面去創造好的消費環境,並與媒體一起去教育消費者、大眾與政策制定者。而結合產業內一流的好手( player )來加入教育的過程,或許會是另一種方式。而目前有積極要參與大中華市場的美國一流好手,包含了B2B和B2C的業者。
但對美國線上和雅虎等具領導地位的業者來說,雖對大中華市場極有興趣,但其所投入的資源,相對顯得有限而且邊際,其中有兩層因素。第一層是,網路相當強調本土化,而本土化未必是美國線上、雅虎的優勢,反而會是弱點,所以現階段他們不會輕易跳入這個市場,而只是採取一種試水溫的策略。
第二層因素是,在大中華市場的獲利環境還不成熟下,要這些上市公司拉長戰線,極易陷入泥淖。因此現階段,與其冒險躁進,不如等待環境更加成熟後再大舉揮軍入境。
不過, 最近在香港, 美國線上似乎已採取殲滅戰略,例如把瀏覽器( Browser放在萬寧等通路,免費供消費者索取,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曾讓美國線上稱霸美國市場的做法,來到香港並未發生預期中會天翻地覆的效果。所以,挾資金與成功經驗的外來者,是不是就一定能夠在各地所向無敵,這對本地業者來說是值得玩味的事。
但無論是環境更加成熟或是外來好手的大舉投入,對大中華地區的業者來說,所剩時間不多,我認為頂多再一年左右,網路產業就要進入初步的收割期。而在來一年,大中華地區將有更多的公司會到香港創業板掛牌上市,一股新經濟的風潮即將掀起,而美國線上、雅虎、微軟等是好手不可能在新一波造山運動中缺席的。
由於台灣在整個大中華圈中,產業發展與市場環境最為成熟,所以當中國大陸與香港還處於初生階段,思考如何建立品牌與急速擴大市場占有率時,台灣的眼光與規畫,應放在公司或集團內部的優化、經營能力的強化以及經營團隊的升級等層面上,如此方有與美國一流好手同場較勁的實力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