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全球金融禿鷹瞄準台灣 P.40

全球金融禿鷹瞄準台灣 P.40

繼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大膽預測,明年初農曆年關前後,台灣將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引來朝野政黨論戰之後,十二月上旬出刊的美國《商業周刊》又加入行列,該刊報導台灣銀行業的呆帳逐年上升,呆帳比率高達一五%,幾乎是亞洲其他國家金融風暴前的水準;該刊並批評台灣政府對銀行的監督鬆散,透明度不足是癥結所在。

美國《商業周刊》並引述所羅門美邦證券的調查資料指出,台灣銀行的呆帳高達六百億美元,折算台幣超過二兆元,約為國內生產毛額的二○%,該刊又引述剛剛才到台灣訪問的前美國副總統奎爾的話說:「沒有人知道台灣的呆帳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香港九八年陰影再度浮現


從英國《經濟學人》,到美國《商業周刊》,再加上近期的英國倫敦金融時報及美國紐約時報一系列報導,台灣金融壞帳的問題,似乎成為全球股市下跌中,全球金融市場最引人注目的話題,再加上財政部有意成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準備大力整頓銀行壞帳,使得有意入主我國金融市場的外資機構有如禿鷹一般,準備在台灣金融風暴引爆後立即切入,連美國前副總統奎爾都前來探路。

才剛逃過亞洲金融風暴劫難的台灣,這回成了全球投機炒家準備痛下重手的焦點,此情此景很像索羅斯領軍國際金融炒家準備在九八年重創香港一般,也像九七年他們在東南亞市場「大搶劫」一般,新政府面對虎視眈眈的國際金融投資客必須小心應戰才行。

金融機構一連串的空襲警報,金融風暴的陰影可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金融股的股價也在一連串利空襲擊下成為市場棄嬰,例如十年前一度漲到一○五○元的彰化銀行股價跌至一四元,當年四千多億元市值的彰銀如今只剩下四七○億元。一銀與華銀則都面臨二○元大關保衛戰,市值同樣縮水剩下七百多億元,有國家持股當後盾的三商銀都吟唱低調,中銀股價跌至二○元左右,市值已不到七百億元,對照當年六千多億元市值,不禁令人苦嘆。

更慘的如台企銀、農銀因為逾放居高不下,股價面臨票面保衛戰,比起新銀行的台新銀行及華信銀行都不如。大型商業銀行,連逾放比很低的中信銀都一度跌至一五‧二元,世華銀行也一度跌破二○元,十年前創立的新銀行股,只有台新銀行、華信銀行與富邦銀行股價在面額以上,連經營口碑不差、政商關係非常良好的學者林鐘雄坐鎮當家的玉山銀行,股價都跌到剩下八‧四元,股價能在五元以上的新銀行居然算是「表現不錯」,因為還能經常站在五元股價以上的新銀行,也只有中華銀行與萬通銀行。五元或五元以下的銀行一大堆,例如寶島銀行、萬泰銀行、中興銀行、遠東銀行與大眾銀行等。

銀行股股價慘跌不忍睹


新銀行股價慘不忍睹,中小企銀股更是慘重,最好的台北商銀、台企銀面臨面額保衛戰,新竹商銀受困於高逾放,股價徘徊在五元左右,而逾放比更高的高企、南企、東企、台中商銀則淪為水餃股。三家票券公司也是被逾放所困,國票最慘跌至四‧八六元,興票跌至六‧二五元,華票更是跌至四‧四九元。

十年前銀行股身價不可一世,中銀、國壽市值都達六千多億元,三商銀是四千多億元,連台北商銀都有三千多億元,如今呢?台北商銀縮水到剩下一七九億元,市值還能超過千億元的金融股僅剩下國壽與中華開發。而十年前花了一百億元籌建出來的新銀行,如今更是身價大縮水,目前新銀行市值在一百億元以上的僅有台新銀行、華信銀行、富邦銀行、玉山銀行、中華銀行與萬通銀行六家而已,市值縮水嚴重的如萬泰銀行只剩下五七億元,泛亞及寶島銀行更是只剩下三十多億元。而中小企銀股因為股價大跌,市值縮水更嚴重,像南企市值僅剩二七‧七億元,高企市值只有十一億元,東企只有十三億元,股價慘跌不已的中國人壽市值也剩下四五億元,中聯信託只有五八億元。

