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蔡瑞珍的八年上海悲歡歲月 P.28

蔡瑞珍的八年上海悲歡歲月 P.28

台灣島內最近很熱鬧,政商界為了「戒急用忍」政策放寬與否吵翻天,其實,早在政府大陸政策未鬆綁前,嗅覺敏銳的人早已悄悄地前往上海發展、布局多年,且有不錯的成績,其中,在十里洋場奮鬥八年的蔡瑞珍就是一個具代表性的人物。

身為宏力半導體的董事長,蔡瑞珍現在是上海台商圈的話題人物,原因在於宏力是由台塑集團少東王文洋及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之子江綿恆合資的特殊背景。

不過,蔡瑞珍一向行事極為低調,不喜歡曝光,十一月十八日在上海浦東的宏力半導體動土典禮,不僅一律「謝絕」港台媒體採訪、攝影,聽說他還嚴格要求宏力員工不准接受媒體採訪,並且身體力行。據接近蔡瑞珍的人指出,「蔡的風格向來如此,而且他非常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成功。」

放棄一五○萬高薪帶著妻兒赴上海創業


蔡瑞珍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嘉義人,民國四十九年次,台大經濟系畢業後,到美國德州大學攻讀 MBA,學的是財務管理,畢業後待在美國創業,前前後後有六、七年的時間,從事有關房地產證券化公司資訊管理、貿易、金融等相關工作,還拿過美國國際證管會( NASD )的七種專業執照,包括證券、房地產、期貨、黃金等等,並領有美國綠卡。

一九九○年回到台灣後,進入美商大通銀行工作,從經理做起,九二年,他便被升任為大通的第二副總裁。不過,他卻選擇在當時事業最高峰時,放棄超過一五○萬元的年薪,帶著妻兒到中國大陸去「開疆闢土」,跌破了當時許多人的眼鏡。

「經驗越多,目標越明。」是蔡瑞珍常對人提起的一句話,據友人指出,蔡瑞珍於八八年,人還在美國工作時,就已經想要到中國去發展,並且透過各種管道蒐集有關大陸市場資訊,「他就是一直定位自己要到大陸去發展。」九一年親自走訪大陸考察市場後,並獲得一位財力雄厚的長輩挹注,九二年正式前進大陸市場。

蔡瑞珍創業的過程幾乎跟所有初到大陸的台商一樣,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初到上海時,蔡瑞珍主要從事的是他所擅長的地產開發業務,九二年正是上海經濟的高峰期,不巧碰到地產熱潮逐漸消退,房地產事業並不如當初預期的順利。

蔡瑞珍的投資事業不僅在房地產,在大陸八年時間,他前前後後做過貿易、食品工廠、高科技事業投資等等,了解蔡瑞珍的人都知道,財務管理出身的他可是「省錢高手」,他的觀念就是要善用每一位股東的錢,所以「即使再怎麼苦,他也要撐下去」。

以麵包廠著名曾剃光頭明志

在蔡瑞珍龐雜的投資事業中,最令當地台商津津樂道的則是香堤麵包廠。在上海,台商要做到符合上海人口味的食品其實不容易,通常必須要經過一段嘗試錯誤的過程,要像香堤一開始就有不錯口碑算是相當少數。這家麵包廠不僅是上海肯德基漢堡麵包的主要供應商,還囊括全上海十分之一的麵包市場,在蔡瑞珍的經營管理下,香堤成為上海最大的麵包廠。

只是看來表面風光的香堤麵包,並不如外界想像的賺錢,它是被蔡瑞珍認為「投資最少,付出最多」的一項事業,內部的人事問題抵消了經營管理的優勢,蔡瑞珍為此一度相當低潮,尤其想到許多在台灣的同學都飛黃騰達,紛紛擔任要職,而以自己的背景資歷,卻在大陸賣麵包,做的又是眾人口中的「傳統產業」。

在這種刺激下,他決定剃光頭以明志,來個絕地大反攻。在他意志力的堅持下,一、二年後這家麵包廠還算經營得不錯。據了解,香堤麵包廠在去年初賣給旺旺食品,結束了蔡瑞珍五年的「麵包歲月」,為股東小賺一番。

接近蔡瑞珍的友人說,九二年到九七年是蔡瑞珍最難熬的一段時間。九七年之後,房地產的景氣回升,他所經營銷售給外國人的商住外銷房賣得很不錯,地產事業終於有了起色。此外,他也開始積極參與高科技的投資,在因緣際會下,他進入了王文洋的宏仁集團工作,並擔任宏和玻璃纖維的總經理,不僅參與投資還親自經營。

得到王文洋、江綿恆的賞識


據了解,蔡瑞珍在台灣大通銀行擔任副總裁時,就已經跟王文洋有過接觸,尤其是宏和玻璃在九七年四月開工生產後,七月就開始賺錢,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就有這樣的優異表現,著實讓王文洋與江綿恆相當滿意,因此江、王在合作投資大陸第一家晶圓代工廠時,董事長人選自然就是蔡瑞珍了,不做第二人想。

對於外界認為他只是王文洋的一個「人頭戶」,友人相當為他抱屈,因為蔡在美國時就從事過高科技的投資,不能說完全不懂高科技產業;對蔡瑞珍而言,經營事業是他個性上的喜好,而投資、財務管理則是他的專長,「重要的在於是否對該行業的策略、競爭力及動態能夠確實掌握,並將所有的資源整合,而這些都是蔡瑞珍所擅長的。」

友人說,宏力最大的優勢在於資金、技術及人才都已經到位,資源整合相當成功;加上有地方政府全力支持,宏力競爭的對象是全世界的晶圓代工廠,而不只是台灣而已;台灣不能抱持一味的鴕鳥心態,要出來看看世界的發展,特別是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行政效率的改革,上海確實是一個隨時都在求進步的都市,這是很值得台灣政府思考的問題。

蔡瑞珍做過的行業雖然都不是他原本在行的,但卻因此練就了一身功夫,因為各行各業的經營之道都差不多。友人說,「他的信念是要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在還沒有賺錢之前,就先省錢。」所以經過過去那段刻苦經營傳統產業的時期,他可是相當勤儉持家的。

每當與友人談到過去事業的起起落落,蔡瑞珍一直認為不能怪市場、怪政府、怪東怪西的,而是要檢討自己,是自己對主客觀條件有疏忽的地方;他認為,經營事業的成敗,除了自己的能力以外,沒有別的變數。

未來蔡瑞珍是否有可能回台灣發展?友人說,蔡瑞珍將人生最精華的時間都花在上海,所有的身家財產也都在那裡,他不願意放棄自己曾用精華的歲月所累積出來的資源,已經成為道地的上海「新移民族」了。當然,儘管度過八年的艱辛歲月,他從來不後悔曾經付出的這一切。

延伸閱讀

精神分析之父 揭露你不認識的自己

2024-05-15

餐廳裡的拿破崙 解密廚神埃科菲

2024-05-08

阿斯匹靈之父 竟意外成了海洛因推手

2024-04-17

好萊塢「最後巨星」 他用50年樹立典範

2024-04-30

爆笑神劇神預言 《辛普森》編劇都高材生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