十年前成立一家銀行門檻至少要百億元。在十年前,企業家無不夢想成為銀行家,因此,當銀行開放的哨聲一響,國內至少有十六個財團殺進財政部向王建●要執照,結果申請設新銀行的人除了霖園的蔡萬霖、富隆的游淮銀外,其他人都准了。企業大亨搖身一變為銀行家,這是何等風光的事,沒想到「銀行好夢由來最易醒」,當年投資銀行的「企業家」,如今幾乎個個後悔。

銀行好夢由來最易醒


今年中興銀行掉進「台鳳陷阱」,中興銀行董事長王玉雲因此官司纏身,風光一輩子、享有「南霸天」美譽的王玉雲怎會想到在銀行上栽跟頭,他十分感傷地說,他這一生最大的錯就是開銀行。最近事業慘遭頓挫的宏國集團,少東林鴻志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也稱,宏國集團最大的錯是千不該萬不該接下中聯信託,面對一度跌至二‧二八元的股價,林鴻志只能苦笑。一生投資總是所戰皆捷的華新集團老董事長焦廷標,也為了大安銀行傷透腦筋,十年前華新投資大安銀行並成為最大股東,如今市值減半,還得為尾大不掉的呆帳煩惱,十年前的銀行家予人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氣概,如今銀行家被呆帳壓得喘不過氣來,外國媒體還要拿台灣的銀行來洩新政府的氣,明明是痛得不得了,卻又不能叫出聲來。

經過這一輪淒風苦雨的十年競賽,我們如果把台灣的金融機構依股價及逾放比分級,在大型商業銀行中,中華開發、一銀、華銀、中信銀、交銀、世華銀行及台北銀行應可列為A級,逾放稍高的農民銀行列為B級,C級為華僑銀行。在企銀股中,A級從缺,B級有台北商銀與台灣中小企銀,C級為新竹商銀,D級為南企、中商銀,E級為高企、東企。在新銀行中,A級有台新銀行、華信銀行,B級為富邦銀行、玉山銀行,C級有萬通銀行、大安銀行、中華銀行、聯邦銀行,D級為亞太銀行、遠東銀行、匯通銀行及安泰銀行,E級為寶島銀行與泛亞銀行,F級為中興銀行。排名在後段班的銀行,未來必須力爭上游加速改造,否則在金融風暴陰影中將加速淘汰。

台灣的金融沉●由來久矣,這絕不是阿扁上任以後所造成的現象,早在國民黨執政的時代,銀行就被迫當救火隊,在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銀行被財政部命令,不准對企業抽銀根,企業發生問題,銀行必須要紓困,到了九二一地震,銀行又肩負起災區紓困的任務,這次營建業不景氣,新政府又要求銀行對營建業三千六百億元貸款。而對於發生周轉困難的企業則可以「掛帳」,銀行老是充當救火隊角色,銀行捨己救人,但又有誰能救銀行?

土地資產與股價下跌是兩把利刃


銀行業承擔的高逾放有兩大根源,一是銀行一向以土地與房地產授信押品,銀行貸款認資產不認人,偏偏這十年來土地資產跌跌不休,企業以土地貸款,個人拿房地產抵押貸款,如今都因為資產猛縮水,使銀行逾放居高不下。昔日借貸者拿一宗房地產貸款,銀行以市價七成、八成貸出,原本以為十拿九穩,可是房地產縮水五成,銀行就變成套牢戶,這類將資產拋給銀行的貸款者不知有多少,難怪銀行拍賣房地產公告始終拍不完。如今企業借貸又加上了一個股票質押,在股價大漲的時候押品不會出問題,可是當股價一路下跌,像最近信益陶瓷股價跌破票面,大股東斷頭壓力出籠,銀行又把自己的授信風險端上第一位。

銀行的第二個風險是企業大額舉債,如今股價急速慘跌,尤其是傳統產業股,股價紛紛淪落為雞蛋股、水餃股,銀行貸出去的錢可能因為股價低迷,企業獲利有限,而使呆帳水長船高,我們若以總負債與總市值為比值,總負債為總市值兩倍以上的公司為例,這類企業居然高達二百多家,其中水泥股有三家,建台水泥負債八六‧九億元,市值卻僅一一‧五二億元,總負債是市值的七‧五四倍。陳由豪旗下東雲市值只剩下一八‧六七億元,但總負債高達三○二‧六億元,負債是市值的一六‧二倍。而東和紡織市值只剩下五‧一億元,負債卻達五○億元,負債是市值的九‧八倍,東帝士集團如何償債?

目前上市企業總負債與總市值的比最高的公司,新燕高居首位,倍數高達五二‧二七倍,燁興為一八‧九三倍,順大裕達二四‧八四倍,源益達一四‧二倍,中紡為一三‧四八倍,嘉畜為一一‧九倍,威致為一○‧三倍,國揚為一三‧八倍,長谷達一二‧一七倍,宏福為一八‧一二倍,宏總為二○‧二九倍,皇普二三‧六倍,三采為一九‧○八倍,大華建設為一四‧九七倍,櫻花建設為一一‧二五倍,林三號為一二‧六三倍。上櫃營建股體質更遜一籌,例如龍田為一四‧五一倍,榮美為一五‧七五倍,信南為一○‧六三倍,長鴻為一○‧七四倍。全體營建公司總負債為總市值兩倍以上的公司總計有二八家,而上櫃公司有一三家,合計有四一家。

大多數營建公司自有資本率很低,業者高舉財務槓桿,可是營建業景氣卻每下愈況,今年鐵定是營建業最難熬的一年,過去營建大亨借錢買地,短短幾年身價翻滾了數十倍,這樣的手法不斷被炮製,如今土地跌價,房地產成交冷清,業者已難以為繼,銀行一向是營建業的保母,如今營建業頻頻拉警報,台中市的建商從啟阜、三采到長億,高雄市的建商從寶成建設、宏總到長谷建設,似乎家家都有本難念的苦經。

省屬七大行庫逾放增加九倍


到今年第三季為止,國內金融機構總放款逾額為一四‧一四兆元,對民營企業債權為一三‧三一兆元,假如逾放比為一○%,就有一兆四千億元,美國《商業周刊》初估台灣逾放金融有二兆元,大約是抓全體放款的一五%,這個數字與財長顏慶章所說的全體金融機構平均逾放五‧三六%,逾放總金額七七九四億元,及六五%有擔保品的說法有很大的出入,不過顏部長所提供的是過去式的數字,台灣的金融機構要能安度危機,必須是土地資產不能夠再縮水,股票不能夠再繼續下跌,否則情況一直惡化下去,金融機構不出問題也難。

以省屬七大行庫為例,八十二年七大行庫逾放僅三七四億元,可是到今年第三季,七大行庫逾放金額已高達三六一九億元,短短七年之間逾放增加了九倍,如果把七大行庫已沖銷掉的呆帳一千五百億元,及尚未列帳的一千億元加上去,七大行庫這七年間呆帳逾六千億元,這對照七大行庫將近七兆元放款,逾放比已逼近一○%,七大行庫第三季逾放金額就比第二季底增加了二七七億元,因此,逾放的認定及未來房地產與股市會不會繼續再下跌,這是觀察金融風暴最重要的指標,以省屬七大行庫逾放金額來看,合庫逾放六七二億元居首位,土銀六二二億元居次,彰銀的五六○億元居第三,然後分別是一銀、華銀與台企銀,逾放最少的行庫是台灣銀行。

七大行庫是政府可以直接掌控的銀行,逾放情況都這麼嚴重,其他中小企銀、信合社及農漁會信用部災情之慘重,可想而知,以中小企銀來說,高企逾放比達二四%,新竹商銀、東企也都達兩位數,地方金融問題更是無解,本來阿扁總統上任後,整頓金融秩序應該比廢核四還要十萬火急,偏偏阿扁直搗黃龍,一開始就面對核四議題,金融整頓卻採拖字訣,等到阿扁上任滿半年,如今金融壞帳的十字架必須由新政府來扛,新政府的財經領導人如何化解這個危機,恐怕擔子不輕鬆。

請大家切記,金融風暴的根源在資產縮水,假如房地產市場繼續急凍,股票市場跌勢難止,國內本土型金融風暴不發生恐怕也很困難。財經官員不必害怕外國媒體虎視眈眈的指責,重點在我們如何整頓新的金融秩序。

延伸閱讀

大聯大喊溢價收購文曄股票 投資人真的現買現賺嗎?

2020-01-07

大老闆年捐3、4千萬,卻總穿打折買的Uniqlo、佐丹奴...大聯大曾國棟:助人是為了自己的快樂

2022-05-20

獨家》「與大聯大是高度競爭關係,無合併基礎,不信公理換不回。」 文曄董座鄭文宗的獨家告白

2019-11-25

上市櫃更名潮/大聯大投控→大聯大控股…配合業務發展做調整,上季營運超越財測高標

2023-09-20

大聯大、佳世達...企業借併購成長,是站穩世界舞台的捷徑!台灣整併成功案例的5共通點

2021-10-21